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多媒体技术优越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婷婷 岳东辉 肖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1-0031-01
  摘要:教育技术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技术工作者的角色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龙头的信息产业迅速发展,标志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它不仅加速了全球信息化的进程,而且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以适应信息化要求的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实质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健全个性。
  关键词:媒体技术 素质教育 优越性
   正如南国农先生所说,“我国电化教育发展是先有电化教育这个事,后有电化教育这个名,再有电化教育这个学”[1]。在由“事”到“名”,再到“学”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技术工作者扮演的角色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技术工作者的角色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技术工作者角色的变迁史与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史密切相关。在如今时代,社会赋予教育技术学更多的历史使命,教育技术工作者面临新的角色。如何转变角色,应对新时期的历史使命成了当今教育技术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多媒体教学在开发学生智力中的优越性
  学校传统的观念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否深谙教学方法中的技巧艺术,是评判教师水平的唯一依据。“教育艺术”是教师们所醉心研究和向往的学问。但是,现代远距离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产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教育思想,由现代远距离教育物质文明特性,引发的工业化教育思想,将教师们向往和追求的“教育艺术”转变成为“教育技术”。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逐渐被充满色彩美、构图美、立体美等声形并茂的视听教材所替代,人们所向往的“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的教育愿望正在变成现实。由于数字特技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图形设计技术等新型传播技术的介入,现代远距离多媒体教学中,“教育技术”日益由过去的隐性教育元素,转变成现代的显性教育元素。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教育环境形成,加之智能化的个别辅导者出现,灵活多样的多媒体教育模式使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成为可能。
  超媒体(计算机控制的交互性的多媒体技术),极大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并且能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教师利用这种能力,可产生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学习环境。在未来的课堂上,学生如果想了解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可由学生自己来控制获取包括视频、音频、静止图片、图像和文本、文件在内的各国风土人情的详细资料,整个过程都是交互式的。此时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感觉。应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课堂里可能会出现专家系统来仿效不同课程中专家的教学过程,学生也能从中仿效各科专家的教学过程。可以想见,这些程序能让学生看到系统中被仿效的专家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些系统能让学生有机会比较在特定领域中自己和专家解决问题策略的异同,从而修改自己的策略,使计算机成为真正的智能辅导者。在未来的课堂上,每个学生在每门课程学习中,都将拥有一个计算机的个别辅导者。
  二、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化学生记忆的功能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类别的记忆材料。有的是图像,有的是文字,有的是数字,有的也可能是声音等等。心理学家实验证明:学生对不同类别的材料的记忆容量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图像的记忆明显超过对于表明物品名称的词语如“苹果”、“桌子”的记忆。造成学生对不同类别材料的记忆力差异是由记忆时的编码方式与加工程度不同而引起的。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主。根据记忆的编码方式不同而产生短时记忆和长久记忆的原理,我们在制作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时完全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制作方式,以适应不同的记忆编码方式的需要。
  学过英语和汉语的学生,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看到一个英语单词是,常能正确地读出其音而不知其意。而在看到一个汉字时,常能理解其意而不知其正确读音。分析其原因,这是因为英文字母和汉字的不同性质,导致不同的记忆编码方式造成的。汉字是象形文字,它是倾向于表意的文字。它的形与意联系紧密,而音与形联系不大。而英语是表意文字,存在着一套拼写与发音相对应的规则。它的形与音联系紧密,而意形关系不大,考虑到这一特点,在制作学习英语和汉语多媒体课件时就应该避免千篇一律现象,采取区别对待方法。在制作英语课件时,应把学生的观察视点放在其形与意的联系上。
   同样,材料的不同表现形式,对学生的记忆也有着深刻影响。实验证明,同是一种材料采用不同表现形式对学生的视觉感受力与注意力的影响是不同的。美国的教育家在实践中发现,用电视媒体向学生传递文字信息时,文字置于屏幕上方1/3处最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发现,如果在文字下方配以有声音的运动的视觉形象,学生易被声画形象所吸引,对文字的注意力易被干扰。这虽然是用电视作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结果,由于计算机屏幕与电视屏幕有着类似的性质,因此,这种实验结论同样适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启示我们,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一定要把传授的重要文字内容,尽可能放在屏幕上方1/3处,同时应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抢眼的图像,画面应突出文字,这样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大小不同的视觉材料,显然大的更易引起注意。根据这一原则,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凡需要通过图文来传递教学信息,制作出来的都不宜过小。小的图文信息不仅不会引起学生注意,相反还会引起学生的视角疲劳。
  有关记忆材料的不同类别、记忆材料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人对某一色彩的感受力和其背景颜色密切相关的这些原理,是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必须考虑和注意的。只有按照这些科学的记忆原则,制作多媒体课件,才能为开发学生的潜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庄为其.南国农与萧树滋――我国电教开拓者与奠基人[M]. 兰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 2000:21,82.
  [2]刘仲林. 跨学科学导论[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0:65-67.
  [3]吴在扬. 中国电化教育简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2.
  [5][6][7][9] 南国农,李运林. 电化教育学(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19-20.
  [8]尹俊华,庄榕霞,戴正南. 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6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