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羊财”,让谁尴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道凌

  陕西省富平县有村民举报,村干部借上面号召发展奶山羊养殖之机,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助。有记者调查发现,不仅个别村子养羊户实际羊数与上报数字对不上号,而且县畜牧局与村委会提供的养羊数据也不符。
  民间有句俗话,叫“发洋财”,意思是得到了期望以外的一笔收入。富平县的发“羊财”,与发“洋财”虽只一字之差,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仅仅只需要谎报一下养羊数字,检查时借邻村的羊来凑个数,政府就可以得到大力发展奶山羊养殖的政绩,农民就可以得到本来不该得的“国家补助”,这不是发了“羊财”又是什么?
  然而,发如此“羊财”,表面上看,农民是得了眼前的“实惠”,其实却损害了长远的利益。对农民而言,有如此快捷的生财之道,还有谁愿意真正地来养羊,让养羊业真正形成产业,并持久地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实惠?对政府而言,这么轻松就可以得到养羊示范村、镇、县的政绩,又何必再去花大的力气去为养羊产业的发展壮大而尽心尽力地去服务?最终结果是,富平这个国内奶山羊养殖的“重要基地”将成为长不大的小老树,甚至会萎缩。
  更重要的是,从事件本身来看,如此发“羊财”,轻点来说是骗取国家补助,重点来说是盗取国家钱财。换句话说,它不仅是一种违规,更是一种违法行为。从其产生的恶劣影响来看,如此发“羊财”,是对国家扶农政策的亵渎,令群众对国家政策有不信任感,影响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必须坚决制止,并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
  其实,在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的观念驱使下,以各种各样的符合国家支持政策的项目作为幌子、以弄虚作假的手段来骗取或是盗取国家钱财的事件,非只富平一地,也并非仅仅存在于支农这一个领域。比如前几年曝出的长江大堤护坡案;比如科研项目成了单位或个人的“小金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看,关键还是在于,有关部门只是审核了基层所报项目符不符合国家政策,资金发放后有明查却缺少暗访,从而给了一些人以可乘之机。
  由此看来,对富平事件,我们当然要及时查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我们应该要从中得到警示――查一查还有哪些地方、哪些项目还在发国家的“羊财”。国家补助资金被虚报鲸吞,也可以说是有关部门的失职。只有对国家财政的篱笆防范到位,只有对每一起骗取国家财产案查处到位,才会使发国家“羊财”现象最终消于无形。否则,今后还会有发“猪财”、发“牛财”之类的事件,再来让大众痛心,让政府尴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27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