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效教学中思品生活化的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立刚

  湖南大学姚利民教授在“有效”和“教学”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对“有效教学”的含义进行了探讨: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的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其中包含三个因素:一是教学过程是有效教学实现的条件;二是教学效果是有效教学衡量的指标;三是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产出。那么,如何实现过程、效果、产出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实施思品生活化是一条好的途径。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是新课标对中学思品课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学习应在与现实情景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一方面,学生能与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习就成为一种容易而有实际价值的事情。 思品学科的特点在于,其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有密切的联系。
  思品生活化,关注生活,回归品德,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这不仅是实现思品课三维目标的需要,更是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生活,实现有意义人生的需要。有效教学中思品生活化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资源、教学内容生活化
  思想品德理论和原理政治说教味道味道极浓,要想使学生对其有深刻的领悟和理解,教材教学资源的选取十分重要。现行教材改变了过去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引入大量的生活和社会实例,对学生理解枯燥的政治原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教材资源往往离学生的贴身生活较远。生活化的使用教材教学资源,应以当地学生实际生活为主,当地显为人知的时政要闻为主。这样,学生感到亲切,感到事例就象亲历的,这样的资源肯定对知识、理论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效果肯定有效。
  二、课堂组织、实施过程生活化
  为此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中“故事引导”和“共同探讨”两个模块,通过案例、图片、漫画、对话、社会话题、图表、数据、文字资料等等设置情境导入、设问题目,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建议,通过观察、搜集、讨论、辩论、列举、交流、填图、列表、选择、填空等等操作性实践活动,真正让学生动脑、动手,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思考、体验和感知,使学生勤思、爱说、有啥说。如,在讲授“未成年人保护”这一内容时,可以引入学生熟知的,正在享受的“蛋奶工程”为例;在讲授“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时,可以以“低碳生活”为素材,启发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做法,提出学生容易接受的问题。另外,亲和、协调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平等、开放的交流、讨论、点评、指导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曾无限敬慕先贤孔子在“四子侍座”中与弟子坐而论道时,体现出来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模式。“暮春者,春服既成……”这当是生活化施教行为的美好典范,可惜,这种场景现在几乎无从再现了。生活化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思品课教学中最能激发学生的民主、平等、参与意识,最大化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最有效的课堂效果。
  三、练习、巩固、辅导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练习、巩固、辅导理论原理,应当以生活化为最有效的切入点和实施点。基本理论问题在书本中就能找到现成的答案,但思品开卷形势下,这种照抄照搬的纯理论试题已经少之又少,而大量的基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践探究题型越来越成为命题者的最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类题型能很好的、有效地检测学生综合归纳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行为践行能力。为此,教学中应紧紧抓住并运用好“走进生活”和“创新实践平台”两个模块。“走进生活” 模块是学生在学过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现象,并运用教材中的基本观点进行价值判断,以提升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平台”模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课题,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因而,教师在选置背景材料和问题时都应和社会现实、学生现实紧密结合,其切入口应尽量放在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中,使学生在熟悉的学校、家庭、社会、社区生活中,积极探究和体验,运用合作、交流、民主、平等、开放的探讨辅导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得以激发,主动性得以发挥,成就感得以实现,有效教学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因此,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真正把“生活化”落到实处。
  最后,在思品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生活化教学不是漫无目的的无序化教学,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处理、课堂的调控、练习检测的安排,都要在目标有效效果的指导下进行,不能只图所谓的“生动”、“热闹”,其实无论采取任何形式,最终良好的教学效果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标。教学资源的生活化、课堂实施的生活化、练习检测的生活化都要充分体现并服务于“有效”二字,只有“有效”了才能真正达到思品课的最终要求。
  总之,有效教学中思品生活化的取向,能使学生的社会体验加深,关注自身的品德素质,关心生活,关爱社会的意识提高,道德践行能力增强,行为更加规范、得体、文明,师生情感,生生情感融洽,教学效果必然显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9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