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把"字句偏误实例分析及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艳

  摘要:本文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把”字句的偏误实例从“把”字句的动词、宾语及“把”字句的否定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求行之有效的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方法。
  关键词:"把"字句 偏误分析 教学
  
  偏误分析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Corder提出的着眼于学习者的语言错误,收集习得者得错误然后进行分类,再对产生错误的原因开展讨论和研究的理论。这里所说的“错误”即就是“偏误”。它是指“因习得者语言能力不够而造成的错误。”2它“是中介语与目的语规律之间的差距,是有规律可循的”。3
  至此,我们可以说“偏误分析是以外语学习者发生的偏误为研究对象,将学生的偏误和目的语进行对比,总结学生所使用的目的语的形式和目的语的规范形式之间的差距,以及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4其意义在于通过偏误分析使外语教学更有效,更有针对性。而“把”字句作为汉语中一种重要的句式结构,历来都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把”字句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特别高而且即使教会了,留学生有意识地使用“把”字句也是很不容易的。同时“把”字句又是汉语独有的,并且句子框架中的各个成分都有着一定的限制条件,这无疑增加了外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难度。因此,外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把”字句时屡犯错误,即便是学会了在使用中也常常避而不用。故本文将通过“把”字句偏误的实例分析以探求有效的“把”字句教学方法。
  一、“把”字句中的动词
  ①我们把教室装饰。
  ②请你把这封信寄。
  ③快把房间打扫。
  对一个母语是汉语的人来说,仅从听觉上我们就会明显地感知到这几个句子是错误的,是不合汉语规范的,而且我们仅凭感觉就会把这几个句子改为:
  ①′我们把教室装饰一下。/我们把教室装饰装饰。/我们把教室装饰了。②′请你把这封信寄一下。/请你把这封信寄了。③′快把房间打扫一下。/快把房间打扫打扫。/
  快把房间打扫了。
  由此可见上述错误的句子的问题出在了谓语动词上。以上例句中的谓语动词都是光杆动词,“光杆动词往往表示无界行为,无变化性可言;动词后面带上表示事件所带来的状态变化,才能表达强影响性的语义。”5而“把”字句是强调行为结果或行为方式的一种句型。所以,“把”字句中谓语动词是有限制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动词可以担此重任呢?
  经过比较上述错误句子和正确的句子后,我们发现:“‘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后总要有附带成分,不能是单个的动词。”6在上面的例句中,正确的“把”字句中,谓语动词可以是动词的重叠形式或动量补语或动词加“了”,就是不能是光杆动词。
  ④我把作业完了。
  ⑤我把花瓶破了。
  这两个句子仅从结构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是讲汉语的人无论是谁都能明显地感知到这两个句子的谓语动词是有问题的。那么为什么“完”和“破”用在这里不合适呢?我们发现“把”字句中的动词所表达的是主语发出的动作,换句话说,即动词具有处置性,它对受事也即“把”字后的宾语要有积极地影响。“‘把’字句的动词必须是行为动词。”7而不表示行为的非行为动词,诸如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有”、“没有”这类动词是不能充当“把”字句的谓语动词的。所以想要使“我把作业完了。”及“我把花瓶破了。”符合汉语规范就必须加上有处置意义的动词,让“完”、“破”做补语,因此上面两个例句分别可以改为:“我把作业做完了。”和“我把花瓶打破了。”
  通过以上几个实例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是留学生及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盲点。在教学中,若仅仅只给出“把”字句的结构框架“S+把+O+V+其他”,学生按语法规则的生成性模仿造句必然会出现上面我们所看到的错句。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进教室时就有意识地说一些“把”字句如“请xx同学把门关上。/xx把窗户打开。/大家把书翻到第x页。/老师把课文题目写到黑板上。”等等这样一些句子,首先从听觉上向学生输入一个有关“把”字句的信号,在说这些句子的同时附以相应的动作以帮助学生理解句义,接下来,可以做一些动作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描述这些动作,启发诱导他们尽可能地说出“把”字句来,然后在黑板上写出这些句子并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句子结构,说明句中动词的限制条件并尽可能多地说明“把”字句中可以出现的动词具体是哪些动词。我想如果这样进行“把”字句教学会比简单地给出公式然后让学生不断地模仿造句效果要好得多。
  二、“把”字句中的宾语
   ①我把一本书给你吧。
   ②我把一张演唱会门票送你吧。
  我们经常从学生嘴里听到像上面这样的句子,虽然我们可以明白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很明显这是不合汉语规范的,而我们也不能对此不予关注。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上面的句子错在宾语上。我们一般会用“我把这/那本书给你吧。/我把这/那张演唱会门票送你吧。”将二者进行比较后,我们发现“一本书/一张演唱会门票”是不确指的,正如英语中的“a/an”一样,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是哪个,而“这/那本”、“这/那张演唱会门票”就如英语中的“the”一样,我们可以确切知道说话人所指的具体是“哪本书”、“哪张票”。
  经过上述分析之后,我们发现“把”字句中的宾语是有限制的,即“把”字后的宾语在意念上必须是有定的。“所谓‘有定’是指说话人认为或假定是听话双方都已知的人或事物。”8有定的人或事物往往有一定的标志,故“把”字后的宾语前面常常会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如果是无定宾语就不能构成“把”字句。例如可以说“请把那本书拿来。”“那本”是有定的是说话双方已经知道的东西。但是,不可以说“请把一本书拿来。”“一本”是无定的,听话者不知道是哪本书,这样的句子意思不确定,句子不能成立。
  所以在对外汉语“把”字句授课中,我们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把”字句的这个特点,并且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动作演示如老师把一本书或一张门票事物给学生,边演示边说“把”字句,并特别强调“这本书/这张票”是我们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无法确定的“某一本/某一张”。学生经过这番学习后一般都会深刻理解这一语法点,而不至于在使用中屡犯错误。
  三、“把”字句的否定
  ①他不把房间打扫干净。
  ②我把那本书没看完。
  这两个句子是学生按照对一般句子否定时的方法造出的一个“把”字句的否定句。很明显这个句子不合汉语语法规范,汉语中“把”字句的否定用“不”或者“没/没有”,但是“把”字句中的否定副词的位置是有严格规定的。使用汉语的人不说“他不把房间打扫干净。”也不说“他把房间不打扫干净。”或“他把房间没打扫干净。”而是说“他没把房间打扫干净。”。他们不说“我把那本书不看完。”也不说“我把那本书没看完。”而是说“我没/没有把那本书看完。”。在“把”字句中,通过谓语动词使“把”后的受事宾语受到某种影响,造成某种结果,即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动作结果,这样才符合使用“把”字句的语义逻辑关系。否则,行为动作被否定了,就不能作用于受事对象,就破坏了“把”字句的语义逻辑关系。所以“既然谓语动词描述的是某种特定行为使‘把’字的宾语变成某种特定状态,那么我们就只能把宾语的状态做明确的说明,不能空泛地说它不处于某一种状态,因为那样就等于说某一特定行动的结果使宾语变成不定的状态,这里显然是不合常理的。”9因此,汉语中“把”字句的否定副词必须置于“把”字结构之前。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决不能忽略掉这一点,应该把“把”字句否定形式的特点讲清楚,让学生能够透彻地理解“把”字句。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说出“把”字句的否定形式并记录在黑板上,之后,针对每个错误的句子给出正确的形式,并分析原因,错在何处?为什么错了?正确的该怎么表达?经此一番,学生一定会有效地理解“把”字句的特点的。
  总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无论何时都要体现教学的实用性,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某一句式如何使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如“把”字句,作为汉语中独有的句式必然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我们在讲解时应从最简单的“把”字句构造讲起,在讲明白“把”字句的各个成分的限制条件的同时,还要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多说一些“把”字句,长期坚持,尽量培养学生使用“把”字句的习惯,从而实现教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枫.对外汉语教法[M].中华书局.2008,22
  [2]鲁健骥.中介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03).46
  [3]王春辉.对韩汉语教学中“把”字句偏误分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02).126
  [4]张伯江.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对称与不对称[J].中国语文.2001(06)
  [5]郭德润.“把”字句的动词[J].江淮论坛.1981(06).64
  [6]郭德润.“把”字句的动词[J].江淮论坛.1981(06).66
  [7]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410
  [8]薛凤生.试论“把”字句的语义特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0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