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和艺术作为上层建筑也逐渐繁荣起来,历史的学习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加之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初中历史教学除了要与教学大纲紧密结合,根据应试教育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我们更要注重它在生活中的意义。文章就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意义和深远影响提出了几点应用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初中历史
  引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历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一直是很多历史人探究的课题。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学习历史?很多人认为,历史终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属于我们的时间应该是握在手边的现在和未来。其实不然,与其说以史为鉴,倒不如说我们是学史为用。因此可以看到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一些明显的误区,比如说一味的强调史实的背诵和记忆,这样的学习过程给学生带来的学习体验无疑是极差的,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学效率便每况愈下。强调历史学科的生活化,其实是回归学习历史的本真。
  一、浅析生活化教学理念
  1.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内涵
  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即把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尽可能的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找到历史学科内容的对应之处,再把我们所学的历史,我们从中领悟到的道理和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如此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也在反复的思考和应用中加深了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和领悟。
  2.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初中生刚刚接触历史,只要达到对史实熟练掌握的程度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的教师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背诵,带领学生完成大量的练习,这样无形中把历史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和压力。我们可以想见学生想到历史,便想到背诵,长此以往就会认为历史等同于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无疑是肤浅和枯燥的,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将历史与生活紧密结合,其实是把学生眼里距离我们十万八千里的知识拉近了,让学生对历史不会产生畏难情绪,为学生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铺路。
  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情景体验
  我们在历史课本上看到的一些史实,不论是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都距离我们太远太远了,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一大障碍。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日常琐碎事物切入,对课程进行详细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多举一些生活例子,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深度理解。另外,可以安排组织一些有关历史的课余活动,号召我们的学生排练一些情景剧,在这样的课余活动中,学生们的热情一般都比较高。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调动起来,我们的教学工作的推进总是能够事半功倍。学生在准备完成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往往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对相关人物和事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样历史课本上单薄的人和事便会随着信息的充实而丰满真实起来,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充满乐趣的。这样的活动也会让学生对历史本身有更多的热情,对历史事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必然与只是机械的记忆史实相比,学习效果更好。
  2.全面丰富历史课堂
  这一点对于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力气。谈到丰富,这个丰富是怎么个丰富法,我们首先要讲的是一些野史,我在上学的时候我的老师常常喜欢讲一些故事,老师一旦开始讲故事,学生们总是聚精会神的往下听。我们仔细想想为什么学生喜欢听,就好比我们为什么更喜欢读小说这样的娱乐性书籍,却鲜少有人喜欢读课本,毫无疑问小说的情节更能引人人胜,而课本往往一板一眼缺少乐趣。正史与野史相比更加具备可信度,却失去了吸引力,野史虽不一定真实但总是妙趣横生。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们学习动力不强时讲述一些有趣的野史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这些小故事的补充,就让历史书上一板一眼的历史人物生动起来了、饱满起来了,更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野史正因为称作野史,可信度一定是需要考证的,可以让学生回去查阅了解相关资料,这也是推动学生拓展学习的一个办法。
  3.为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
  我们可以丰富我们布置作业的形式,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更加具有实践性。比如说在讲到一些时间较近的阶段,可以让学生回家与父辈与祖父祖母等进行交流,了解一些当时有关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讲述出来,这个组织语言的过程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结语:
  我们的历史教学发展多年,教学理念如果不能时时更新必然会落后于时代,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是当前非常符合时代要求并且具有可行性的一种理念,将这种理念通过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情景体验、全面丰富课堂内容、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等方式融入到初中的历史教学中,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推动整体的历史教学的进步。我们的历史是我们前行的灯塔,也是照亮来路的星辰,带领我们的学生真正的学好历史、理解历史、热爱历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39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