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会保障的体系框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管理体系,它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它是各种社会保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主体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逐渐形成了成熟的管理体系用于社会的治理以寻求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总是在寻求利益最大化,通过各方势力的平衡,形成了现在的政治版图。虽说不是完全理性的利益最大化,通过各方面的平衡和协调,符合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社会保障出现了。文章认为社会保障属于管理问题中的一种也是管理问题中的一个过程。社会保障出现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发挥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社会保障作为支撑整个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牵涉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各个方面神经,同时社会保障也受整个外部大环境的影响。社会保障的体系和框架包括着大量的内容,但又是有章可循的。按照了解社会保障过程中主要牵涉到的公共产品性、主客体、政策、外部环境、管理体制、基金管理、人力资源、风险、绩效、信息化管理和伦理规范问题,文章对社会保障的体系框架做一个大致的介绍。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公共产品;福利
  一、作为公共产品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它作为一种福利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现阶段社会保障中的政府垄断造成的公共产品的高成本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众的社会福利、生活品质的应有提高。
  二、社会保障的主体和客体
  即使社会保障一直处于变革中,但社会保障的主体并没有改变,社会保障的三个主体中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辅相成。政府一直在三个主体中起决定性的支配作用。
  首先,社会保障的主体有个人、社会团体、国家。国家和政府是社会保障主体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政策无数,同时政府在财政方面给予社会保障体系运转的动力。现阶段政府和国家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有三方面的体现:包办、主导和不干预。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主体作用一般表现在自养。同时个人可以通过储蓄和投保商业保险等实现自养。社会团体和企业作为社会保障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在整合社会资源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给国家分担一定的责任。
  社会保障的客体就是享有公共产品的公民。所以,一般社会保障的主体有可能是社会保障的客体,二则可以身份互换。
  三、社会保障政策
  社会保障政策的特征:社会性,社会保障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支,社会保障政策的公共政策属性指明了社会保障政策的社会性,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公平性,社会保障的保障性和对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都是在力求社会的公平;互济性,社会保障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国家利用财政“托底”的方式来进行社会保障的运营;发展性,社会保障政策通过对人民的生活保障从而保障人民的发展的权利,给人们的发展提供支持;管理性,政府作为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者,是想通过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对整个社会进行管理和运营。
  在我国社会保险政策包括养老、生育、医疗、工伤、失业五个部分。社会优抚政策,社会优抚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军人及其眷属,以及其他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从事公务活动而致使生命或健康受到损害的人员及其眷属。社会救助政策,它与社会福利政策的较高层次的保障不同,社会救助主要目标是维持人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四、社会保障的外部环境
  社会保障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等的总称。社会保障这一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生活保障方式不可能独立于外部环境发展,也不可能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复杂的多个环境影响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运作和发展,同时社会保障也对它们有反作用。所以,我们不仅要通过经济发展、政治改革、技术发展来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而且要通过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和运作来促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都有一个形成过程,有一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和其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
  五、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社会保障体制是社会保障政策的具体实现的表现,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不同,社会保障保障体制亦不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大致可分为政府管理型、政府和立法机关共同管理、工会管理型。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构建应当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广泛参与和分级负责、分级出资、分级管理。社会保障体制是一个一直运转着的有生命的循环的过程,在社會保障的各个运转环节中立法、管理、实施、监督、激励、反馈是一些列相关联的循环过程。
  六、社会保障财政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社会保障财政和社会保险基金大致由国家资助、企业缴费、个人出资三部分组成。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背景的不同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财政的管理分为三种形式:现收现付式管理,完全累积的管理方法、个人账户的管理方法。我国采是完全累计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社会保障财政和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都是由国家主导筹集资金。由于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中也占有重要作用,所以也应该考虑到与商业保险的协调,发挥市场的活力。
  七、社会保障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系统的建立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公平解决再分配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最大化的利用人力资源,通过对人的协调使其能力最大化。社会保障的本质就是通过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来对人的生活保障,从而实现人的能力的利用和发展。社会保障体制为人力资源的发展的利用提供支持,而人作为一种生产力作为一种资源反过来对社会保障体制具有支撑作用,人力资源受制于社会保障体制。
  八、社会保障风险
  社会保障风险是指由无法准确预见的因素导致社会保障活动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存在偏差和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首先社会保障主体主要面对的是一些国家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口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风险增加。其次,由于社会保障系统本身存在着一些漏洞,一些类似骗保的行为开始出现。再次,由于社会保障基金面临着供给不足、基金贬值的情况,就造成了社会保障基金面临收不抵支的风险。最后,社会保障体系运行如果出现问题,则会出现社会不稳定的现象。从社会保障客体中的个体来说,社会保障个体面临着养老风险、医疗风险、失业风险、工伤风险、生育风险。个人在面临社会保障风险时往往是比较被动的。由此可以推出社会保障风险一般具有普遍性、社会性、严重性。   九、社会保障绩效
  社会保障绩效作为社会保障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绩效评估来体现,绩效评估的方式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社会保障的绩效主要目的是对社会保障的作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监测,同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复对未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
  社会保障绩效起着助推器的作用,是整个体系的运行的动力,社会保障绩效的评估具有示范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形成专门的社会保障人才,从而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但社会保障绩效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人不是完全理性的,评估过程难免存在考虑不周的情况。第二、由于在社会保障的评估过程中涉及各个不同的利益体,每个利益体都想要自己利益最大化,那么为了平衡利益关系最有效率的社会保障绩效评估往往无法实现。第三、由于评估样本的不可控性评估过程中也会出现样本误差。第四、社会保障绩效的评估过程中有时会忽略一些非常规的情况,样本的采集也是有限的。第五、社会保障绩效牵涉的面大,牵涉的内容也很多各个阶段或者某一过程的评估往往是有差别的。
  十、社会保障事务信息化管理
  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使信息共享、信息互通、建立全面的高科技管理体系,使社会保障的管理效率提升。社会保障的整个运行中的系统化需要事务信息化管理的支撐,同时事务信息化也提高社会保障运行效率和准确度也。
  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同时也存在一定得弊端,主要表现在:信息无法共享、信息安全、信息化管理不规范。
  十一、社会保障伦理规范
  伦理一方面支撑着社会保障的建立,寻求社会的平衡发展,实现利益的分配,另一方面伦理对社会保障也有瓦解作用。一般无序的发展不会产生效率,出现负面的效应。社会保障的伦理风险评估主要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发展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任务。对于社会保障的运行者-政府部门来说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运行制度和一个相互制约的好的管理体系对提高社会保障伦理规范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赵文祥,刘宏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
  [2]林毓铭.社会保障管理体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陈冬红,王梅.社会保障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694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