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洋口电站库区枯水期氨氮污染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榕峰

  [摘要] 根据水质监测结果,着重研究洋口电站水质分布特征,评价和预测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天然河流遭到污染的可能性在没有建坝的情况下即已存在。②大坝水库形成后,库区水体对各种污染物具有较高的稀释能力、承受能力和净化能力;但同时可能会引起局部严重污染的状况。③保护江河的水环境,无论在建设大坝之前、建设大坝过程中、还是在建设大坝之后,其根本措施都是严格而又合理地控制各种人为污染源。
  [关键词] 自净 局部污染 水电工程
  
  洋口电站是顺昌县一座以发电为主的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为了深入了解电站建成后对库区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根据2007年电站建成后氨氮监测结果,着重研究库区及进出水体的氨氮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为洋口电站水质现状和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对电站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电站概况与调查方法
  
  1.1 电站概况
  洋口电站位于顺昌县洋口镇,来水主要是富屯溪和支流金溪。水库面积6.8km2,正常蓄水位115.0m,相应库容3589×104m3,库面平均宽度550m,为河道型水库。电站库区相对于141.6亿的年径流量,水库库容较小,因而水库水量交换频繁。电站正常发电时,水库具有较大的流速,整个库区流态和天然河道基本相同,水质变化不大。但当上游来水水量较小时电站需停机蓄水,库区流速变缓,此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1.2 采样站位及监测方法
  本水域内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氨氮主要污染源来自生活废水污染以及富屯溪A断面上游化工企业排放的氨氮。根据水库地理环境特征,分别设立采样断面A库区回水末端(富屯溪)、C库区回水末端(金溪支流)、B、D富屯溪与金溪汇合前河段、E库区支流汇合稳定后河段、F县城废水排放后下游河段、G出库河段布设7个采样站位,站位分布见图1。氨氮分析方法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GB7479-87)。
  
  2 结果与分析
  
  2.1水质指标浓度监测结果
  
  A、B、E、F、G构成富屯溪氨氮污染浓度消减河段,采样断面与氨氮浓度的关系见图2。
  
  2.2 监测结果分析
  2.2.1 A至B断面约4公里河段,河流自净使氨氮浓度下降;
  2.2.2 C至D断面约3公里河段,因为两条河流在此下游汇合,但由于库区水位提高,造成回水,使得氨氮浓度升高;
  2.2.3 汇合后约2公里后E断面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两条河流汇合稀释了氨氮浓度,稀释作用的实质是污染物在水体中因扩散而降低了浓度。稀释并不能改变,也不能去除污染物质。但是对于特定水体的生态系统而言,当污染物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其对该水生环境或从某种使用角度出发来考虑的水质的影响也就变小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实际意义。
  2.2.4 E断面至F断面约6公里河段氨氮下降的速率较快,是由于该河段水体较上游有很大的增加, 较高浓度的氨氮因库区水体的稀释作用而降低。
  2.2.5 F断面至G断面约5公里河段氨氮下降不大的原因是本区域河道坡度较小,水流趋缓,库区进入类似湖泊的稳定区域,此时水体水质指标浓度的平面变化趋势主要取决于降解过程,降解速度缓慢。
  2.2.6 从入库站位至出库站位氨氮浓度逐渐降低,表明即使在电站停机蓄水状态,库区自然降解能力依然存在。
  
  3 结论与建议
  
  3.1天然河流遭到污染的可能性在没有建坝的情况下即已存在。
  3.2 大坝水库形成后,库区水体对各种污染物具有较高的稀释能力、承受能力和净化能力。
  3.3 建设大坝水库会对河流水系的水环境、特别是对回水河段的水质,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3.4 枯水季节蓄水过程造成短时间成为静态湖泊水库,污染负荷往往比较集中,这对于相对静止和稳定的库区(湖水)来说,可能会引起局部严重污染的状况。
  3.5 造成江河水系水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是各种人为污染源的存在以及人们未有效控制这些污染源。因此,保护江河的水环境,无论在建设大坝之前、建设大坝过程中、还是在建设大坝之后,其根本措施都是严格而又合理地控制各种人为污染源。
  3.6 对库区的污染防治,要根据其使用功能,作好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优化组合工业布局与废水处理设施,合理利用库区的自净容量,使库区保持良好的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子云. 水资源保护工作手册[M].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8.
  [2] 李崇明, 黄真理.三峡水库入库污染负荷研究(Ⅰ)――蓄水前污染负荷现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4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