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疆大沙枣资源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池文泽 盛玮 刘巧玲

  摘 要:采用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南疆四地州大沙枣分布区域、品种资源及生产利用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收集不同类型的果实样品22份,并针对大沙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设,以期为大沙枣品种资源保护及产品利用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新疆大沙枣;品种资源;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a combination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rea, variety resources, as well as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other current situation of E.moorcroftii Wall.Ex Schlecht in four prefectures of southern Xinjiang. A total of 22 different types of frui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duction of E.moorcroftii Wall.Ex Schlecht,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variety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product utilization of E.moorcroftii Wall.Ex Schlecht.
  Key words: E.moorcroftii Wall.Ex Schlecht in Xinjiang; Variety resources; Measures
  沙枣(Elaeagnus spp.)又名银柳、七里香、桂香柳,红豆等,是胡颓子科(Elaeagnaceae)胡颓子属(Elaeagnus)的落叶乔木[2,3],高4~15m,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经济型树种,目前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造纸、饲料、木材、家具等领域。《新疆高等植物检索表》中记载了2种沙枣:尖果沙枣(Elaeagnus oxycarpa Schlecht.)和大果沙枣(Elaeagnus moorcroftii Wall.ex Schlecht.)。
  新疆大沙枣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上游、叶尔羌河及喀什噶尔河流域,喜光,耐干旱,耐高温,耐土壤瘠薄,较耐寒,也较耐盐碱,根系发达,适应性强,一直以来都作为南疆防沙治沙和生态建设的首选树种。同时,大沙枣作为南疆多年广为栽种的乡土经济树种,是一种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重要树种[4,5],深受当地农户的青睐和传颂。为此,笔者于2019年赴南疆四地州各县市进行大沙枣资源实地调查,旨在了解当前大沙枣资源的种类、分布及生产现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1 区域分布及生长情况
  新疆大沙枣在和田、阿图什、喀什和阿克苏4个区域各县市均有分布,在海拔800~1400m的沙地、盐碱地都能生长。南疆四地州大沙枣种质资源丰富,现有的大沙枣人工林多栽植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五六十年代栽的沙枣树大都衰老被砍伐更替),树高可达15m,胸径可达30cm左右。因疏于管理,现存的大沙枣树势衰退严重,相当一部分沙枣林因缺水而生长不良、停止生长甚至死亡,而且病虫害时有发生,果品产量和品质都不高,再加上砍伐严重,导致大沙枣资源保存率很低。
  2 品种资源
  对于沙枣的品种,张汉豪、施及人先按果味分为甜沙枣与酸涩沙枣两大类,然后再按果皮颜色、形状区分不同品种;屠振栋等[6]则是将沙枣分为离核类沙枣群、粘核类大沙枣群、普通甜沙枣群和普通酸沙枣群4类。此次南疆四地州实地调查共收集到大沙枣标本22份。结果显示:南疆大沙枣果形有卵圆形、长圆形、短圆形,果色有红、棕红、棕黄、淡黄、黄白等,果实长度2.26~3.27cm、横径1.49~1.84cm,千粒重1143~2882g,一般9月中下旬成熟,果实味甜、稍酸涩;按果色分为白皮大沙枣和红皮大沙枣两大类,再按果味、果形、果实长度、重量、病害程度、果核等指标初步分成15个品种(见表1)。
  2.1 白皮大沙枣 此类大沙枣果长19~25mm,果皮呈黄棕或黄白色,果皮薄、果实厚而黄白,口味甜或略涩,遇雨水易发生褐斑病。主要品种有阿克沙枣、喀什沙枣、阿克也米西沙枣。阿克沙枣在和田地区策勒县、喀什地区莎车县、阿图什市均有种植,果实偏小,平均果径21.2mm,果皮黄白色,果味甜中略带涩味,雨后黑斑现象较严重。阿克也米西沙枣和喀什沙枣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区巴楚县,果皮均为黄白色,果实为椭圆形,果味淡甜。区别在于,阿克也米西沙枣果实较大些,平均果径25.33mm,千粒重2104g;而喀什沙枣果实略小,平均果径22.37mm,千粒重1546g,且雨后黑斑现象较严重。
  2.2 紅皮大沙枣 此类大沙枣品种较多,果长19~29mm,果皮略厚呈棕红、深红或棕黄色,肉厚,核细长,果味甜且稍带酸。果实较大的品种有吾加提沙枣、也米西、红铃、也姆、馕沙枣、刀郎沙枣等。红皮大沙枣抗褐斑病能力较白皮沙枣强,果实上很少出现病斑。
  吾加提沙枣果实较大,平均果长23.87mm,果皮棕红色,果味甜,是和田地区于田县、策勒县和墨玉县的常见品种。也米西果色棕红色,果味甜,果形近圆形,平均果长25.92mm,千粒重2199g,雨后黑斑现象较严重。红铃果实椭圆形,果色呈棕红色,果肉色白,口味甜,平均果长23.44mm,千粒重1730g,9月中旬成熟。也姆是果形较大的优良品种,主要分布在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果实椭圆形,果色棕黄色,果味甜,口感佳,平均果长28.86mm,千粒重2025g,是较受欢迎的品种。馕沙枣果色棕红,果味甜,口感好,平均果长25.94mm,千粒重1918g,抗褐斑病力强,果实黑斑现象少,品质较好。麦盖提1#和麦盖提2#主要种植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果色为棕黄色,果实椭圆形,果肉厚,果实大,平均果长26.82mm和27.13mm,主要区别在于麦盖提1#果味甜、口感好,而麦盖提2#果味涩噎、口感略差。刀郎沙枣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区莎车县,果皮黄棕色,果味甜,平均果长24.12mm,千粒重2019g,果味甜,口感好。   3 存在的问题
  3.1 品种繁多,种下等级划分不清,缺乏科学系统的品种选优 南疆大沙枣栽培历史悠久,但对于大沙枣品种却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种下等级划分不清。种下等级的划分有助于筛选大果沙枣中品质优良的栽培变种,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7,8]。和田、喀什、阿克苏、阿图什4个地区不同县市大沙枣品种繁多且不尽相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分类和种下划分,许多还是以当地农民的通俗叫法命名,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品种选优,使得大沙枣产品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今后沙枣的利用也形成了阻碍。
  3.2 种植规模小,园地管理粗放 目前,虽然南疆四地州各县市大沙枣品种繁多,但种植规模较小,且水肥及修剪管理粗放,树势衰退严重,一些树体濒临死亡。近年来营建的大沙枣林(园)也多以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为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果园基本没有,果园中品种混杂、栽培不规范、病虫害严重、果品质量差。
  3.3 枣园立地条件差,基础配套设施缺乏 调查发现,现有大沙枣园均建在新开垦出来的荒地,或立地生境条件极差、栽植其他树种无法成活的地块。这些区域土壤瘠薄且多含盐碱,灌溉条件很差,且交通不便,增加了生产成本,严重制约了大沙枣的生产发展。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大沙枣资源收集和保存工作 调查发现,大沙枣品种较多,但保存量很少。为保证沙枣资源的永续性和品种的优良性,应广泛利用现有资源,及时对其复壮更新。因此,现阶段必须尽快建立资源汇集圃,收集和保存大沙枣资源,同时建立母树采穗园等。
  4.2 加大良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力度 为解决大沙枣乡土品种多而杂、小而乱等问题,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针对不同目的和市场消费需求,加强良种选育,选择出品质优、商品性好的大沙枣品种,形成系统的技术体系和实用技术规程;同时加大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进行规模化生产,着力提高果品品质,确保果品质量安全,形成规模效益,助力果农致富,为大规模基地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4.3 推动新疆大沙枣产业化发展 沙枣的果实、种子、叶和花粉中均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应积极开展大沙枣系列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形成沙枣产品的综合产业,促使沙枣产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时永杰,高万林.沙枣[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3(1):154-156.
  [2]常兆丰,屠振栋.沙枣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综述[J].甘肃林业科技,1994(2):38-40.
  [3]黄俊华,买买提江.新疆胡颓子属植物(Elaeagnus)分类探讨[J].植物研究,2000,25(3):268-271.
  [4]黄俊華,买买提江,杨昌友,等.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03):52-54.
  [5]于玮玮,阎国荣.沙枣的资源及研究现状[J].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9(6):16-19.
  [6]屠振栋,常兆丰.甘肃省沙枣品种资源调查[J].甘肃林业科技, 1993(4):35.
  [7]辛艳伟.沙枣的开发和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2):399-400,402.
  [8]聂小兰.沙枣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北方园艺,2007(4):67-69.
  (责编:徐世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80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