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业发展 提升内蒙古首府经济竞争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交通运输业正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產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文从提升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市核心竞争力出发,建议抓紧推进呼和浩特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发展通道和枢纽经济,进一步深化行业改革,为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带动引领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和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交通运输 呼和浩特 经济竞争力
  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一)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到有力支撑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占全市GDP的比重10%左右,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为15%左右,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0%左右。
  (二)运输网络不断完善,全社会运输量快速增长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公路完成货运量19076万吨、货物周转量371.7亿吨公里;公路客运量435万人、铁路客运周转量22.7亿人亿公里。铁路营业里程328公里、公路通车里程7743公里、民用航空航线172条、通航城市80个、吞吐人次1078.9万人。
  (三)行业快速发展,区域物流中心功能不断完善
  公路、铁路、民航形成立体交通体系,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加上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呼和浩特市物流业快速发展。目前,共有各类物流企业643家,具备仓储、配送功能的物流园区(配送中心)70多家,涵盖医药、快递、农副产品、家用电器、家具建材、电子商务等各个行业。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物流园区10余家、区域性配送分拨中心50多家,拥有常温库、冷藏库仓储面积44万平方米,合计仓储能力110.9万吨。呼和浩特市成功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跨境电商及跨境物流项目集聚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快件始发国由9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个城市增至14个国家27个城市。
  (四)行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入,交通运输竞争力持续加强
  随着国家关于供给侧改革大方针的不断推进,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工作也在不断深化。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通过政府部门综合施政,行业不断突破,实现了不断深化改革的良好势态,甩挂运输、多式联运、无车承运人、网约车、共享单车、定制公交等新型经营模式不断涌现。目前,呼和浩特市加入环渤海湾甩挂运输联盟的物流企业2家、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4家、平台在册车辆数 3410余台、网约车平台企业9家、在册网约车数量达10万余台、自行刷卡的公共自行车10140台、共享单车入驻我市3家、在营车辆10万台(分别是哈啰单车7万台、膜拜单车1万台、青桔单车2万台)。在通过物流运输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市内客运通行环境,对吸引外部投资起到了较为关键的作用。
  二、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业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优势
  1.呼和浩特市区位优势突出。呼和浩特市在依托“一带一路”“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等国家战略中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中国面向蒙古、俄罗斯开放的重要沿边开放中心城市。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将呼和浩特市列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2.物产丰富的资源禀赋。呼和浩特市矿产种类上,非金属矿产占优势地位,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饰面石材、高岭土、石墨等为优势矿种。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铁、银、铅、锌等。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发展交通运输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3. 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在公路运输方面,截至2018年底,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网5条,共350公里;普通国道5条,共计609公里;普通省道7条,共380公里;农村公路共计6237公里,即县道1636公里、乡道1562公里、专有公路120公里、村道2919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7742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44.95公里/百平方公里。
  4. 消费需求稳步上升。随着民生工程实施力度加大、社会保障措施加强以及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呼和浩特市城乡居民的纯收入和购买力大幅度增强。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17元,均增长7.6%。2019年预期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8.5%。城乡居民日益增加的消费需求,必然要求交通运输业相应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交通运输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受当地经济基础薄弱制约,缺乏资金投入的限制,呼和浩特市南、北两翼武川县和清水河县交通运输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东部城区和西部城区发展不平衡,西部城区交通发展明显滞后。
  2.“平台”建设和交通信息化系统建设存在短板。呼和浩特市在促进“互联网+交通”融合发展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工业产品、冷链物流等方面面临瓶颈制约,运输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3.现代化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尚且缓慢。与发达地区相比,呼和浩特市交通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有效投资空间较大,存在投资不足的问题,培育发展枢纽和通道经济等新经济模式进展不快,交通运输集散功能没有完全发挥。
  三、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政府部门综合施策,促进区域发展全面协调
  一是应当制定必要的导向性交通运输政策。政府应从产业、出行需求的角度采取积极的引导政策,出台鼓励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的纲领性文件。可以制定类似于五年规划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明确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的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近期目标要尽量详尽、具体地制定出战略措施,长期目标要具有引导性、超前性,循序渐进地发展物流产业。在具备指导性综合交通运输政策的支撑下,加紧出台一系列交通运输发展的倾斜性政策,减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成本,鼓励大型交通运输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整顿行业小、散、乱现象,以点及面,带动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行业竞争力整体提升。二是要采取有效手段平衡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的现状,结合呼和浩特市推动西部城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有关政策,因地适宜地提供适应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良好投资环境。三是要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将农村地区交通运输纳入到整体的交通规划当中,加强乡镇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衔接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不断缩小乡镇地区交通运输水平与城区之间的差距。   (二)深化改革,推进“互联网+交通”融合发展
  呼和浩特市应选择、扶持具备条件的交通运输企业向现代化交通运输企业拓展转型,实现“互联网+交通”模式的深入推进。鼓励重点运输企业对分散经营的中小道路运输企业进行整合,特别是对那些拥有一定设备和人员、有能力从事专业运输服务的中小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使其成为属下的子公司。加强挂靠运输企业个体车辆的组织、控制和管理,确保挂靠车辆日常业务纳入重点企业整体经营和调度计划。积极引进综合性互联网第三方服务平台,结合电商经济、共享经济等发展新模式,对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推进无车承运人、网约车、共享单车、定制公交等新型经营模式与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业的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提升交通运输业的综合运输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三)构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提升交通枢纽功能
  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打造“市内大循环、外围大辐射、区域大联通”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切實增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进一步放大呼和浩特市作为呼包鄂榆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区位交通优势,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强与京津冀、太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规划的衔接,提高呼和浩特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全国全区规划中的地位,打造区域综合交通系统。须强化枢纽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短板,巩固和放大呼包鄂榆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定位,积极申报自由贸易区、综合保税物流园,引进和培育一批信息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物流企业,配合呼和浩特市新机场、高铁、公路等建设,做好站点和综合站场布局,强化各交通方式之间的联网运输能力,建立无缝对接的货物中转系统,形成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物流枢纽,建设西北地区重要的物流运输枢纽城市。
  (四)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有效投资,助推经济稳定增长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的生产性服务业,交通基础设施具有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一是推进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确保在建项目顺利实施,争取早日建成,早日发挥效益。二是积极谋划,力争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加快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行业审查等手续,发挥重大项目对投资的带动作用,加快补齐短板,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三是要加大资金筹措和保障力度。根据自身财力和交通建设规律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规范PPP方式运作,大力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交通运输业发展速度。四是根据发展实际,加大“放管服”改革的力度。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精神,改革创新,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压缩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为加快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道路运输管理局)
  责任编辑:康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86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