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春晚”不一定是文明用语的教育学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现代教育学常常让我们墨守成规,其实在现在社会,应该鼓励教育创新,鼓励教师学生能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而提供发散性思维,本文以“春晚”不一定是文明用语的教育学启示,来分析命题的发散性思维,详细命题阐述如下:春节联欢会30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联欢会得到迅速不断的丰富而彰显“春晚”这个名称一直在延续使用,它应该是启蒙阶段顺应而生的一个乳名吧。咋懵懂听来,无所事事,但细细嚼来觉得这个名称它完全没有品位,越推敲越让人坐立不安。
  其一、“晚”字出节不吉利,有违传统风俗。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传统、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是文明的灿烂的中华文化的辉煌结晶;它有着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系列的具体内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文化意义。春,代表着一切美好事物的开始、发展、兴盛的状态意思。正置“春”临时,岂可言“晚”语。就是乡下农户之家的普通喜庆活动,晚字作为主要用语都是回避不用的。因为晚的寓意是指事物临近终了,一切都大势已去的意思,是个没有前景的兆意。国家民政部有明文规定:“对传统节日的举办活动一定要尊重风俗习惯。”“除夕”是春节的高潮期,“守岁”、“迎春”是春节高潮期的顶峰,是几千年来一直沿续至今的最神圣、最高尚的民族活动;是中华文明最集中、最高度的表现时刻;非吉非喜等类的话语是禁止使用的,作为全民族最传统的重大时刻、重大文明活动的名称而言在这么显要的位置上,就更要遵重和遵循优秀的基本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文明规则,不应该“晚”出轨了。
  其二、“晚”淡了民族情感。春节联欢会可以是晚会,但是,晚会绝不等于春节联欢会。流传至今的“守岁”是人们守候新岁,迎接新春到来的慎重的神圣的民族恭迎活动,通过电视娱乐联欢是现阶段“守岁”的表现形式。很显然,它同一般性的娱乐活动在民族情感上的深厚内涵应该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把春节联欢会归属于晚会的行列,是把民族的情感降格而淡化处理,把高涨的民族激情用于一般化来表示。现在的春节联欢会通过现代化的设施,电视台活动中心成为盛况空前的纽带和形象舞台,把台上台下和祖国的四面八方连为一体了。当民族大团结喜迎新春的澎湃春潮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之时,一齐跃进沸腾的海洋,滚滚激情的壮阔波澜在神州震荡。整个中华大地,春意融融酽酽,春息郁郁盈盈。作为一般的晚会能与之比拟吗?这仅仅是“晚”吗?人们盼春、望春、迎春、享春的迫切真情能够“晚”吗?人们向往的高兴的是人勤春早的新春依始,不是什么“晚”啊!而此时此刻的“晚”恰巧是人们所忌讳、所回避的东西,它亵渎了人们对于“春”之高尚的情感啊!中华民族站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一年一度的迎春欢庆活动,其规模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当我们民族的情感处于惬意巅峰状态的时刻;当一场灿若星河奇葩绝艺共献的全民参与的欢乐盛会,当一局春潮滚滚而来的壮丽恢弘场景之民族春情盛意,怎一个“晚”字了得?
  其三、“晚”字忽视了历史传承的责任。春节,相传自西汉以来就举办庆祝活动。送旧迎新,它的实质是历史时刻的传递与承接。民族文明的薪火相传,文化精髓的脉络延伸,是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春节联欢会是历史传承特殊时刻的表现载体,它凝聚着:昨天,历史的重托;今天,时代的担当;明天,未来的希望。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普通的娱乐而娱乐的晚会。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应该旗帜鲜明地予以弘扬和注入无限的生机。而“春晚”这个名称只不过是一幅对活动的简单描摹图称,是一个典型泛娱乐化时代的标记;它不是时代精神的自白和体现,它只是为“晚”而“晚”,不明确、不彰显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中心目的。面对当世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国际风云,历史赋予新的民族责任和义务,民族的自立、自尊、自强,我们任重道远、责无旁贷。固本拓新、居安思危,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忘乎所以的丢掉根本而“晚”啊!
  其四、“晚”没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根基,是以充分挖掘内涵、力求含蓄、丰富、美观、用最佳值而予以至善的表现方法,艺术性的增强感召力,不局限于表的形式所表现的。春节,这一伟大时刻的“传”与“承”我们今天用什么样的文化态度,什么样的文化形式来表现?事关民族如何自己对待自己、对待历史、对待文化、对待将来的一个盛大的民族事项。用一个“晚”字把这么丰富的内容简单化、庸俗化来表示,是自己鄙薄自己。我们沐浴在先贤们汉字文化艺术的光辉之中,时至今日,《汉语大词典》收录了“粉丝”等新词语,而“晚”字的意义在原基础上并没有任何意义上的新变化。充其量“春晚”这种名称,它只能是非正式场所闲谈中的口语乳名罢了,完全缺失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优美元素的体现。
  其五、“晚”没了爱心和希望。晚的黑暗、阴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春暖》活动的结尾是一首儿歌:“爸爸 妈妈 太阳公公下山啦 害怕 害怕呀……”幼嫩的童音,凄凉而无奈,唱得人撕心裂肺,头麻脊凉。《哑吧新娘》中:“为何 为何 为何有那赶不完寂寞的长夜”。可见,晚,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全国有留守儿童5800万,残疾人8300万,以及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人群等等。在他们的心灵中,晚上的长夜就是他们的灾难啊。他们在渴望光明、充满希望之中顽强拼搏。党和各级政府对他们百般的呵护、关爱,助他们渡过难关。在我们共同迎接自然春天到来的时候,更应该让他们充分享受到社会春天的温暖。节庆之时,不应该触及他们所恐惧和忧伤的“晚”,给他们倾注尽一切可能的关爱,送去温暖和鼓励,给他们助添勇气和力量,让他们看到光明和希望的所在,不要在骨肉同胞的伤口上抹盐啊!
  综上所述,“春晚”这个带“晚”字名称的运用,在现阶段是:上不符国情,下不合民俗,于政、于史、于文、于艺、于情、于理都不具备应有的优良文化元素,是个自娱而不自尊的名称,它不属于中华民族春节节庆的场面用语,更谈不上是文明用语。之所以现在人们还能接受它,那只不过是人们对于春的崇尚而爱屋及乌所包容罢了。启蒙的“春晚”是从愚昧的、禁锢的年代迈进百花齐放的春天的年代,这个名称的娱乐性、活跃性是时代背景需要的产物,当时人们的思想需要改革、开放的过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高速发展,它的成长与延伸,应该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升华到“苏”与“兴”的层面上来。矢志不渝地用文明的文化培育、陶冶、纯粹人们理念、意志、信仰的高尚意识。源源不断地用文明的文化孕育、催生、焕发社会的“正能量”。发扬光大地用文明的文化名称充实、激发、引领民族激情喜迎新春。该给”春晚”正名了,值此佳节,采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民族特色之名称,大力弘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尊春首之吉发,敬社稷之鸿展。复华厦磅礴之威雄,兴中华腾飞之博德。换掉呆板不吉的庸俗“晚”字,改“春晚”为“迎春”(“迎春联欢会”,该名称主题突出、特点明显、激情主动、姿态贴切。)或其它更吉祥和更富有生机盛意的春辞,让整个民族所有同胞完全沉浸在一个更加吉祥的、圆满的、充满希望的、迎春联欢会的高度文明的享受之中。让
  一个充满民族激情的新春联欢会的现代文明名称来揭示:万紫千红百花盛放迎春到,千业万兴亿众高歌熙春来。
  现代教育思想应该是百家争鸣,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不墨守陈规,努力阐述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方向,做到与时俱进,必能促进国内各行业的蓬勃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269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