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牛几种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及紧急防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嘉祺 战一欣

  摘 要:传染病是目前为止对畜牧业发展造成重要危害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对于发展畜牧业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解释传染病发生的规律和主要特点出发,进而提出了常见传染病的防制和紧急防控牛传染病的综合措施。
  关键词:传染病;防制;紧急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71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中大部分的病原体是微生物,因此传染病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的体液及排泄物甚至感染者所污染到的其他物体,通过空气、水源、接触等各种途径或方式进行传播。
  1 几种牛常见传染病及防治
  做好牛病防治工作十分关键,面对多种牛病该如何防治,哪些传染病在牛病当中比较常见,笔者在此加以总结:分别为口蹄疫、牛疽、气肿疽、破伤风、牛巴氏杆菌病、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布鲁氏菌病。希望可以引起广大养殖户的注意。
  1.1 口蹄疫
  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曾在世界范围内多次暴发。针对口蹄疫,要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及护理工作,比如每天要用盐水洗涤牛的口腔及蹄部。喂养时也要喂以软草、或麸皮等。当牲畜口腔发生溃疡时,要用大约10%的食盐水进行清理,若蹄部病变,可用消毒液洗净,用甲紫溶液或碘甘油对患处进行涂抹,并用绷带包裹,不可接触湿地。
  1.2 牛疽
  牛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和烈性传染病,会传染很多动物身上。其中牛多为急性型,症状常表现为发高烧,呼吸困难,可视粘膜蓝紫色、有出血点,腹疼,全身战栗,昏迷,甚至严重的会在1~2d内死去。病程较长时,可见牛的颈部,胸部、腹部等多处皮肤出现浮肿。对于经常发生炭疽病或易受该病侵害地区的牛,可在春季对牛进行注射炭疽疫苗1次,比如采用无毒炭疽芽胞苗进行免疫时,一般1岁以上的牛药量在1mL,而1岁以下的牛在0.5mL。对不能用普通牛疽疫苗免疫的牛种,可以采用牛瘟绵羊化兔化弱毒苗疫苗进行免疫,可每1~2a免疫1次。
  1.3 气肿疽
  气肿疽病是由专性厌氧菌气肿疽梭菌引起的牛、羊传染病。牛的急性传染的特征为跛行,在肌肉丰富的部位发生炎性,中心肌肉出现坏死、变黑,压之有捻发音。对于近几年发生过该病的地区,要在每年春季接种气肿疽明矾菌苗l次,无论牛大小,均皮下注射5mL。
  1.4 破伤风
  牛破伤风病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毒性传染病,又名"强直症"。在多发生破伤风地区,应每年定期接种精制破伤风类毒素1次。当发生创伤或手术时,可临时进行接种。
  1.5 牛巴氏杆菌病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热、肺炎和内脏广泛出血等。在发生过该病的地区,要在春季或秋季定期接种疫苗1次,体重在100kg以下者注射4mL,以上者注射6mL。
  1.6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疫区和受威胁区的牛应每年定期接种牛肺疫兔化弱毒苗,一般情况下免疫期为1a。
  1.7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属于不活动、微小、革兰阴性的多形性球杆菌。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牛奶中可存活18个月之久。但在湿热60℃ ,10~20min或日光下暴晒10~20min就可杀死。
  2 当牛出现传染病时的紧急防控措施
  牛一旦发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诊断,马上隔离,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确诊的,要取一定病料,送至专业部门检验鉴定,根据结果采取合理的紧急措施。已经确定的传染病牛只,要及时隔离。并对感病场所进行消毒,工作人员也要注意消毒;要给感病牛只和未感病牛只都及时紧急免疫接种。控制病情蔓延,降低损失;要合理处置携带病菌牛的尸体,死去感病牛的尸体有大量病原体,非常危险,一定要及时处理。一般通过焚烧可以充分杀菌,效果良好。
  3 结束语
  切实做好牛和其他牲畜的传染病预防和紧急防控工作十分关键,广大养殖户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免疫工作,养殖户自身也要学会科学养殖,降低牛感病几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高明燕.徐步.赵宝华.范建华.龚建森,刘学贤.多杀性巴氏杆菌检测、鉴定和分型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0(01).
  [2] 张福.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J].北方牧业,2011(05).
  作者简介:王嘉祺,硕士研究生,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助工;研究方向: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农业、计算机;战一欣,硕士研究生,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吉林省计量测试仪器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师;研究方向:计量、质量管理、仪器仪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385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