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经济长期处于高速增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民生的改善方面并没有凸显出高经济增速所带来的协同促进作用。因而无法做出经济高增速必然带来高质量的论断。所以,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量化处理,通过数据分析来证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之中地区差异逐渐拉大对于改进当前经济发展政策或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上述内容则是本文此次研究所需要着重论述的内容。
  【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时序变化  地区差异
  经济增长质量是一个定量分析指标,通过观察其时序变化来判定当前我国经济整体发展形势,并就今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出科学性、系统性的建议是经济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此次针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所展开的分析将从时序变化以及地区差异两部分着手,以揭示当前经济发展状况,为地区经济协同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一、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
   有鉴于当前关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时序变化的研究在近些年来逐渐引起了经济学界专家学者的重视与关注,因而本文引用了石凯等(2012)研究成果中数据进行时序变化的分析与研究工作。通过梳理该学者研究结果,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关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时序变化的论断:
   首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资源环境代价在整个研究体系之中权重占比最高,达到了0.88,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时间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一直是以资源浪费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来自中美两国的自然资源生态学家联合开展的中国经济增长对沿海生态系统影响的调查报告揭示了自古以来作为农耕国家的我国在向集中型工业化经济转变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受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经济增长速度越高,生态系统遭受到的破坏越发严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鱼类种类、尺寸大小、珊瑚礁的生长状态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全中国海域之内海洋鱼类物种多样性在改革开放之前基本没有出现剧烈波动,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海洋物种多样性正在朝着严重化前行,物种数量显著下降,而有害类海藻与赤潮反而呈现出大幅上升态势。特别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每年赤潮次数由每年的10余次激增至每年的70次~120次,在整个南海海域珊瑚礁的总体覆盖率已经下降至改革开放之前的15%以下。如此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让来自美国布朗大学的生态与进化生物学教授马克・波特尼斯(Mark Bertness)教授发出了“很难相信,这一切(生态退化)仅仅发生在一代人之内”的感慨。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十分低下,付出的生态环境代价极其高昂。
   其次,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波段性变化。在1978年做出改革开放之后的8年时间里,即:1978年~1986年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呈现出稳步上升态势。但是在1987年~1993年之间却发生了缓慢下降态势。而自1994年至今,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稳中上升。之所以在1994年之前出现先升后降的情形,与我国最初实施的改革开放,外商投资逐步增大,加之自身实施了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使得中国经济在特殊历史阶段后逐步走向了正常发展轨道。而在1987年之后出现下降则是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高速增长恶果正在逐步显现,生态环境的不断遭受破坏开始反过来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再之后的稳步上升,一方面表明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恶果,积极从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加以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则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第三产业在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逐步显现,因而转而发展第三产业来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第三产业在此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其自身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经济增长质量中占比逐步提高,推动了该指标的上升步伐。
  二、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地区差异分析
   基于区域视角出发,中国经济在转型初期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其原因在于经济转型初期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东部地区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因而远远落后于中西部地区。但是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产技术、加工工艺的共同作用下,其经济增长质量赶超了中西部地区并且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拉大。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在于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上,2007年我国基尼系数在0.73,而国际上将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当其达到0.6时,表明收入差距悬殊。由此可见,从改革开放至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在区域上呈现出失衡的态势。但是,在2008年之后,我国实施了扶持中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战略,利用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来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效的缩小了二者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截止2014年我国基尼系数仅为0.469,已经降低至警戒线之下,区域经济正在朝着健康的一面发展,并且从侧面证明了当前我国新经济常态下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短板”正在逐渐被弥补,为新时期中国经济战略转型提供了广阔的纵深,生产力布局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经济增长质量稳步增长动力十足。
   综上所述,通过结合现有学者研究成果,本文得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呈波段性特征,曾经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得到了有效的转变,经济增长质量呈现出了良好增长态势。在地区差异上,2007年之前中国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两极分化严重,区域收入差距加大。但是在此之后随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经济增长质量稳中有升。
  参考文献:
  [1]石凯,刘力臻.包容性增长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12,(11).
  [2]杨清可,段学军.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效率的时空测度与省际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4,(07).
  [3]周江燕,白永秀.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4,(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1644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