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脊髓损伤者的家庭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大部分患者将带着残疾回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做好脊髓损伤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帮助其尽快适应家庭环境,消除或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家庭和社会给予的关心尤为重要。
  
  预防感冒
  
  脊髓损伤病人因抵抗能力差易感冒,引起支气管肺炎,尤其是高位脊髓损伤患者,有时因痰多不易咳出而窒息死亡,因此协助病人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则是家庭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
  措施:
  1. 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服。
  2. 家中应有一些常备药物,一旦感冒应尽早用药。
  3. 经常注意病人的呼吸情况,如有呼吸困难、口唇青紫、憋气,或者发烧、咳嗽,痰中有血丝或黏稠、有脓性物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不可延误。
  4. 鼓励病人自行咳嗽、咳痰,力量不足时,家属(陪护)可将双手放在其肋缘下方和上腹部,向内向上挤压两侧胸廓协助将痰排出。
  5. 长期卧床的病人,两小时翻身叩背(手掌为空心)排痰一次,每次不得小于30分钟。
  
  预防压疮
  
  压疮又称褥疮,是因身体局部过度受压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而形成。压疮引起严重感染还会导致死亡。因此做好皮肤护理是预防压疮的关键。
  措施:
  1. 保证每两小时变换体位一次,坐位时应每隔30分钟臀部除压一次每次不小于30秒(见图1)。
  2. 用软枕或海绵垫高骨突出易受压部位,如骶尾部、髋部,坐骨结节、枕部、双肘、肩胛部、内外踝、足跟、耳廓(见图2)。
  3. 选择使用透气性能好的坐垫和床垫。
  4. 每天检查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反复磨擦、牵拉及长期受压。
  5. 洗澡、泡脚的水温一般不超过40℃,热水袋的水温不宜超过50℃,使用热水袋时外面应用毛巾包裹以防止烫伤。
  
  体位性低血压处理
  
  体位性低血压常见于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由卧位变为坐位或直立位时,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而导致的脑贫血,如面色苍白、头晕、虚弱、视物模糊等表现,重者也可晕迷。
  措施:
  1. 立即恢复病人仰卧位或将轮椅后仰变成头低位,其症状很快消失(见图3)。
  2. 如当时无其他人员协助,患者可自行向前屈曲上身,使头部尽量接近双膝,以改善脑部血液供应(见图4)。
  高位脊髓损伤的患者,坐轮椅时,需有弹力安全带固定于轮椅靠背才能完成此动作。
  
  植物神经反射增强的处理
  
  植物神经反射常见于胸6以上高位脊髓损伤,是一种由于麻痹区域刺激诱发的以阵发性高血压为主的反射现象。诱发原因常见于憋尿、便秘、压疮、泌尿系统的结石形成。其主要表现为血压突然升高、出汗、头部跳痛、面色潮红、鼻塞,如不立即除去刺激诱因,可导致眼底或颅内出血甚至引起死亡。
  措施:
  1. 检查膀胱,过度充盈时应立即导尿,排空膀胱。留置尿管患者检查尿管是否通畅有无堵塞或尿管脱出。
  2. 检查直肠内有大量粪便时,应先置入少量润滑油,缓慢将大便掏出。
  3. 检查衣着、鞋袜、矫形器有无压迫或不适。
  4. 采用坐位。
  5. 在解除诱因的同时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高热的预防及护理
  
  脊髓损伤病人,尤其是高位脊髓损伤病人,因体温调节障碍,常出现高热不退现象,一般体温在39℃以上。
  措施:
  1. 采用温水擦身,在腋窝、大腿根部、头部、颈部两侧放置冰袋物理降温,袋的外面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
  2. 在降温的过程中,注意给病人保暖不要受凉以免引起其他合并症。
  3. 对体温过高的病人要注意勤嗽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及腮腺感染,如果患者高烧不退,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4. 鼓励病人食用冷饮降温,进食易消化的营养食品。
  
  预防骨质疏松
  
  脊髓损伤病人因长期坐轮椅,双下肢不再持重,骨密度明显低于健全人,因此极易发生骨折。
  措施:
  1. 每天站立和行走(带支架)两小时以上,但要保护好病人防止跌倒,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2. 肢体被动活动时,动作要轻柔,防止骨折发生。
  3. 多吃补钙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瘦肉等。
  4. 多晒太阳,增加室外活动。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脊髓损伤后肢体瘫痪,由于血流的缓慢而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是好发部位,其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皮温升高,如果发生肺栓塞则危及生命。
  措施:
  1. 鼓励患者多活动,每次翻身时需家属(陪护)帮助患者被动活动双侧踝关节,抬高下肢,预防重力性水肿,鼓励患者戒烟。
  2. 每天观察双下肢,比较测量双侧的周径以及有无局部红、肿、热现象。
  3. 注意体温的改变和患者有无憋气的现象。
  
  排便训练
  
  由于脊髓损伤后病人胃肠蠕动减慢,易发生腹胀、便秘,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因此,指导患者掌握排便方法很重要:
  1. 尽可能让患者养成定时在厕所里进行排便的习惯。
  2. 排便前训练病人顺时针按摩腹部,增加腹压,以利大便排出。
  3. 如便秘,排便前可给开塞露。注意剪开的开塞路开口要光滑,以免刺破肛门。
  4. 清晨排便前应空腹饮凉开水一杯,以刺激胃肠道,增加肠蠕动。
  5. 根据医生的要求,服用缓泻药。
  6. 多吃疏菜或水果等纤维成分多的食物,多喝水。
  7. 尽可能不用手掏便,以免损伤直肠黏膜。
  8. 排便训练需要耐力和毅力,要坚持几周甚至几个月。
  
  预防泌尿系感染
  
  脊髓损伤可导致膀胱和尿道机能障碍,并随之产生一系列泌尿系并发症,如尿路感染、肾积水、肾功能衰竭。因此,做好家庭中的泌尿系管理对于减少尿路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措施:
  
  (一)清洁间歇性自家导尿的护理
  1. 清洁间歇性自家导尿是患者在家庭中最常用最安全的膀胱训练方法,整个操作过程与无菌间歇导尿类似,只是操作者为患者自己或家属(陪护)。
  2. 导尿时,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大腿弯曲,大膝外展,用肥皂和水清洁会阴部及双手。
  3. 女性患者可借助镜子自行完成导尿。
  4. 自觉控制饮水,白天平均每小时饮水125毫升,每天大约1500毫升左右。
  5. 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防止膀胱过度充盈膨胀。
  6. 每4~6小时导尿一次,每次导尿量不超过500毫升。
  7. 导尿时尿管应充分润滑,动作应轻松,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8. 每次导尿后不应立即摘除尿管,应屏气增加腹压或轻压膀胱区,使膀胱彻底排空,无残余尿存在。
  9. 患者自己排尿时要注意测量残余尿量,根据残余尿量修正导尿时间,如果残余尿量在50毫升以下应停止导尿。
  10. 残余尿管的测定方法是:测量前让患者饮水300~500毫升,膀胱充盈后让患者自行排尿,排尿后立即导尿,导尿的尿量为残余尿量。
  11. 在患者接受间歇导尿膀胱训练前要接受尿流动力学检查,以确认安全训练方法。
  12. 定期留取尿标本做尿常规检查。
  13. 患者如有发热、腰痛、肉眼脓尿或血尿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二)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1. 保持尿管通畅,避免管腔阻塞或皮管扭曲。
  2. 注意观察尿量及其颜色,如有异常及时去医院检查。
  3. 尿道口每日清洗、消毒2次。
  4. 尿管每周更换1次,尿袋每周更换2次。
  5. 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应间歇夹管,每2~3小时放尿1次。
  6. 患者翻身时,应夹死尿管,防止尿液返流。
  7. 使用外部集尿器和尿袋患者要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集尿器每日需彻底清洗、晾干,以备下次使用。
  8. 勤洗澡、勤换内衣、内裤。
  
  住房改造的要求
  
  为了方便残疾朋友顺利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能像健全人一样生活,帮助患者改变居住条件,实现无障碍环境的改造是至关重要的。
  措施:
  1. 按轮椅坐位的高度来调整浴室和厕所、便池坐位的高度,门的宽度以能通过轮椅为佳。
  2. 适当的地方安装扶手,如便池两侧,以便支撑身体,完成从轮椅到便池的转移动作。
  3. 厨房台面的高低和各种设施要适合坐轮椅者的使用,如水龙头易长、易开关等。
  4. 进出室内外的出口要有较缓坡度的坡道,不能有台阶。
  
  心理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护理贯穿于家庭康复护理的始终,伴随病人的一生,因此针对脊髓损伤患者在不同的心理阶段(震惊期、愤怒期、抑郁期、适应期)表现出的不同心理情况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以爱心去充分理解、关怀、体贴、鼓励病人,帮助患者面对现实,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人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患者的家人、同事,社会的关心、爱护是很关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80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