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康泽涛

  摘要: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智能差异明显,根据学生物理学习的智能差异进行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实验将给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创造各不相同的物理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物理成绩都能得到提高和进步,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目的。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核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实验和推广的艰难使我们必须寻求知识、能力及考试成绩多赢的新教学模式,物理课堂教学暨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实验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高中 物理 分层
  分层教学策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即不同个性特征,心理倾向,以及不同文化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辅导和评价,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对学生成绩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问题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学生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层次的学校,有些来自城市,有些来自农村,有些来自重点中学,有些来自普通中学,这样导致我们的学生的多样性。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个性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差异性大,而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学生问题探究的学习效果。由于存在以上这些差异,如果仍用以前的“一刀切”的平行班教学,教师一般只能将教学问题设计的让中等以上的学生能解决,而这样做,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对问题就无法探究,只能做陪衬和看客,久而久之就发展成只听不思考,甚至发展成放弃学习;而对于一些暂时学习成绩领先的学生可能就会觉得问题难度不够大,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在问题教学中实行分层问题教学,制订与各层次“最近发展区”相近的问题,才能提高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教学中,使每个同学的能力在问题教学中都得到提高。
  二、了解差异,分层次科学建组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能力的水平当然会有差异,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也会具有不同水平的能力。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认识能力方面。智力超常的学生,一般在儿童时期就表现出优异的才能。他们观察能力强,思维灵活、敏捷、深刻且独创,想象力丰富,记忆力较强,成绩优异。智力低下的学生,多半是智力有严重的障碍,多属于病理范围。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是因为智力的低下,而是由于环境的不良影响或教育不当造成的,这些学生的认识能力并不低下。了解学生在认识能力上的差别,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认识能力的诊断。在诊断时,不仅要反映出认识结果上的差异,而且要着力于反映掌握新知识途径上的差别和掌握速度的差别。鉴别能力所用的材料,一般应选用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概念内容,可以经过若干次的练习和给予一定限度的帮助,使他们掌握这些概念。在练习和帮助中,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这样可以更清楚地表现出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决定着认识新概念进展速度上的差别。通过分析根据学生的物理学业基础、智能水平、学习态度等将实验班的学生分成由高到低的A、B、C三个层次。这样的分层是师生磋商的、动态的,并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要防止对学生“贴标签”、“定成份”。为便于着重指导、帮助、及时反馈,按AC、CB、BA搭配方式编座,这样安排给教师分层次教学带来便利,同时也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学困生,教师能巡回了解学困生的学生情况及优良生的表现。根据一个阶段(单元学习结束、每周、每月)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学习效果的提高程度及时实行组间调整:进步了的由原来等级组依次调到上一等级组(A→B→C),退步了的也由原等级组依次调到下等级组(C→B→A)。分层有时是显性的,有时应是隐性的或二者结合的。例如对一些敏感的、自尊心特别强的学生,可将其拔高一个层次(或几个层次)分层(即显性分层),而在教师心中对其应完成的教学目标设计却可低一层次(即隐性分层)。有必要时又可将A、B、C三个组以单双行分为两个队来进行学习、练习、复习、评价,增强学习过程中的对抗性、竞争性、趣味性。
  三、分步推进,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
  1.在全面进行分推教学时,首先是对课的准备。要认真设计课的每一个细节,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理课堂教学的作用,从教学内容、要求到教学时间、步骤、方法等各个方面都要精心设计。如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在课堂内容和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在课堂讲解、课堂提问、例题选择等各方面有更强的针对性,按学生学习和认知及思维情况的不同,分别对待,让各层学生都能较好地适应。另外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也注意区别,在大家都完成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落实的必答题外,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要求不同的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调整传统授课形式和教学结构,保证在一节课中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内容,即当堂课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础以及知识要点,又有兼顾各种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实施分步的教与学的改革,一般步骤设计为: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学,提出对不同学生的自学要求;其次,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集体讲授,侧重对基本概念进行讲解、辨析,也就是进行新授课的教学,要求教师语言要精练、准确,对概念的辨析要能做到深入浅出,利于所有学生的理解,并且对新知识有非常深刻、准确的印象;再次,进行对学生的分类指导,快速搜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释疑、解答,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练习,除大家都完成的必答题外让各类学生都能有相适宜的练习,及时检查学生理解掌握情况;最后,教师进行本节课的归纳总结。在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及时掌控课堂进程,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对各种课堂的突发情况做出及时应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笔者实施“分层教学,分步推进,分类指导”,近年来取得明显效果,在我校的实验班中能较好地转化学困生,进一步提高了中等生的竞争力,培养了优生,提高了教学质量。“分层教学,分步推进,分类指导”,较好地解决了个体与全体的需求矛盾,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商春锦.班级授课制的历史、现状与对策.福建教育学院学报[J].2003年第7期
  [2]黄晓颖.国外分层教学的历史发展.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2004年第17期
  [3]刘晓芳,骆毅.我国分层教学的历史演变.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J].2006年3月
  [4]胡兴宏.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上海教育[J].2000年第7期
  [5]廖伯琴主编.高中新课标教材(物理)介绍[[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1-11
  [6]江建华.对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黄石教育学院学报[J].2004年9月第21卷第3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8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