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骶管阻滞用于慢性盆腔炎治疗的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燕 柯琳玲 商海明

  摘要:目的 探索骶管阻滞法用于慢性盆腔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骶管阻滞和常规静脉点法治疗,统一标准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骶管阻滞法治疗组整理总有效率96.3%,常规静脉静点法治疗组总有效率76.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应用骶管阻滞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简单、疗效显著、经济可行的好方法。
  关键词:骶管阻滞;慢性盆腔炎;治疗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1]。笔者采用骶管阻滞麻醉方法,将药物注入骶管,通过骶前孔扩散到盆腔,直接以有效浓度作用于盆腔炎性病变部位,克服了以往治疗方案中疗效差、易复发的缺点。为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龄21~46岁,病程2个月~2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1.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采用妇科病史、妇科检查与超声检查结果相结合的方法明确诊断。有急性盆腔炎史,病程时间长,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腰骶部疼痛、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以及不孕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精神不振、失眠、周身不适等神经衰弱等症状。宫体可有增大、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宫体一侧或双侧有片状增厚或条索状增粗并有轻压痛。经超声检查除外卵巢囊肿、畸胎瘤、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非炎性包块。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行血、尿常规,凝血三项,心电图及超声检查,无异常方可治疗。
  1.3方法
  1.3.1观察组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穿刺点选择在双骶角连线中点,用7号针垂直皮肤进针,进针的角度与骶管一致,刺入2~3cm,不超过第二骶孔位置,阻力消失即说明针突破骶尾韧带,行注气试验无阻力,回吸无脑脊液、无回血后注入5 ml试验剂量的局麻药,5 min后确定穿刺成功后注入配置好的药液:利多卡因100mg,强地松龙50mg,Vit B12 0.5mg,庆大霉素8万u,加0.9%氯化钠至15ml[2]。5d 1次,5次为1疗程。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药完毕后留院30 min,无异常情况方可离去。
  1.3.2 对照组头孢菌必治2.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100 ml,2次/d静脉点滴,10d为1疗程。
  两组患者均连续追踪随访。
  1.4疗效判定标准两组病例均采用统一标准判定疗效。①治愈:治疗一疗程后,症状、体征消失,血常规、盆腔B超检查无异常。②显效:一疗程后主要症状消失,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基本消失。血常规正常,盆腔B超检查积液吸收率达70%以上。③有效:一疗程后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大部消失,复查B超盆腔积液吸收率达30%。④无效:主要症状稍缓解或无变化,阳性体征无明显减少,盆腔B超示积液吸收率<10%或6个月内又复发者。
  2结果
  2.1治疗效果观察组60例,有效率96.3%,对照组60例,有效率76.5%,经随访观察组6个月复发率15%。对照组6个月复发率26%。观察组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副作用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部分观察组患者在骶管阻滞后出现的双下肢麻木感均在补液后消退。部分对照组患者输入甲硝唑后有明显的胃肠道刺激症状,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头晕、全身乏力等不适。
  3讨论
  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病程迁延所致。多有下腹疼痛,腰骶部酸痛,月经失调,白带异常,不孕等症状。慢性炎症形成的粘连以及盆腔长期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及腰骶部坠涨酸痛感。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剧。骶管阻滞治疗方法利用麻醉学原理,有效地阻断了疼痛刺激及其导致的恶性循环,使病变部位周围血管扩张,改善病变部位组织的微循环。利多卡因直接阻断骶神经和盆腔内神经纤维,增强体内镇痛系统作用而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维生素B12发挥保持周围髓鞘神经纤维功能完整性的重要作用。庆大霉素直接作用于盆腔而达到消炎作用。强的松龙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减轻炎症引起的瘢痕和粘连。联合注入的药物通过骶前孔扩散至盆腔,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协同作用于盆腔,扩张盆腔周围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减轻和抑制组织充血、水肿、渗出,促进炎症包块的吸收。从而直接、有效、迅速地缓解因炎症刺激而引起的各种症状。
  事实上,药不对症不但无益病情,反而会贻误治疗时机,把小病拖成大病;或者控制了表面症状,真实的病情却被掩盖了,甚至造成女性朋友一身的憾事--不孕症。笔者采用此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总有效率达96.3%。患者一次治疗后多数反应疼痛减轻,效果明显。乐于接受继续配合治疗。该治疗方案操作简单,且利于医生掌握治疗方向,控制治疗过程。在基层医院均可进行治疗。必须注意的是,应多与患者交流,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嘱其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再次感染或者感染范围扩散。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02-304.
  [2]严相默,潘耀东.类固醇类药物应用[J].临床疼痛学,1996,6(31):48-49.
  编辑/许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205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