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省外城镇化进程对贵州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魏 兰

  以旅游为龙头 带动城镇化
  
  甘肃省天祝县的天堂集镇,把当地的宗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推动了集镇发展;云南的迪庆县,尽管资源优势并不明显,却巧妙利用了“香格里拉”的概念,将资源重新包装,实现了旅游业大发展,并用旅游收入改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实现了小城镇建设与环保的协调;四川盆地的很多地方利用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并提升一些中小城市的功能,再依靠这些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其他城镇的发展……
  西部越来越多的地方走上了一条“以旅游为龙头”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道路,并且越走越宽。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立足西部自身实际的可行之路。旅游业是关联带动作用很强的产业,搞好旅游,可以促进城镇一、二、三产业的综合发展,实现经济繁荣;经济繁荣,又为城镇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而旅游地优美的环境和强大的经济集聚能力,还会吸引投资商加入城镇建设的行列……这些因素都会促使旅游地所在的城镇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得到快速发展和完善。
  贵州拥有瑰丽的自然风光、神秘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近年越来越红火。贵州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重点依托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综合服务功能配套的旅游城镇;鼓励当地农民新建、改建、扩建农舍参与旅游服务。
  必须注意的是,旅游资源既珍贵又脆弱,一旦破坏很难再生,贵州作为喀斯特省份,生态环境尤其脆弱。而以旅游为龙头带动城镇化发展,旅游资源是基石,只有保护好资源和环境,才能维持旅游业、旅游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一定要坚持保护性开发,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的过度开发。
  四川省九寨沟县在发展旅游业和城镇化过程中,就坚持“开发促保护,保护为开发”的方针,把保护资源和环境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例如,该县严格限制了景区内的游客容量;实行“沟内游、沟外住”,整治搬迁了景区内部分居民、建筑和污染环境的企业;采用绿色环保观光车作为景区内部交通工具;修建了统一排污治污系统工程,建立了先进的环境监测系统;对当地居民和游客加强环保意识教育;为保护林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还专门建立了天然气管网系统,使当地居民生活煤气化、电气化等。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一句话,绝不能为了金山银山,丢了绿水青山。
  
  加强路网建设 助推城镇化
  
  重庆1997年设立直辖市后,一度因交通设施匮乏,在长达5年的时间内发展速度落后于东部大部分城市,有人称其为“在峡谷和悬崖的包裹之中艰难前行”。2002年开始,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在这片崇山峻岭中迅速建成了大规模的高速公路。那之后的5年,重庆才开始真正腾飞。
  无独有偶。四川省九寨沟县本来并不是交通枢纽或物资中转流通节点,与周边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距离又远,城镇化发展速度一度较慢。后来,四川省的九环线、阿坝州的内环线等旅游线路都围绕九寨沟设计,这两条环线促进了九寨沟县对外交通、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九寨沟县旅游业的发展和城镇化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地无三里平”并不只是一句戏谑。由于开发难度大,贵州的交通建设一度受到制约。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省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总体状况仍是铁路运力紧张、公路等级较低,与发达地区乃至西部很多省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贵州最需要办的,还是‘脚下的事情’。”贵州城镇化发展,需要大力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干线、机场等现代交通枢纽。
  加强路网建设,实现对内对外的畅通,是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而畅通,不仅要建设公路、铁路、机场,还需要城市之间、城市和周边地区之间建设信息通道、营造发展共识、打造合作模式。在这方面,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的城镇化建设颇具启发意义。在长株潭城市群内,连接长沙、株洲、湘潭三地的航空、航运、高速公路立体交通网络已基本建成,长株潭地区与相邻城市已经全部实现了高速公路连接;不仅如此,三市间电话只按市话计费;建成了业务种类齐全的通信网络,市民凭一张公交IC卡就可以走遍三市;三市电子联行异地转帐可实现当日通,票据结算也变异地为同城;三地正大力实现环保同治;三市电力同网已初具雏形……
  目前,我省的贵阳市与其周边城镇已基本具备构建城市经济圈的条件,而省政府也已启动“以贵阳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但是,有关人士指出,目前被纳入这个城市经济圈的城镇在发展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各城镇间缺乏协调,分工不明确,产业结构趋同,缺乏互补性。所以,要想真正形成规模效应、实现最佳总体效益,就必须协调该城市经济圈内各城镇间的发展,使不同圈层城市之间形成相互分工、互补、交流和竞争的网络体系,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 做好城镇规划
  
  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西部城镇进行规划时,不能照搬东部经验,而应因地制宜,从突出自身特色和营造和谐生态环境入手,做好长远规划。甘肃省天祝县的天堂集镇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
  天堂集镇地处甘肃省天祝县西部,是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文化胜地,因天堂寺而得名。此外,天堂集镇山清水秀、气候湿润,旅游资源之丰富在甘肃乃至大西北都是少有的。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天堂集镇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信徒和游客。然而,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天堂集镇的集镇建设发展十分缓慢,问题较多,如:以往从未有过规划,毫无特色的平房随处乱建;僧俗用地混乱,相互穿插;给、排水及卫生等各项基础设施尚未建成;地处偏僻,仅有两条沙砾道路,除了旅游旺季,极少有境外车辆过境,环境相对封闭等。
  尽管问题不少,天堂集镇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独特的旅游优势,牢牢把握自身特点展开规划。首先,天堂集镇的整个用地规划布局可概括为“两个中心,一条线”:以天堂寺为核心的宗教文化中心,以广场、步行街为核心的商业中心和一条探险旅游线路;其次,在进行规划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如在总体规划中将供热锅炉点安排在主导风向一侧,在各功能区合理设置垃圾集中点,在集镇入口处设停车场,限制车辆进入集镇等;最后,精选建筑风格,突出当地自然人文特色,充分利用自然坡度修建藏式建筑。
  目前,贵州城镇规划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然而,我省城镇规划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规划水平较低,随意性大,缺乏连续性,因此很多城镇规划“寿命”不长。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我省目前已有一批颇具特色的城镇,但总体来看,全省城镇功能趋同,特色还不够明显。省政府研究室研究员肖进源对此感受颇深:“白瓷砖,方盒子,走到哪里都是一个样,城镇成为简单排列和堆砌的聚居地,大大降低了我省城镇固有的人居环境价值。” 作为“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省区,贵州在城镇规划建设中不应一味照搬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模式,用自己的弱势与别人的强势比拼;而应根据地域特点、历史传统、资源条件和城镇功能进行准确定位,同时加强自然和历史文化保护,这才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在贵州加快城镇化步伐的进程中,城镇规划如何立足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做到高起点、高质量是关键的一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00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