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曲唱给母亲的忏悔之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卢七主曼

  摘 要:《我与地坛》课文(节选)部分,作者通过平实的叙述以及对地坛和母亲的真情回忆,表现出了一位苦难母亲对身残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牵挂、呵护疼爱、宽容体谅,同时也反映了她对儿子不公命运无力回天的痛苦内心,而作者自己年少不经事,许多事情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一味地倔强,这一不成熟的做法让作者忏悔终生,文章絮絮道来,催人泪下。
  关键词:散文《我与地坛》;以坛载情;忏悔之情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2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4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第七课节选的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它选自于《当代艺术散文精粹》(北京十月出版社1996年版),教科书上节选了全文的第一、第二章。笔者每次在给学生讲授这篇课文时都会泣不成声,教室里也是一片涕泪唏嘘之声。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现粗浅地分析一下节选的文章。
  一、我与地坛――以地坛载情,以景应人,再现不公遭际
  《我与地坛》第一章很平实地交待了地坛,它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作者家离地坛很近,历史沧桑的地坛等待了作者四百年,它应时应景应情地出现在作者忽然不幸残废了双腿之后的某一天,最狂妄的年龄、最多梦的季节,怎么就一下子跌入了黑暗呢?病痛曾残酷地折磨着他,夺去了他青春岁月里的一切欢乐和幸福,从此,十五年不间断,朝去晚归,在这座古园,他思考了许多问题,“要不要去死?为什么活?为什么要写作?”这三个问题交替着来骚扰他脆弱的心。但在春春夏夏秋秋冬冬的归去来兮中,地坛也等待着这样一个必然要到来的到来。在茫茫地坛的每一棵树下,都有他来来回回的车辙印记;在漫漫地坛的每一个时辰里,都有他深深浅浅的阅读与思考;在蒙蒙地坛的每一寸天空里,都有他反反复复的冥想与彻悟。这片地坛的春夏秋冬、荣枯兴衰都已经深深嵌入了作者的内心,地坛里的残景败物、雨燕昆虫、朝阳落日都帮助作者终于弄明白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还是一个十八岁的孩子,不应明白这样的深奥生命哲学。可在忽然就没有了双腿后的日子,在这座空大的老地坛里,他必须得明白生命的意义以及活着的价值。活着,总得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即使身处黑暗,也得从黑暗里寻得光明。他重新解读生命,解读世界,建构自己的生命观、世界观。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地坛拯救了他,赋予了他思想。
  文章的首章既是抒情的又是记实的,为母亲的出场做了厚长的铺垫。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儿子,这样的生活,一个母亲怎样应对这一切呢?
  二、“我与母亲”――以地坛承悔,睹物思母,表达由衷的忏悔之情
  《我与地坛》第二章的首段写道,“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文章很自然地过渡到了“母亲”,在荒漠般的地坛中因为有了“母亲”这个最主要的人物,地坛一下子就有了生机,它成了一对母与子每天必去的地方――儿子去地坛是母亲为其准备并帮助他去地坛的,而母亲去地坛则是为寻找儿子才去的,他车辙所到之处必是母亲脚迹所至。他写道:“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地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这样的寻找又不能让儿子看见,其实儿子已经看见――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她视力不好,端着眼睛像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等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这样的寻找不是一次两次,十五年里,那是多少回呀?“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决意不喊她”,而母亲“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是啊,那个时候,作者正值青春,身体截瘫,脾气坏到极点,“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知道得给我一段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活着就得找到一条路。她的儿子也一样,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但在这个多灾多难的事实面前,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得到。那个时候作者年少不经事,许多事情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而这一不成熟的过往与忽略就是作者日后一直深深忏悔的症结所在。那么,想想,这样一个母亲,注定了她是活得最苦、最痛的母亲。没有谁能替她着想,没有谁能理解她内心的疼痛,而她则要理解苦难,理解儿子,理解上帝加在自己身上的一切悲剧,那么她得多么强大啊!
  三、“我与命运”――拼搏不止,奋斗不息,谱写生命的壮歌
  当读了作者的其他作品后,会对他的生命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而他生命观的形成就是在“地坛”里,他最脆弱的时候也是在“地坛”里,他母亲对他呵护、疼爱、无能为力及种种难以言表的痛苦与纠结都集中在“地坛”这个情景背景之下,“地坛”贯穿着他的一生,对母亲的爱与忏悔也是他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人生百善孝为先,他因自己的特殊原因,未能给母亲尽孝,这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一直疼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
  在偌大的地坛里,当把一切都弄明白了的时候,他释然了。他不再悲观,不再厌世,从从容容地在生命的征程中拼搏不止,奋斗不息。他身后那一道道车辙,是他生命之途的曲折轨迹;他轮椅的那一声声轴声,是他生命之歌的激昂旋律。他在不平坦的人生旅途中谱写了一曲不屈之歌。在地坛的春夏秋冬里,当把一切都弄明白了的时候,他找到了坚强的理由――对一切顺心与不顺心的事情都要坚持爱的态度,以母亲的仁爱、宽容为做事榜样,“爱”也成了他在这个世上唯一的宗教与追求。他爱母亲,爱朋友,爱别人,爱经历过的一切,爱世间一切真善美,因为这样的大爱,他在病危之际还做出决定把自己尚且完好的肝脏、角膜都移植给了他人,让别人健康地活着。这于他也是一种幸福,也让他的爱达到了生命的极限。这使他的人生轨迹不仅迈上了文学的高峰,还让他“攀登上了人之道德的高坡,成为了爱人超己的生命典范”。
  综观课文,对母亲着笔不算多,但作者通过对母亲的回忆,简笔勾勒出了母亲对自己的呵护、谨慎、疼爱、宽容、体谅的言行与痛苦煎熬、惊恐不安、无力回天的痛苦内心。依恋、爱恋、思恋、忏悔之情跃然纸上,因为有了第一章的自然铺垫,第二章的忏悔之情就水到渠成,文章字字是悔,句句是泪,真情震撼人心。如此肝肠撕裂般的忏悔之作,让他的母亲永生,更让这个优秀的儿子永生。可以说,《我与地坛》这篇散文是一位至情至爱的儿子唱给母亲的一曲催人泪下的忏悔之歌。
  [责任编辑 房晓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836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