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有林场经营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宁

  [摘 要]国有林场是我省林业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在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维护生态安全、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为促进国有林场又好又快发展,笔者对本县国有林场经营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今后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有林场 经营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391-01
  前言: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一种包括行政、法律、社会、技术以及科技等手段的行为,涉及天然林和人工林。它是有计划的各种人为干预措施,目的是保护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各种功能。同时通过发展具有社会、环境和经济价值的物种,来长期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环境的需要。但是,目前我国国有林场由于人才、资源、政策、资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林场经济发展没能及时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较为缓慢。本文在对国有林场经营现状、问题和成因调查分析基础上,对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提出几点对策,以供探讨。
  1.国有林场经营现状
  1.1 国有林场分类
  国有林场的类型,按经营目的划分,有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等林场;按经营面积划分,有大、中和小型林场;按管理体制划分,有省、市和县属林场;按劳动手段划分,有手工工具、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等林场;按林场所处的地形划分,有山区、丘陵区、平原区、风沙区、湖区和海滩区林场等。国有林场的经营方针是“以林为主,林副结合,综合经营,永续作业。”国有林场的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建成速生丰产林基地,不断提供量多质好的木材和林副产品,以及充分发挥森林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多种效益。
  1.2 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国有林场是政策性很强的资源经营性单位,政企不分的积弊已久,人事分离的管理模式影响了企业执行力,这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维持现状的后果是国有林场难有作为,应对危机机制失灵,如该县林业公司由于管理体制落后,管理措施难以完全落实,以致木材货款清收工作机制发挥不了应有效果,还有部分国有林场片面追求造林的数量,忽略了森林经营工作,特别是对中幼林抚育工作没的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后续资源的培育。个别国有林场在机构改革中,撤并了森林经营机构,弱化了森林经营职能,使生产与质量监督相脱节,致使森林经营水平难以提高。另一方面,职工文化程度不高,科技利用率低,新技能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加之交通条件闭塞、信息不畅,林业产业发展滞后,林场经营处于空壳状态,职工“无事可为”。
  1.3 林场资产少且不断受损
  目前,我县国有林场已经到了无树可砍的地步,现有的森林资源存量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中幼林多、成林少,天然次生林多、人工速生林少,林区林分质量普遍不高、森林结构不合理,大多立地条件差、地力衰退,林木生长缓慢达不到速生标准,短时期内难以增加林场可利用资源存量。除此之外,林场资产还不断受到侵蚀,将给林场带来各种忧患。当前,由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它建设需要,林场的土地和山林不断被征用或侵蚀。很多地方,在土地、山林征用过程中除给予一次性象征性廉价补助外,却没有充分考虑林场出路问题,给林场今后经营和职工生产生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改善林场经营现状对策
  2.1 改革体制以及加强对员工技术培养
  实行管理体制改革,减少人浮于事的现象。实行经营体制改革,改变目前承包经营某些弊端,充分发挥干部职工主观能动性和才干,实行增值创收型或引进外资共同开发型股份合作经营。同时加强对中幼林抚育工作的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强化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规定实施抚育作业。鉴于目前国有林场掌握抚育作业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十分匮乏的实际,建议由省厅统一组织,邀请林业科研院所的有关专家,对国有林场的业务人员,开展中幼林抚育技术的培训,使林场技术人员熟练掌握中幼林抚育作业的各项技术和要求,保证各项工作严格按照《陕西省国有林场成林抚育技术规程》和国家林业局《森林采伐作业规程》执行。
  2.2 加强国有林场的建设力度
  为促进林场发展,巩固和保护森林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大的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林场生产、生活条件,建议:一方面对林场负债给予补偿或减免,并且对林场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纳入财政拨款体系,加大扶持力度,解除林场生产、职工生活的后顾之忧,使国有林场成为生态建设主力军和示范基地。另一方面加大科研力度,引导和提高林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和科技管理水平,支撑林场发展。还要积极争取各级组织和领导的支持与帮助,将退耕还林、生态补助、森林旅游等项目向国有林场倾斜。另外重视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营林生产条件和职工生活条件,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国有林场路、水、电、通讯等设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切实为林场解决具体问题。
  2.3 林场经营模式创新
  因地制宜发展二三产业和“两高一优”林业,加快林种结构调整步伐,进行深加工,提高木材附加值,国有林场现有的二三产业要逐步改造成股份制,让职工参与经营和监督管理,允许职工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及资源培育等多种经营改变以采伐木材为主维持生计的局面。政府给扶助政策,公司出优惠措施,激发职工创造力,使市场经济快速进入林区,以实现林场和职工双赢,形成林场循环经济。根据林场的优势与特长开发相应项目建设,以多种经营求得林场发展与壮大。
  3.结语
  林场作为森林生态建设的主体和提供林副产品的主渠道,国有林场建场以来,为振兴县域经济、解决人员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生态平衡等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虽然目前国有林场遭遇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以致生存危机,发展受阻。但是笔者相信,职工坚持在林业建设工作、保护森林资源的道路上奋斗,在国家财政资金扶持下,改善林场基础设施和经营条件,林场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走出困境,并能开创全县生态公益林集约经营的新局面,实现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翟红霞,晁晓红,高秀芳,倪彦武,彭阳县国有林场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5): 282.
  [2]翟爱进,郝囡,徐州市国有林场经营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 华东森林经理,2013,27(2):11-13.
  [3]李宜春,王和腾,涂文军,梁赛花,吉水县国有林场持续经营现状及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09:33-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790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