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打好生态扶贫组合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宋振平

  永州是全省四大重点林区之一,全市林农人口约1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六分之一。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林区相对落后,林农相对贫困,林业成为生态扶贫的主战场。自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永州市将脱贫攻坚工作与深化林业改革、加快生态强市建设、培育富民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林业产业潜力,着力打造绿色产业,努力增加贫困地区林农收入,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落实惠林政策,增加林农收入。一是减轻林农负担。从2016年1月开始,取消集体林育林基金征收,每年减轻农民和企业负担1.06亿元。二是落实生态护林员帮扶机制。将国家安排的护林员名额分解落实给建档立卡贫困户,自2017年启动以来,在贫困县累计选聘生态护林员1668人次,每人每年护林工资1万元,帮助5115人脱贫摘帽,2020年我市生态护林员指标增加到2921名。三是划定市、县级公益林增加林农收入。全市原有国、省级生态公益林55.84万公顷,年补偿资金1.21亿元。自2016年起,永州市出台《市、县区级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及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实施方案》和市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共划定市、县级生态公益林4.88万公顷,年补偿资金1000万余元。目前,全市国、省、市、县四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涉及4.8万户贫困户,贫困户人均每年可增收260元。四是落实油茶产业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油茶产业扶持机制,打出资金支持组合拳,调动各方投入,年均撬动民间资本投入近亿元。一方面,市、县两级分别设立油茶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安排2000万元重点支持产业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发展和专业协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培育。另一方面,整合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后续工程、林业生态工程、造林和森林抚育补贴、国土整理等项目资金,多层面、多途径扶持油茶产业建设发展。再一方面,给予适当补助鼓励投入,除上级安排的项目资金外,对集中连片新造油茶基地每公顷补助4500~9000元;对低改油茶基地,每公顷补助1500~3000元,提高各方种植油茶的积极性。
  实施生态项目,改善生活环境。通过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修复力度,有效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贫困林区自我发展能力。一是改善农村生态。将退耕还林、水源涵养林、退化防护林修复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优先安排在贫困地区。2017年以来总计安排贫困地区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同时,贫困地区造林苗木由林业部门优先保证、无偿提供。二是改善农村道路。优先安排林区道路建设项目给贫困地区。2017年以来,累计向上争取林区道路建设和养护资金1756万元,养护公路里程635.9公里,新建林区道路49.7公里,打通林区致富路。三是组织贫困农户参与生态建设。鼓励就地就近组织贫困农户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据统计,2017年以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共安排贫困户342户,户平增收1万余元;湘江流域两岸退耕还林还湿试点计划投资0.8亿元,带动300户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
  发展优势产业,引导企业扶贫。一是加快培育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结合全市油茶、楠竹、家具三大支柱产业,林油、林化、林药、林板四大优势产业,大力扶持一批市级、省级及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最大限度地解决林区贫困人口就业问题。目前,全市拥有3家国家级林产龙头企业、55家省级龙头企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万余人。二是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引导企业大户在贫困村开展林产品深加工,引导贫困户以地入社、带地入股,全面增加贫困人口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收入,使林农变为“林工”。对在扶贫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优先推荐申报国、省、市级示范基地或合作社,以此提高各类林业经济实体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宁远中联天地油茶开发有限公司将533.33公顷油茶基地的抚育、林下种养、油茶果收摘等劳动责任承包给有劳动力的农户,建立油茶家庭农场。目前,签订家庭农场合同的57户中有47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涉及贫困人口198人,每户每年可获得劳务费收入3万元左右。三是建设产业扶贫基地。鼓励企业、大户到贫困村采取“企业(大户)+基地+农户”的方式建设油茶、楠竹、速丰林、厚朴、苦楝、花卉苗木、珍稀树种等基地。“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培育良种油茶林基地4万公顷、楠竹丰产林基地1.33万公顷、特色经济林基地1.33万公顷、生物质能源林基地1万公顷和木本药材基地0.67万公顷,有力带动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依托丰富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积极争取林业生态、产业建设项目和资金,引导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粮、林果、林菜、林禽等林下种养业,促进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8家,扶持林下经济龙头企业10家、合作社120家。同时,依托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广大贫困农户吸纳到公司和各种专业合作社中,通过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和销售统一等形式,在不断壮大全市林下经济的同时增加林农收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24万公顷,年实现总产值达65亿元,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户达18万户,其中贫困人口不少于6万人。
  适应消费升级,发展生态旅游。充分利用全市现有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国有林场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森林生态休闲旅游新业态,鼓励支持林农尤其是贫困林农发展集餐饮、住宿、旅游于一体的农家乐、森林人家等,拉长全市生态旅游产业链。2019年,全市实现森林旅游收入20.54亿元,带动相关产值近百亿元,为社会创造了近10万个就业机会,有力地带动了周边餐饮、花卉苗木和旅游产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百叠岭银毫、九嶷山斑竹、道州脐橙、蓝山金桔、江华苦茶、江永“五香”、东安鸡、永州血鸭、永州喝螺、瑶山腊肉、江华十八酿等土特产和名菜佳肴的销售,有85.6万人从中受益,10.2万人因此脱贫。
  开展科技帮扶,提高林农技能。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本领。一是抓好林业科技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方式,组织有意愿的贫困人员培训,重点推广油茶高产栽培、楠竹低改、花卉苗木培育、林下木本药材种植和杉木、楠木丰产栽培技术等,帮助林农掌握相应的技术和技能。 2017年以來,全市共组织科技下乡98次,开展技术培训87期,印发资料80140份,培训人员8717人次。二是推动林业技术攻关。以技术攻关为全市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技术示范。2017年以来,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1项、省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4项,2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三是科技人员结对帮扶。全市林业系统专业技术干部每人结对联系一户贫困户,指导帮助发展林业生产项目,年均帮助贫困户1000余户。
  (作者系永州市林业局局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850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