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空瓶子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对现代教育教学颇有研究和深具教育智慧的寂静法师曾提出空瓶子原理:“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像个空瓶子,装什么,是什么。”他举例说明了这原理。比如一瓶矿泉水,价值2块钱。如果把水倒掉,装上香油,那它的价值就是十元。如果装的是茅台酒,就是价值千元……也就是说一个瓶子的价值是由所装的内容所决定的。人也是因为他所装的思想,意识来决定他的价值的。如果他装的是知识,那他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如果他装的孝道,那他就是一个万人称颂的人;如果装的是仁义礼智信,那他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如果这人心里想的是吃喝玩乐,那他就是一个饭桶;如果他心里装的贪小便宜,阴谋诡计,那他就是一个肮脏的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他自己本身和他接受怎么样的教育决定的。小学阶段正是蒙童养正的最好时机,而小学的老师和家长也正是扣好孩子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而关键之人。我们准备给孩子什么样的精神营养和怎样扣好他的第一粒扣子呢?我准备从几方面来谈我的见解。
  一、经典引领,弘扬传统美德
  老祖宗的智慧与文明,经过岁月的流淌,就像大河淘沙,不停地洗涤,得以流传下来的必定是中华民族的精华,而这些精华凝聚成一本本的经典,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使得我国以“文明之邦”“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界。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为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弟子规》是清朝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改编而成的一部经典。全文三百六十句,共九十行一千零八十字,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则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是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弟子规》从言、行、举止来告诫孩子们做一个怎样的人。言:讲话时要口齿清楚,不要说得太快,更不要含糊不清“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行:“勿踐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举止:“问起对,视勿移”……这样的教诲枚不胜举。我们学校因为地处农村,很多家长都忙于生计,忽略对孩子的监管,时有傍晚七点多还到处找孩子的现象。经典里的“出必告,反必面”很容易就引起了老师和孩子们的共鸣。现在家长也很重视对孩子的礼节教育,知道进别人的门前要先敲门,通常里面的人会问:“谁呀?”门外之人就说“我呀!”“人问谁,对与名,吾与我,不分明”,从之句话里,我们就知道这样回答是不对的。《弟子规》里谆谆教诲深入到我们生活里的每一细节。以这些生活道德的教育为切入点和着力点,自然就成了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和夯实德育基础的当然之选了。经典,有助于学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目标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确立宽厚正直的人际交往道德。在实践中,我们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布置,每天的经典诵读、主题班会、故事分享、践行分享等方式,让孩子们体会其中真善美的精髓,引发思考,提高他们的判断力,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充实而富有意义。
  二、德音养乐,触动心灵之弦
  德音养乐是指用那些富有正能量的健康音乐来滋养孩子的内心。比如说《三德歌》,唱诵的是人要有三种美德:孝德、诚德、爱德。“在家尽孝心,出门讲诚信,心胸坦荡走四方”“人人有爱心,相见满面春,走出小家进大家,都是一家人。”教育孩子为人子要尽孝,出外跟别人交往最重要的是诚信,同是人,皆须爱。
  三、体验为载,内化成习惯
  对孩子的德行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又似乎看不见效果的教育,单纯的说教,并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更谈不上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所以需要孩子的活动参与,在践行感悟中内化。
  四、真诚评价,开启天使的祝福
  《弟子规》有云“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俞思勉”“见人善,即思齐”,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后,必定会更加努力。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应该立刻想到向他学习。称赞有可能改变两个人,一个是自己,向好的品行思齐;一个是他人,无形中让他变得更努力。当然这种称赞不是对别人拍马屁,阿谀奉承,而是出自真心的对别人美德的称赞。在课堂上也是这样的,对学生的评价也不能停留在空泛的表扬孩子“你真棒!”应该告诉孩子棒在哪里。如“你的想法很独特!”“你讲得真清楚!”“你的方法真多!”等,被表扬的孩子更加积极回答问题,其他孩子也会模仿,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同。记得有一位老师曾跟我们分享过一个案例:有一个孩子在学校里犯了一个错误,班主任老师并没批评他,而是让全班同学回家告诉父母这个同学的一个优点,请父母发个短信去表扬这个同学。孩子的妈妈看到那么多家长发短信觉得很奇怪,问他儿子发生的事情,孩子看到同学家长发来的短信,觉得很惭愧,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情是错误的,并以自己的优点来鞭策自己。原来我在别人心中是这么优秀,那我以后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范错误。可见“道人善”的力量是无穷的。祝福就像一阵阵春风,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五、家校互通,搭建成长之桥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二十一次的重复,单靠学校的教育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家校互通,搭建成长之桥。如我们要培养孩子“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这个习惯,我让家长每天做他们的卫生检查员,给他们的房间打分,评分表一个月后交回我手上。为此我在班里召开了分享会,谈谈他们保洁的感受,并评出优雅小天使。又如践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制定了评价表,让家长每天填写。每周一次检查、反馈或回访家长,收到较好的效果。
  唯有营造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社会,我们的孩子才能生动活泼,知书达礼,全面和谐地发展,我们的下一代才能够真正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弘扬传统美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8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