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计量检定人员的个人防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意囡

  摘要:计量检定人员在日常的计量检定、校准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汞、X射线、高危险病毒和细菌等各类有毒有害物质。随着计量检定工作的广泛开展,各类毒物对检定人员的健康危害问题已日益突出,所以做好计量检定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Abstract:Measures to examine the personnel in the daily measurement examination, the calibration work, will contact the mercury, the X-ray, the high dangerous virus and the bacterium frequently and so on each kind of virulent deleterious substance. Widely develops along with the measurement examination work, each kind of poison to examines personnel's health danger question already day by day prominent, therefore completes measures to examine personnel's individual protection work appears especially important.
  关键词:计量检定 个人防护
  Key words:Measurement examination; Protects personally
  【中图分类号】TH7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120-01
  
  一、汞污染的防护
  
  由于水银温度计、血压计等计量器具是利用汞的物理化学特性制造的,计量人员在检定、校准这些计量器具过程中需要广泛接触到汞。汞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汞蒸气可通过呼吸道、皮肤侵入人体,特别是破损或溃烂的皮肤对汞的吸收量更多。吸入的汞蒸气可随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各个器官,极易破坏人体中枢神经、肝、肾等器官,引起脑衰弱综合症、口腔牙龈炎、眼睑、舌或手指震颤、尿汞增多等中毒症状。
  预防和减少汞污染对检定人员健康的危害,首先,检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必须经相应的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一旦水银温度计、血压计等发生破碎,汞溅落到地面上,因为汞能与金属发生反应,检定人员应去掉手上佩带的饰物和手表,并戴上橡皮手套,用一次性注射器将散落的汞珠吸入一个专用的盛有水的容器中,并用甘油覆盖液面,防止汞蒸气的蒸发。因为硫磺粉与汞结合可形成难以挥发的硫化汞化合物,所以地面应用硫磺粉覆盖,防止未除净的汞蒸发。由于温度越高,汞蒸发越快,应经常开窗通风。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不在实验室内饮食,工作服不得带出实验室,工作后及时清洗双手等。
  
  二、X射线的防护
  
  在检定医用诊断X辐射源的过程中,计量检定人员要接受到大量的X射线。对X射线,吸收剂量在0.25戈瑞以下时,人体一般不会有明显效应;但是,剂量再增加,就可能出现损伤。当达到几个戈瑞时,就可能致人死亡。吸收同样数量剂量,分几次照射,比一次照射损伤要轻。人体受超剂量X射线照射后,轻则烧伤,重则造成放射病乃至死亡,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受照后机体吸收剂量的大小有关。发病初期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皮肤红斑等症状,极易被误诊而耽误治疗。
  预防和减少X射线对检定人员健康的危害,首先,检定人员应参加X射线防护知识培训,加强与放射卫生监测机构的技术人员和X射线机管理人员的沟通,结合实际学习提高防护知识;计量人员须配备个人剂量仪和X射线防护服后参加检定工作;计量人员定期接受个人射线职业健康检查,并建档保存。
  
  三、生物危害的防护
  
  从医学计量的角度看,生物危害主要在检定医院化验室、病理室、艾滋病筛选实验室的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酶标分析仪等会遇到,这些部门是各种高危险病毒、细菌的重污染区,极易引起接触性传播。
  预防和减少各种高危险病毒、细菌等生物对检定人员健康的危害,首先,检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并经相应的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应加强生物危害防护知识培训;在工作中计量人员须穿隔离衣,工作完毕后再将其脱下,避免接触性传播;操作酶标仪、生化分析仪、病理室的显微镜等重污染设备时,要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操作期间避免接打手机、揉眼、挠头等其他接触皮肤的动作,同时避免在皮肤破损时参与检定工作;检定工作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不在实验室内饮食,工作结束后及时用含氯消毒药水清洗双手和使用过的器械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2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