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理论普及工作平台建设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继兰

  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理论普及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解决当前理论普及工作平台建设存在的平衡性不够、创新度不够、覆盖面不够等突出问题,笔者感到,关键要找准这项工作的示范点、基础点、互动点和放射点。
  
  一、突出示范点,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形成理论普及工作的强势带动作用
  
  完善机制,推进中心组学习的制度化。当前中心组学习往往流于随意性,囿于程式化,所以机制的完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需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形成长效机制。这种制度的规范不仅需要定性的一面,而且需要定量的一面,唯其如此,才能确保中心组学习的常规运行、高效运行。为此,需要制定下发包括领导学习日、专题调研、集中研讨、个人自学、旁听联系等一整套有关中心组学习的规章制度,而且将定性的要求与定量的考核相结合,运用项目化的手段实行量化管理。
  与时俱进,增强中心组学习的导向性。与时俱进首先要体现在学习内容上。最新、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固然是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牢牢把握区域发展的实际,科学安排方案,合理设置专题。与时俱进还要体现在学习形式的创新上。要激发学习热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就必须探索和运用多种学习途径和方法。比如在国家每一次重大政策出台之际,立即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开设专题讲座,开辟高层论坛,组织专家授课,策划课题研讨,使党委中心组成员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发展动态,明确本地的发展方向,这种及时的引导不仅对于领导干部准确把握相关政策和知识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于引导基层各级做好普及教育、指导工作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以点带面,扩张中心组学习的影响力。抓好各级中心组平台的学习固然重要,而扩大其社会影响,发挥其示范效应,才是理论普及的要义。因此,要及时宣传上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情况,影响和带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学习;要架构理论普及的上下互动平台和横向交流平台。领导干部要深入到挂钩联系的基层学习点,上讲台、讲理论,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互动,释疑解惑,普及理论知识;同时要适时推介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
  
  二、夯实基础点,以各级基层党校建设为阵地,形成理论普及工作的基本网络架构
  
  丰富基层党校教育内涵。党员难集中、教学难同步、形式难活泼、内容难新颖的“四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党校建设,必须围绕创新求突破、围绕富民求实效,通过拓展教育对象,丰富教育内容,活化教育形式,深化教育职能,注入时代内涵。尤其是要在提升农村党员干部致富领富的本领和热情上下大功夫、花大气力。
  构建社区党校教育体系。为了破解社区理论普及教育的难题,应积极开展社区党校建设的有益探索。我市三茅镇总人口12.7万,12个社区人口达到7.6万。我们通过整合资源,联动共建,在三茅镇开展了社区党校建设的试点,推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社区党校。实践表明,目前这批党校已经成为“理论武装的课堂、社会实践的基地,党性锻炼的熔炉、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地”。
  开辟网络党校教育模式。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对人们的影响日渐突出,网络党校建设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2006年以来,我市在全市6个镇区陆续投资500多万元全面建成了远程教育网,催生了网络党校教育模式,其新颖、灵活,容量大、层次高,覆盖面广、实用性强的特点为理论普及工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探索企业党校教育路径。我市总人口30万,从事企业生产的人口达20余万,占2/3以上,对这2/3以上部分的人群开展理论普及工作,需要探索一条恰当的教育路径,而建设企业党校则应该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我市在大全集团、中电集团等30强企业开展企业党校建设,在为企业构筑理论普及教育平台的同时,也给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抓好互动点,以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为载体,形成理论普及工作的多元渗透机制
  
  依托老干部宣讲团走村串户开展理论普及宣讲。群众对老干部的认同度相对较高,老干部在理论普及工作的作用不容忽视。组建一支党性强、热情高、业务精的离退休老干部宣讲队伍是理论工作向群众渗透非常直接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拥有37名成员、9个分团的扬中市老干部宣讲团长期活跃在企业、学校、村头、楼院等场所,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理论普及宣讲活动,使农村基层党员和广大群众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强化自我教育能力,成为自我教育的主角。由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都能及时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依托“市民大讲堂”有的放矢破解理论普及难题。理论普及与百姓生活寻求最佳结合点才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在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中,传播先进的理论知识,这就是最佳的结合点。为此,理论普及工作必须有的放矢,必须破解难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受到群众的欢迎。近年来我市根据不同群众的文化层次、心理特征和实际需求,围绕理论普及工作推出了“市民大讲堂”活动。由于每一期的“市民大讲堂”都针对热点问题和群众现实需求,设置系列专题,因此理论普及惠及了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教育效应。
  依托主题教育活动层层突破营造理论普及氛围。开展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参与活动中提高思想素养、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促进理论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使理论知识真正成为他们推动工作上台阶、推进发展上水平的“催化剂”。我市每年都根据不同人群,在不同层面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比如“理论普及宣传周”主题教育、“推进思想解放,推动科学发展”主题大讨论、“优化发展环境,共建和谐家园”主题教育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得理论工作高潮迭起,普及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四、把握放射点,以贴近实际的三维宣传为抓手,形成理论普及工作的全面辐射效应
  
  充分运用报刊杂志实现理论普及的平面辐射。以报纸、杂志为主的传统平面媒体,历来是理论普及的重要载体。新形势下,理论普及的传播理念和方式关键是要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因此,运用平面媒体开展理论教育要尽可能多地把理论知识与发展实际有机结合。我市通过推出“理论与实践”、“科学发展笔谈”、“理论热点与百姓生活”等专栏,陆续刊登有深度思考,有典型案例的文章,让理论知识自然而然地入心入脑于读者,进而激发读者的思考、引发读者的讨论、增强读者的发展热情。
  充分运用电视电台实现理论普及的声像辐射。电视和电台传播速度更快、渗透力度更大、影响范围更广的特点,为理论普及工作提供了一个立体声像的教育平台。但是,现实生活中理论教育在电视、电台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薄弱环节,其普及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市根据电视、电台的特点,发挥声像优势,采取“理论热点面对面”、“理论直通车”等形式,开设理论宣传栏目,围绕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邀请专家和相关负责人走进直播室,进行现场解读和互动,为广大群众传播知识、释疑解惑。
  充分运用互联空间实现理论普及的网络辐射。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界限,成为目前覆盖最为广泛、最为便捷高效的大众传媒,是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新型理论宣传载体,占领网络文化主阵地,牢牢把握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理论普及教育的主动权。所以,要集中力量建设好地方网,在强化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等功能的同时,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重要工作,设置、开设各类专题、专页,必要时可以进行网络直播,也可以通过理论博客的形式加强与网友互动,及时传达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及时传播最前沿、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及时宣传理论创新成果,报道理论动态,解析理论热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9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