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非财务指标的企业知识资本度量研究述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资本已成为关键的经济资源和主要的企业竞争优势来源,如何对企业的知识资本进行准确的度量与评价,已成为现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知识资本的概念、含义及其基于非财务指标的度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述评,并通过总结企业知识资本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促进了我国企业知识资本有效管理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知识资本 非财务指标计量模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向资本转化直接导致知识资本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本出现。能否有效地度量、管理和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本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和管理的核心之一。知识资本这一新兴的资本形态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对知识资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的理论方面,知识度量的方法大体可分为建立指标度量方法和非指标度量方法,指标度量方法有财务指标度量和非财务指标度量,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指标度量方法中的非财务指标度量的各种方法做出了全面的概括和评述,并提出了促进我国企业知识资本评价与管理的若干建议。
  一、企业知识资本的含义
  John Kenneth Galbraith第一个提出知识资本这一概念,认为其是一种知识性的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资本而不是固定的资本形式。我国学者申明认为知识资本是“企业所有无形资产的总和,是公司维持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因素。”斯堪的亚集团的AFS公司将知识资本定义为“知识、实用经验、组织技术、顾客关系和专业技能的拥有,这使公司在市场下有竞争优势”。这些概念虽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特点是都将知识资本看作一种无形的、软性的资本,还不能涵盖知识资本的确切内容,因而并不全面准确。笔者认为,所谓知识资本是指能够转化为市场价值的知识,是企业所有能够带来利润的知识和技能、知识资本实质上是知识企业全部资本的总和。
  二、基于非财务指标的企业知识资本度量方法
  (一)平衡记分卡(BSC)模型
  BSC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就是常见的战略管理工具。将BSC运用到度量知识,是将BSC视为将与知识资本相关财务度量标准和传统财务度量标准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方法。BSC将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为一套前后一致的财务度量标准,这些目标和措施均从4个角度确定:财务角度、客户角度、与学习和发展有关的角度、以及与内部业务流程有关的角度。
  企业管理人员利用平衡记分卡来可以度量企业如何为当前以及未来的顾客创造价值。在关注财务业绩的同时,BSC还可以清楚地表明企业长期价值和竞争业绩的驱动因素。不过,平衡记分卡只从某一视角甄别和度量企业关键的价值驱动因素,有可能遗漏一些同时影响企业智力资本多个方面的关键成功因素,而且财务与非财务相结合的方法也都面向历史绩效进行评价,度量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检验。
  (二)无形资产监测器模型
  无形资产监测器是由Sveiby于1997年提出,它以公司员工及其专业技术为中心,因此,它在知识资本分类过程中非常看重员工能力的价值。Sveiby将公司的知识资本分为如下3类:员工能力、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它们分别对应三类评价指标:增长与更新、效率和稳定性。Sveiby又为三类指标分别列出了数十个可衡量或可量化的、与企业战略直接相关的评价指标。该模型给出了一个较科学的智力资本分类框架,而且可从企业的成长与更新、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对智力资本进行较系统的评估。但无形资产监测器模型却和财务结果没有明确联系,没有从财务角度上体现出知识资本的价值。
  (三)Skandia导航器模型
  1997年,Edvinsson和Malone提出Skandia导航器,用以帮助股东精确评价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他们认为,一家企业真正的价值在于它为自己创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潜力,企业价值来源于智力资本的五个方面,即财务、顾客、运作过程、人力资本、更新与发展,同时设置了一系列指标以评价这五个部分,综合起来便形成了一个新的动态整体报表模型。
  Skandia不仅可以掌握企业目前的经营情况,还能预示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也为度量企业知识资本并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提供了可能。当然,Skandia模型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如它将企业的价值观、文化等列入了人力资本范畴,在假设价值增值的前提下,它仅选用衡量智力资本的替代性指标去预测其趋势,并未提供智力资本货币价值的衡量方法。
  (四)价值链记分板模型
  该模型由巴鲁·列夫2001年提出,列夫认为企业决策者最需要获得的是企业的价值链信息,但现行会计体系却不能将这类信息传递给决策者。因此,列夫设计了价值链记分板作为传统会计制度的补充。他将企业的价值链分为三个阶段,创新发现是企业价值链的起始阶段,也是知识最为密集的一个阶段。价值链的第二个阶段是为了获得产品、技术和流程的技术可行性而进行的创新发现的实施阶段,需要充足的人力投入。商业化是价值链的最后一环,产品和服务通过市场产生收益和利润,如果收益超过资本成本,说明企业价值有所增加,创新过程获得了成功。
  价值链记分板从价值链角度研究创新在企业成长和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比较全面、深入地描述了企业创造经济价值和竞争优势的能力。然而,该方法在指标选择上以静态指标为主,尽管结合了对一些动态过程的衡量,但同样缺乏实证检验。
  从国外的知识资本评估的研究和应用来看,首先关于知识资本的概念比较模糊。知识资本的构成没有统一认识;其次,关于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和组织关系研究的较少;第三,知识资本评估应用研究很少,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财务报告的针对性研究很少。
  三、知识资本度量研究对我国知识管理的启示
  国内对知识资本评估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问题是缺乏适于中国知识型企业的知识资本评估指标体系和实证分析研究,致使知识资本评估很难走向形成知识资本评估财务报告的实用阶段。通过以上对知识资本评价研究的现状分析,我国的理论界和实业界应该加强对知识资本评估的研究和应用。具体的知识资本度量研究重点应是:
  (一)知识资本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
  包括知识资本的构成研究、知识资本评估的方法和模型研究。知识资本的构成研究是在总结已有的分类基础上,遵照目的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研究知识资本的分类构成状况,以及各类别的确认、测度和计算评估。知识资本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则应结合中国知识型企業的特点,建立适合于中国知识型企业的知识资本评估指标体系。
  (二)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和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包括知识资本及其结构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知识资本及其结构与企业市场价值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知识资本及其结构与企业经营决策行为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知识资本作为投入中国产业的生产函数研究和通过知识资本增值而提高企业绩效和市场价值以及经营决策水平的途径研究。
  (三)知识资本评估设计和应用研究
  在我国企业界,由于对知识资本投资开发缺乏战略性思考,在实践中又缺乏科学管理,很多企业都遇到了诸如人力资本流失严重、研发与创新能力不足、知识资本产权归属不清此类的问题。所以,为促进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之外,还应积极借鉴国外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一方面要构建有效的知识资本管理平台,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另一方面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知识管理上,以企业知识资本增值为战略基点,推动企业学习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1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