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南安市科技创新能力分析及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晋阳

  摘要 分析了南安市推进科技自主创新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科技自主创新 体制改革 制约因素 建议
  
  近年来,南安市着眼于建设“技术创新型城市”,全面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创新对南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科技不仅使石材陶瓷、水暖阀门、纺织鞋服、塑料化工、粮油食品、纸品制造等支柱产业得到提升,更成为光电信息、机械装备、家私装饰、工艺制品等新兴产业强劲崛起的有力引擎。
  
  1 南安市科技创新能力分析
  
  1.1 科技资源
  近几年来,南安市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建设行业(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及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研发载体平台,科技资源得到不断丰富与拓展。至2008年,全市共有1区8大基地载体、1个国家级检验测试中心派驻机构、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委员会、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福建分园、18家福建省行业(企业)技术中心、28家泉州市行业(企业)技术开发中心、2家泉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了30多家民营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重点攻关;全市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有13项产品,有10家企业参与21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有2家企业实验室进入国家级实验室行列、37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了粮油食品、水暖阀门、光电信息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这些载体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较丰富的科技资源和支撑动力,为南安建设为技术创新型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2 创新政策与环境建设
  近几年来,南安市先后制定出台涉及品牌、专利、人才、财税、融资等方面政策共达32项,主要有:《中共南安市委、南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南安市委、南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暂行规定》、《中共南安市委、南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等,有效引导企业逐步走上做品牌、创标准、上技改、引人才、争上市的发展道路。围绕打造一流的行政服务“金字招牌”和投资环境先进示范市的目标,以创建一站式、全程化、多功能的行政服务中心为突破,2005年率先成立全省首个县级行政服务中心,有效整合行政服务资源,实现了由以前“办一事跑多家门”到“跑一家门办多件事”的重大转变。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网上并联审批和投资项目联审“绿色通道制度”,率先在全省推行建设工程网上公开招投标、实行“无纸化网上招投标”等工作机制,成为泉州市乃至福建省改善和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的新亮点、新特色、新优势。
  
  1.3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南安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保障力度,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镇村科技副职,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围绕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工作先后制定20多项政策,完善政策体系;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技示范乡镇(村、场、户)及星火技术密集区为载体,完善科技服务示范体系;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人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体制,完善科技投入体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福建分园在南安落户,不断完善科技公共支撑体系;利用南安异地商会优势,率先在人才汇集的部分大中城市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窗口,实施柔性人才引进政策,强化引才、育才、用才机制,加大远程网络引才力度,完善人才支撑体系。
  
  2 南安市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2.1 科技投入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虽然政府的科技投入按法定逐年提高,但是,与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科技发展的投资渠道还是比较单一,科技风险投资机制还不够完善,还不能有效地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
  
  2.2 科技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近几年,虽然南安市的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但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科技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也不够完善,中介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政府引导和调控创新活动的有效机制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2.3 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多数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还有一些属于传统产业,不同企业之间经营规模、经营机制和经济效益存在较大差异,企业之间的科技投入和技术开发能力还很不平衡,产、学、研的意识必须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4 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与周边的厦门市和泉州市相比,南安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明显缺乏区位、创业环境等优势。另一方面,大多企业是传统家族式企业,部分企业未能放眼长远,对产品自主创新的意识不够强,高层次人才引进观念不够迫切,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需进一步加强。
  
  3 提高南安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3.1 切实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3.1.1 增加政府财政的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战略性投入,要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财政性科技投资稳定增长的机制。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政府科技投入应重点支持主导产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新兴产业的新技术研发应用、博士后等高层次科研人才科研攻关、重点科技平台建设、社会公益性科技事业等。
  3.1.2 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南安市经贸―金融联席会议,搭建经贸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平台,共同研究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实现地方经济与金融互动双赢、共同发展。政府每年要划出一定数额的贴息资金,用于扶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3.1.3 拓展社会化投融资渠道。社会科技投入的重点是研发投入,而企业是研发的主体,要运用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由于科技创新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应该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制度,广开投资渠道,发展各类科技风险投资机构,鼓励引导民间资金和华侨资金投向高新技术领域,逐步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多层次结构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渠道。鼓励引导条件成熟的大型企业上市融资,拓展投资渠道。
  
  3.2 建设科技交流平台,集聚创新资源为产业发展服务
  3.2.1 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要督促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泉州市光电信息产业促进中心等进入实质性运作,加强与高校、院所的联系,把更多的高校、院所吸引到南安设立研究机构。整合高校院所及企业科技资源,成立产学研联盟,为南安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3.2.2 建设科技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大型科技交流活动,打响地方产业基地品牌,促进产业的发展。同时要组织针对性

较强、专业性较高的科技对接活动等,如组织企业到相关高校、院所寻找合作的课题,或者由企业提出难题,由高校、院所组织相应专家教授到企业考察并生成课题。通过这种经常性的活动,借以提升南安企业创新能力。
  3.2.3 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人才。要牢同树立新的人才观,加快建设多层次的人才队伍,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把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合作,构筑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平台,建立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培养机制,完善南安籍人才库和贯通全国的南安人才信息系统。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鼓励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带技术、成果、资金来南安创业。要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
  
  3.3 完善制度保障措施
  3.3.1 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构建政府、市场、企业之间良性互动关系,要通过科技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引导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宏观管理的效率和作用。要加强技术、人才、金融、信息等要素市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和人才的合理流动。
  3.3.2 完善科技创新的整合机制和激励机制。要以发挥整体功能为目标,以公共平台建设、基础条件共享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为纽带,促使各主体的认同,并通过信息反馈不断进行调整,最终形成协同一致的整合机制。激励机制包括产权激励、市场激励、政策激励,旨在提高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它是调整利益关系、实现公平分配的一种重要手段。
  3.3.3 建立科技创新的协作机制和竞争机制。通过“政、产、学、研”结合的途径,建立“院地”、“校地”联盟,利用外力,引进人才,在协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协作,在更高层次上形成合力,促进发展。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扩大同国内外科技部门、企业的交往,借鉴、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要发挥南安的特色优势,加强南侨合作、南台合作,大力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
  
  3.4 加快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3.4.1 加快建设行业(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联合,整合社会资源,组织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推进石材陶瓷、纺织鞋服、水暖阀门、塑料化工、机械汽配、光电信息等实用技术研究开发及转化应用。推进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基本建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
  3.4.2 发展区域科技合作平台。积极构建闽台农产品信息平台、光电信息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南台科技研发中心,组织开展南台合作研究和商品贸易,增强企业对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立南台工业科技合作基地。围绕南安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建设闽台合作研发基地(中心),推动南台工业技术合作,扩大对台招商引资领域。建立南台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库,力争把“南台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成泉州地区对台农业合作的窗口。同时,充分利用南安侨港澳优势,加快引进港澳侨资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争取在科技合作、企业合作、人才交流、金融创新、贸易合作、联合招商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另外,加强与厦门、泉州优势产业的项目合作和技术交流,促进区域经济和共同发展。
  
  3.5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3.5.1 鼓励企业实施专利战略。认真贯彻实施《福建省专利保护条例》,鼓励支持企业加大专利开发投入,加大企业专利人才的培训力度,加快推进福建省、泉州市专利工作试点单位创建工作,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激励企业(个人)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3.5.2 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支持企业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对于参与制订国际、国内行业标准的企业和行业协会予以奖励。大力实施标准提升工程,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促进企业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
  3.5.3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保护工作。成立知识产权专门管理机构和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大力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和行业自律规范活动,提高会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时,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切实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推进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保护工作更上一台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3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