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时代推进成都老旧社区治理创新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互联网+” 已成为引领老旧社区治理创新、推动老旧社区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文章以成都市为例,基于对“互联网+”老旧社区治理主要成效及挑战的分析,提出了统筹规划实施、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库、构建虚拟社区“云架构”、加强技术研发和制度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老旧社区;智慧社区
  “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从而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产业、新模式、新生态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目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互联网+”已渗透到城乡社区治理领域,成为引领老旧社区治理创新、推动老旧社区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201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的“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探索网络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增强社区信息化应用能力”等具体意见,为新形势下运用“互联网+”推进城乡老旧社区治理创新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成都市为例,梳理分析了“互联网+”老旧社区治理的主要成效及面临的挑战,所提出的推进“互联网+”老旧社区治理创新的对策建议,对成都加快构建高效能城乡治理体系、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意义重大,同时为其他地区制定社区治理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成都“互联网+”老旧社区治理的主要成效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成都市以智慧城市和无线宽带城市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老旧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通过政策优惠、政府购买服务、PPP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中心城区城域网升级改造,不断完善4G网络覆盖面,增加人口密集区基站数量,持续提升移动互联网网络覆盖能力。加大网络通信管线等基础设施共享力度,全面实现新建基站杆塔共享,推进“大联动·家空间”智慧社区基础云平台及公共服务数据资源应用,打造了智慧门禁、智慧停车等智慧体验社区建设。
  (二)社区管理向自治模式转型
  坚持共建路径“民主化”,建设“互联网+院落”自治云,进一步推进社区管理模式由行政主导模式向自治型模式转变。通过“互联网+院落”自治云平台的拓展应用,构建了互联网背景下的“院落+社团”微自治体系,拓展了民主自治的渠道,有效扩大了公众参与;同时,构建了“互联网+自治服务”新机制,即将自治服务功能加载在PAD移动终端上,由院落自治小组成员、楼栋长、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负责人轮流值守,拓宽了协商共治渠道。
  (三)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鼓励引导老旧社区与企业联动,在社区内大型商场、超市打造“市民驿站”,集成公共服务自主服务、网上申报、政务查询等各类应用功能模块及系统,打造社区服务新空间。推进社区网格专业化改革,通过购买服务岗位将社区网格员、社区自治组织成员发展为“社区服务员”,并动员其协助居民自助办理事项,增强了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线下力量”。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的应用,将“市民驿站”植入语音提示、人脸识别、指纹采集等功能,提档升级社区政务智能服务。
  (四)社会民生保障水平有效提升
  完善社区“互联网+教育服务”平台功能应用,增强多元化教育信息整合,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教育服务包括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结合、在线授课、互动交流等服务。实施“互联网+医疗服务”试点示范工程,建立完善“互联网+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探索“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促进社区智慧医疗、智慧养老协调发展,如成华区“互联网+健康服务”联合门诊、温江区“健康医生进社区、健康管理到家庭”系统等。
  二、成都“互联网+”老旧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社区信息系统设计交叉重复。一些老旧社区仅根据某方面的需求,自行制定社区服务或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及智慧社区建设方案,进行独立建设,造成面向社区信息化服务的基础设施、系统应用的功能内容各不相同,应用领域交叉重复,影响了平台服务的使用效率及后续开发能力。二是社区信息系统难以融合。成都市相关管理部门现有的政务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动态数据多半来自社区,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存在重复交叉的现象,造成重复劳动、办事效能低下等问题。三是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整合力度不够。由于“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等原因,部分街道、老旧社区实现“一窗式、信息化”办理的事项不足1/3。四是数据开发存在信息隐患。目前成都市智慧社区建设缺少专门的信息安全保障和监督制度,大量的部门、企业、居民等信息数据的开放共享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三、推进成都“互联网+”老旧社区治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统筹规划实施
  建议由成都市智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技术专家团队及相关各方,结合政府部门对社会管理与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以及社区生产生活需要,加强智慧社区基础数据库、公共服务业务数据库和平台功能系统设计,以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数据开放等形式,全面打通电子政务、志愿服务、商业化便民服务的数据通道,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依托智慧社区基础数据库、公共服务业务数据库,拓展更多功能应用,不断丰富智慧社区的服务内容,提升老旧社区精准化治理、精细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库
  建议由成都市大数据管理局具体负责,建立政务大数据库和“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库”,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好所需数据种类、数据格式标准等,按照省市交换协同、网格员报送、物联网感知等多种采集方式,建立、丰富老旧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库,在社区层面构建居民与社区互动机制,企业、居民在智慧社区平台提交申请,后台在大数据库按需“抓取”相关数据信息,自动流转、校验核对、告知结果,让居民少开证明,让企业少跑路,逐步实现网上政务大厅能完成所有事项办理。
  (三)构建虚拟社区“云架构”
  将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作为智慧社区的基础工程,结合智慧社区规划,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规范采集、共享共用”的要求,设计包括社区公共服务的业务架构、数据结构在内的“云架构”,打造均衡“虚拟社区”,推动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构建大数据的技术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软件技术、机器学习技术、高级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创新。依托社区“云架构”,促进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的沉淀、开发和利用,让社区公共服务数据来自居民、回馈居民,服务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加强技术研发和制度建设
  为保障信息安全、推动数据资源免费共享,建议成都市大数据管理局组织技术专家小组和相关部门,专门制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交通服务、空间地理、市场监管、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政务信息资源免费交换共享目录体系,分别确定其信息安全标准要求,并持续丰富更新目录体系。凡是目录中的信息数据资源,只要达到信息安全标准,所有建设智慧社区的第三方企业都给予授权免费共享。研究出台信息安全地方性法规,强化违法惩罚措施,以此解决数据安全问题,推动各类社会化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傅泽田,张领先,李鑫星.互联网+现代农业:迈向智慧农业时代[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2]佚名.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6-13.
  [3]赖齐,林正.成都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J].成都发展改革研究,2016(04).
  (作者单位:梁军,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林枫,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宣传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694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