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型仪器设备网络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温州大学大型仪器平台于2015年开始,建成了基于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大型设备共享服务系统平台,从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的制度建设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出了大型仪器设备有偿服务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大型仪器的开发共享。文章从平台的成效、经验、尚存在的问题,对校级平台建设的发展和未来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大型仪器  设备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249-02
  1.校级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实验室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校实验室装备不断更新,大型仪器设备数量迅速增加[1]。以温州大学为例,学校大型仪器管理平台成立于2015年6月,是在温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基础上成立的集教学、科研为一體的综合性测试服务机构。平台经过资源整合,形成了有机、材料、环境、生物、药物、应用化学、皮革等多学科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平台拥有实验仪器设备总值约1.7亿元,实验室面积18000平米,其中大型仪器设备有核磁共振波谱仪、超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TGA(高温)-FTIR-GC MS联用仪、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X射线单晶衍射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高分辨率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圆二色散光谱仪、色谱质谱联用仪等200多台。
  随着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力度的加大,学校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也日益重视,从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的制度建设、激励机制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出了大型仪器设备有偿服务、大型仪器绩效年度评优等制度和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大型仪器的开发共享。
  在有效整合软硬件资源方面我校做过针对性的探索,借鉴了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使大型仪器设备的应用走上了合理化发展的轨道,但目前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个方面:
  (一)大型仪器设备多由院、系、专业实验室所有,分散管理和分散使用,造成建设力量的分散和重复购置,以至开放性较差,使用效率也远没达到应有的水平;
  (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缺乏信息联通和相应的反馈机制,这阻碍了学科间的融合与联系,对培养实用型人才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没有持续能力,在应对设备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的现实情况中起不到应有的优势资源作用。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着资源共享、优化配置的原则,通过共用共享的信息技术,实现仪器设备专管共享,实践证明确实有较好成效,这是适应高校发展的刻不容缓的明智之举,也是提高办学效益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2]。
  2.网络共享信息平台的建设
  自2015年温州大学大型仪器管理平台成立以来,我校开始探索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管理技术,通过简化程序、构建集培训、使用、管理于一体的网络平台,使大型仪器共享系统形成有机整体。并通过构建网络自动化管理平台实现用户网上预约、网上培训、工作量自动统计等功能。
  2.1 预约类型
  目前已开发了核磁共振仪器的网络预约系统,预约类型分为委托送样和开放上机。开放上机针对的是经过大型仪器平台中心培训合格的校内教师和硕士生,平台将发放允许测试的操作证给这些师生。
  2.2 网络共享管理
  针对院内院外人员的不同,进行了网络用户的分级管理制度。通过网络用户的分级管理,普通流程与分级别供给的结合使传统的单一流程被优化,可以将基础教学、研究课题、校内使用、校外使用等分别进行科学分配,这有利于对设备的使用效能进行掌控。国内一些高校在构建大型仪器管理系统时,设置了机组管理角色,实现大型仪器的基本信息维护、使用记录网络登记,以及开放网络预约功能等,使大型仪器数据库向动态的管理平台转化[3]。
  2.2.1 预约送样
  不同的院内院外人员具有不同的权限,通过相同的管理平台进行预约测试的申请,由管理员审核合格后,具有操作证的师生可以按照申请的时间携带样品自行测定,并通过网络共享系统获得所需的样品数据。不具备操作证的校内外人员将通过网络填写送样单,送样单上需对检测要求做出说明,客户选定检测要求胡,系统将自动生成收费标准和机时数以供客户了解。
  2.2.2开放上机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面临一个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处理好对外开放问题,不仅可以补贴学校经济,辅助社会生产研究,而且适当合理的使用有利于大型仪器设备的保养。当然,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在管理使用平台趋于成熟,能够满足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才可以谈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期期间适度开放与假期全面开放相结合。
  在学期内,主要保障校内师生使用,在保证校内运作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对外开放。在学校放假期间则可以进行相应调整,以实现充分开放。
  (二)聘请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陪同上机。
  (三)研究和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的收费管理方法,建立面向社会的科学价格体系,补贴设备维护、人员开支、设备更新,确保共享运行经费。
  2.2.3 后台管理
  网络平台可以将大量的设备信息共享,信息化管理手段不仅简化了申请使用流程,而且最大程度的激发潜在用户的需求,营造开放的科研环境,设备信息和使用情况一目了然。整个平台设有系统管理员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并对仪器进行专业的管理和系统的维护,根据仪器状态和样品检测完成情况定期调整仪器管理参数,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各项流程,如委托送样和预约上机等。
  3.网络平台建设所取得成效
  通过三年的平台建设,核磁共振仪器平台运行日益成熟,接下来将对其余大型仪器进行全面覆盖。   3.1 实现资源可持续整合
  截止目前,纳入大型仪器平台共享服务的仪器设备日益增多,目前总设备价值已达1.7亿元,期间,学科科研经费也大幅增加,这对大型仪器平台起到了良好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3.2 仪器设备利用率大幅提高
  仪器信息在网上公开后,大大方便了其应用使用,尤其通过不同方式进行预约及测试,促进了设备利用率的大幅提高。就核磁共振500M仪器而言,平均开机利用率从2016的78%,上升至接近90%。
  3.3 共享服务逐步科学化
  校級平台通过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可以对设备运行进行科学的评估,对仪器的购置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共享服务,可以有效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并且使必须购置的设备得到充分的认可,从而使资源配置更为科学合理。比如近期,经过大型仪器平台的考核,利用率低的设备购置如单晶衍射仪被取消购,而使用率很高的常用设备如GC-MS的购置得到允许。
  4.大型仪器平台的发展思考
  温州大学大型仪器网络共享平台建设的历程,既有一些成功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持续进行一些改进。
  4.1合理布局,多领域覆盖,促进学科融合。
  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的一些平台。比如美国高校大型仪器公共平台在实验室的布局上普遍采用大的空间,除部分需要特定的、独立工作环境的仪器,大部分都处于公用空间,科学研究环境比较开放。这些打破院、系和专业限制而建立的公共平台其学科覆盖面广,不仅体现了集中管理和重点投入的优势,更能为校内外用户提供多学科服务,促进了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的发展。这种科研人员流动性和多样性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学术交流,极大地活跃了学术气氛,为不同学术背景人员思想的碰撞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科研注了巨大的活力.
  4.2重视培训,简化上机程序,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在国外,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培训用户工作约占工作人员工作量的50%。实验室工作关系简单,学校师生可以简化进入实验室的程序。通过培训,用户可以自主上机,实现仪器设备的全天候开放,不仅能大幅度的提高仪器利用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开展科研探索的能力。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很多大型实验室都实行全天候开放,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极高,既有利于加强各种学术交流,也有利于培养优秀科研人员。
  4.3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平台优化。
  国内外一些实验室将成本核算概念引入设备管理平台,从平台建设、购置设备开始到后期管理实行统筹规划,将成本与设备维护费用摊入使用费用中,并采用价格杠杆,对学院教学工作、课题研究工作、面向社会公司服务工作给予不同的费用标准[4]。例如,美国高校在申请科研项目时,有专门的机构帮助教授们进行成本核算,为项目使用的全部仪器进行费用核算,并严格审计其实行。这些平台系统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科融合、充分利用资源方面的经验,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我们也可以在做好校内服务的同时,进行对校外服务。对校外服务,尤其是对企业服务,可以参照商业收费标准,比校内收费高出4~5倍。对外服务的高收费用于贴补运行经费,降低成本,支持校内低收费,从而公共平台能依靠收费保待财务平衡。
  参考文献:
  [1]熊梦辉,朱飞燕,夏琼.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体制模式及管理机制探讨[J].科技信息,2008(11):186-188.
  [2]黄小斌,朱志明.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9):171-172,177.
  [3]胡芳,须浩.论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149-152.
  [4]陈敬德,周海涛,贾延江,等.高校贵重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5):1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