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寿命周期视角下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与管理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基于全寿命周期视角,从绿色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使用阶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使用阶段构建了一个优化模型。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视角;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8.089
  0 前言
  建筑业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上,发挥出了巨大作用,然而,与此同时,许多建筑工程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全周期视角下思考绿色建筑的施工和管理,成为了建筑领域前沿的研究课题。本文将立足国内建筑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从全周期的视角分析绿色建筑的施工和管理,并提出了绿色建筑优化体系,使在全寿命周期内对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精得到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还为更高标准的绿色建筑新建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使得绿色施工得以迅速有效施展,更好的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本文,为了深入分析绿色建筑的施工和管理,首先从设计阶段入手,讨论了设计对后续施工和管理的影响,以及在设计中需要控制的指标,而后以三星绿色建筑工程为指标,讨论了施工阶段的优化问题,然后再针对绿色建筑使用阶段的管理建立了优化模型。
  1 绿色建筑设计阶段优化研究
  基于简单使用原则,以及绿色建筑的实际情况,本文将从设计、施工、使用三个阶段,来对全周期视角下的绿色建筑施工和管理进行分析。设计是绿色建筑工程早期的关键控制环节,其在全寿命周期里是对绿色建筑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因为,设计环节会决定绿色建筑的成本、结构以及规模等,对设计环节进行优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绿色建筑工程的许多指标,都会在设计环节决定,所以对绿色建筑进行优化中,对设计环节的优化非常重要。在设计环节对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和施工进行优化时,主要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以及建筑的功能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在设计中,必须着重考虑绿色建筑的功能,建筑的功能即建筑的用途,也是绿色建筑工程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而在设计中考虑项目管理问题时,主要考虑的内容是组织以及协调施工时可以使用的有效方法等。本文将基于全寿命周期对绿色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管理功能进行分析,两者有区别,但都是通过实现自身的功能来创造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它们区别在于,前者是产品的功能即用途,后者则是通过管理来实现管理的功能,即在项目的不同管理阶段,使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让建筑的整体功能得到很好的实现。如果项目的管理出现了问题,则很可能会影响到建筑功能的实现。所以,两者是紧密结合的,在绿色建筑的项目管理中,一是完成绿色建筑的建造,而是整个建造的过程也成功达到绿色化。基于实现绿色建筑的功能思考,绿色管理和施工必须达到两个目标。在对绿色建筑工程进行优化中,实现绿色建筑的功能最为重要,必须得到优先优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全寿命周期的成本。全寿命周期成本即绿色建筑项目从设计道维修期结束所产生的费用,这些费用主要包括建筑的建造成本以及使用成本。
  2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
  这里以三星绿建工程,乌海市绿地公馆为例子来进行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在这个工程中,施工场地的地质为淤泥质以及覆盖土,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进行施工,必须考虑到多种因素。这个项目的战帝面积为31158平方米,而建筑面积则达到了 62213平方米。该项目使用了八项最先进的环抱技术,这八项技术分别是净水系统、江水源热系统以及热回收新风系统、同层排水系统、餐厨垃圾处理系统、智能家居系统和中水系统,以达到环保低碳的目标。在这个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各个单位互相配合,优化了施工流程并得到了良好的结果。在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绿色施工目标非常重要。在整个建筑工程建造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节约了能源,以及各种建筑材料,除降低了建筑成本外,还减少了施工产生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浪费。在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必须得到保证,要及时对施工人员进行考察,并在工地上放置多种警示提示信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开始施工前,最好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为了达到施工绿色化,在施工前要做好环境保护措施,并设置好有效的目标值,使施工中产生的垃圾和污染小于设置的目标值。
  建筑施工中,最大的污染是振动和噪声,为了让施工产生的噪音达到地方部门的规定,需要合理安排土方开挖和混凝土浇筑等工作。施工现场还可能造成水污染,进而引发其它环境污染问题,为了避免水污染的出现,必须让施工现场排出的水PH值保持在7左右。在这个绿色建筑工程中,设置了安全用水的生活化粪池,并对厨房的排水设置了隔油池,但生活污水达到排放的标准后才能排放。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还要控制好粉尘的排放,对于清运粉尘等东西的测量要进行覆盖运输,而对于一些容易在空气中扩散的物料必须要进行封闭清运,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在该三星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还进行了就地取材,合理了控制了材料的消耗,在搭建钢筋时,刚才被控制两个点以内,并精确计算了混凝土的用量。在布置施工场地时,对周围的建筑和管线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了被破坏的植被。在建筑砌体时,用的事混凝土材料,且在施工现场设立了专门加工混凝土的车间。施工中所需要的材料,经过了详细的审计,降低了二次搬运的情况,在施工区内的材料,也按照类别进行了分类,并给予了保护,且安放合理,保证了施工现场的整洁。在该绿色建筑工程中,还对电力的消耗进行了控制,在满足用电要求的同时,减少了电力消耗,与此同时,其施工方案也符合我国的施工标准,节约了不少材料,并对现场的作业区域和设备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在布置施工现场时,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作为作业所需要的光线,并在翻阅当地的气象地理信息后,利用自然风为施工作业现场提供通风条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的成本,而搭建临时建筑所选择的建筑材料,指标到了要求,便于拆卸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施工場地使用的物料的放置,参考了施工流程并考虑了各种因素,最终物料得到了有序的放置,减少了运送和接驳之间的资源消耗。与此同时,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消耗,还针对资源的情况对施工的精度以及组织进行了微调,并使用了降低能耗的新设备和新技术。安排专人对施工机械用油进行了管理,并详细计算了不同施工时期的油耗总量,制订了一个合理的用油计划。在使用油的过程中,妥善解决了实际用油和计划用油之间的误差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建立了一个控制措施,加强了用油的监管,杜绝了漏油情况。除了控制用油外,还要对施工中用到的机械进行定期维护,对于一些损坏的机械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新,保证了施工效率。对于施工中产生的污水,也进行处理,并进行了再次使用,对施工手续批准的范围,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合理布置了检测区域,并及时掌握动态数据,并科学规划了生活区、办公区等多处设施。在选择用地面积时,应该让选择的用地面积,尽量大于规划的区域。施工现场的建设,也设置得有序和合理,没有出现交叉等情况,并尽可能对图例进行了利用,临建占地的利用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在搭建临时设施时,必须考虑到施工的远近结合,避免出现大量的搬迁,当然,这是在制作施工方案时就应该考虑到的问题。参考行业内的施工标准,对对绿色建筑工程的进行施工评价,并建立一个高效的监督体系。并在评价系统中分析M以及L指标,M主要指绿色建筑所拥有的使用功能,即建筑的基本要求。   3 绿色建筑使用阶段管理优化分析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阶段,主要是事前和事中的控制,设计阶段主要是对决策方案和指标进行控制,在施工阶段主要是对施工的流程,工艺以及工期等进行控制,以使建筑工程达到其使用功能。在建筑工程建造完成,投入使用后,建筑工程就進入了使用阶段,这个阶段是事后控制,在这个换接种,对建工程的管理进行优化依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在使用建筑工程时,可以通过优化管理,是使用的各项指标都达到最好,让建筑工程取得的效益最好,这样可以降低建筑的使用和维修成本,并增加建筑的使用寿命。在使用阶段的每个优化对象,都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并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来建立一个管理模型,最终达到项目优化的目的。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找出了绿色建筑使用阶段的优化对象。下面分析了使用阶段的特点,并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优化指标之间的结构模型,这个模型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总目标;第二个层次是功能;第三个层次是功能的指标,通过三个层次的分析,可以得到使用阶段有效的优化成果。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视角,对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和管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首先,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建筑模式;其次,将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和建筑的施工以及管理与其它建筑施工和管理做对比,可以发现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可以更好的体现建筑工程的整体笑意,这对新时期建筑各种指标控制,提供了更好的决策方法;再者,本文使用了价值工程理论,将全寿命周期做了科学的划分,并针对绿色建筑工程使用阶段的优化建立了优化模型,可以为绿色建筑的管理以及绿色施工提的改进提供一定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段春伟.建筑项目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建立与研究[J].建筑科学,2016,25(10):35-39.
  [2]竹瞩生.关于绿色施工几个问题的探讨[J].生态经济: 学术版,2017,(10):280-282.
  [3]周基.基于绿色施工技术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新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8):44-46.
  [4]JT.Kevern.Green Building and Sustainable Infrastructure: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for Civil Engineers[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2014,137(2):107-112.
  [5]Cui Q,Fang D.Special Issue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2015,28(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57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