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博弈论与职业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亚琳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就业行为表现出来的特点成为众多学者研究讨论的热点。本文在博弈论视角下,浅析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表现出来的先就业再择业以及其中包含的专业不对口也就业的求职行为,通过运用博弈论相关理论,探寻高校毕业生择业时表现出此种行动的动机和原因,以用来更好的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
  关键词:博弈论;大学毕业生择业;先就业再择业
  一、大学毕业生择业之中的“骑驴找马”行为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的活动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其中较普遍的就是先就业再择业行为。这一行为还有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即使专业不对口也要就业。根据2015年全国高校的就业报告情况来看,85%以上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左右,其中最低的就业率也达到了83%,这表明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毕业之前或之后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岗位职业,进入了社会。
  《201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仅有19.3%的在校大学生希望从事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高达34.9%的在校大学生是不希望的。在已就业的人群,有66.4%的毕业大学生更换过工作,且其中86%的毕业生是在更换过1到2次工作之后才找到合适的岗位。比如说计算机专业,仅有13.56%的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超过50%的人则选择从事与本专业毫无关联的销售(31.12%)和行政(20.61%)。 其中,针对一些企业的调查表明,每年真正招收的应届毕业生的人数只占计划招工人数的1/5。所接收大学毕业生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企业数量达到被调查的总数的半数以上。
  这些数据表明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后流动性过高,并且其所学专业和所从事行业对口率较低,其对企业的忠诚性,对工作的稳定性和职业化的程度都低于企业的需要,而同时,市场竞争越加激烈和社会经济压力加大的现状,会更加加剧此种情况的存在。
  二、博弈视角下的求职市场
  博弈论作为有效的构建个人行为策略的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在此,我们以博弈论视角来分析大学生在求职市场之中所面对的情况。
  1.局中人:职场之中的博弈主体
  局中人有两个最基本的假设,其一是凡是局中人那么他必定是理性和智能的。每个局中人的目标都是追求其个人期望支付值的最大化,并且在追逐其目标时能够前后一致地做决策。大学毕业生作为职场之中的局中人,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必须面对其他利益竞争者,比如说在职场之中求职的其他求职人员和招聘人员的公司本身。毕业生进行求职是由利益引起的,从利益的角度来看,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么其他局中人利益必然遭遇损失或者转移,最直接的就是招聘人员的公司主体,以及与之竞争职位的求职人员。所以,为了达到利益均衡,就必须在衡量自己的支付情况之后与其他局中人进行博弈。
  2.支付:局中人在博弈之中的利益考虑与较量
  支付是局中人真正关心的,因为支付是局中人在付出之后能否得到满意的回报的衡量,如果得到满意的回报,那么局中人就会认为自己的策略和付出是正确并且有效的,如果没有,那么就会产生利益矛盾从而改变策略或者干脆退出博弈。
  这一点在大学毕业生求职行动之中最大的表现就是面对并不适合或者专业不对口的职业的时候,在衡量过自己支付的情况之后,根据自己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和身为局中人最重要的利益考量,往往会选择进行就业。大学毕业生的支付以自己学业的情况和家庭的情况为主要考虑对象。从支付角度来看,“支”的一方面就是付出,即应届毕业生求学以来的学识和家庭所耗费的金钱,其所需要的利益指向是比较明显和确定的,就是寻求一份职业然后正常地融入社会进行独立自主的生活。对自身利益和需要的考虑也往往构成了其策略的依据。从得到的角度来看,应届毕业生所期望得到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一份有保障的拥有一定社会地位以及收入的工作,以保证其融入社会独立生活。
  3.策略:局中人在博弈之中的行为选择
  策略就是在博弈之中局中人决定实施的完整可行的有利于自己全阶段的行动方案,策略是根据逻辑和对手策略来制订的。当然,这也是只能在理论上实现的。同时,大学毕业生作为局中人,在制订自己的策略的时候,也必须理性地考虑到其他局中人的决策,最终有效地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策略来进行行动。策略也是不断变动的,在面对公司和其他竞争者的变化时,策略自然而然的也随之改变。在博弈之中,每一方都有自己不同的利益,应届毕业生的利益就是在博弈之中赢得对自己最有利的一份职业,满足自己的发展和基本需要,公司一方则是在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尽可能用低廉的成本来满足自己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4.信息:影响局中人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
  信息是局中人在选择策略之时对其他局中人策略的了解程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博弈之中的均衡取决于对信息的掌握程度。毕业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良好的信息渠道对其求职来说几乎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大学毕业生作为求职市场的局中人所在的往往都是不完全信息场景,面对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求职状况,其在求职的时候,所进行的策略就以自己的利益为最基本的考量,而不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间接利益者的家庭方面也会在信息方面提供一定的渠道,同时,也会影响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时的决策和考查。同时,公司也处在不完全信息之下,来应聘人员的信息和人格品质都是无法在短时间内确定的,其在公司之中的任职能力等情况也需要时间来考察,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招聘也以自己的利益为基础进行策略的制定。
  综上所述,求职过程就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主要包括两大主体,即求职者和招聘人员的公司,其中大学毕业生作为求职者之中的一个群体,其利益诉求和其他局中人的博弈都是围绕一定的想要达到的均衡展开的,在充分考虑过支付情况和所掌握信息多少之后,制定有利于自己的策略,从而达到自己所认为的利益最大化。
  三、博弈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因   1.信息的不完全性与接收范围随着时间改变
  先就业再择业作为一种博弈策略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求职市场之中信息不对等的情况。每个毕业生都无法完全获得有关自身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的信息,在对自身能力信息了解不完全的情况下同时也对社会上职位的需求信息并不了解。对应自身的专业能力或者对口岗位都存在着信息不流通不了解的情况。那么,在自身专业能力无法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就业岗位与自身学习专业并不匹配的情况也就出现了。同时,在间接利益者的影响下,比如家庭、社会等的舆论或是利益驱使下,毕业生做出先就业再择业的决策也就顺理成章。随着进入岗位时间增长,大学毕业生对于工作信息的接收范围也有所改变,进行再次职业选择也是十分正常的。
  2.支付情况随着时间改变
  支付的情况是有变动的,大学生作为局中人在前期付出以学习和金钱为主,那么在毕业的时候,其所期望获得的就是一定的收入和顺利融入社会的渠道。在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或者自己所期望的职位的情况下,毕业生抱着对自己付出情况的考虑以及尽快得到回报的心态下,进行了就业。而在就业的过程之中,局中人付出了自己的劳动和时间,获得了生存的基础物质和一定的社会地位以及相应的环境人脉之后,其所期望的获得就会改变,变得更加贴近自己自身兴趣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原有职位无法满足自己所期望的获得的时候,离职的情况就会出现。
  3.均衡状态随着利益需求而改变
  均衡是指博弈之中双方都达到了自己满意的目的。局中人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在毕业初期阶段由于局中人本身支付的情况对比,一般都倾向于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或者出于尽快融入社会与社会接轨的意愿,在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职位的情况下,就会进行就业。这是对自身最基本的需要,即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之中前两个需要的要求,在满足这两个需要之后,毕业生就会进一步考量自己在人生发展和追求上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原先的均衡状态就改变了。在自身职位无法满足自己更进一步需求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会开始考量根据自身情况的来选择职业,而不是以就业为目的了。
  四、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之中的应用
  先就业再择业情况的出现以及其存在有其合理性,带来的影响有负面也有正面。如何避免其负面影响,增大其正面影响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职业生涯的指导面对的是大学生在进入社会进行工作之后的整个生涯,不仅仅面对的是大学生毕业之后求职的最初时间段,所以在进行指导的时候,应该注意融入职业博弈的策略。
  1.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对自我认知
  大学生作为择业局中人,在择业过程中应表现出自己的优势,了解其他局中人的大致情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少走弯路。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第一要考虑的是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第二要树立自信心。在正确把握自己的情况下,勇于迎接挑战。
  2.建全求职信息渠道,增强专业板块针对性
  高校与企业应该联手加强信息交流,并且针对高校专业情况的不同来划分企业区域,增强毕业生对企业和社会的信息了解程度,增加他们的信息完全性。有了更多的信息之后,大学生毕业生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才能将自己的需要和信息相结合,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求职渠道和相关意愿,有关求职的道路也就会更加顺利有效。
  3.将职业要求与高校专业要求相链接,增强毕业生个体能力
  职业要求与专业要求往往是不一样的,高校的专业要求更加注重理论和科研,而社会的职业要求则是更加注重实践和效益。面对这种情况,有效地转化个人专业能力就是职业生涯指导之中应该注意到一方面。如何指导大学生有效转化能力与意识,在职业生涯指导之中是重要的一环,不仅如此,在随后的工作学习之中,对个人能力的不断增强和对社会知识的不断学习也是职业生涯指导所需要注意的程序。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丁宁宁,孙孝文.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非理性博弈分析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6(1).
  [3]黄 叙,张 霞.应聘者与用人单位行为的博弈分析[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637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