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四川藏区节庆旅游国内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四川藏区拥有大量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传统节庆旅游资源,节庆旅游已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梳理,从四川藏区节庆活动的内涵、节庆旅游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节庆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三个方面介绍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指明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四川藏区;节庆旅游;研究综述
  一、引言
  目前节庆旅游的概念尚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相关概念模糊不清,存在相互包容和混用的情况。从国内的相关研究来看,对节庆旅游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有较大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事件旅游”、“节事旅游”、“节庆旅游”等概念的探讨上,国外相关研究中常把节日(festival)和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合为一体进行研究,英文简称为FSE(Festivals & Special Events),国内学者翻译为“节事”,就相应的出现了事件旅游、节事旅游、节庆旅游等旅游形式。本文认为节庆旅游是由于各种节日引发的旅游活动,包括传统节日和人为策划的节日,不包括单独的展览会、博览会、会议、体育赛事、文艺表演等事件或活动类型。
  节庆旅游的动态性、体验性、地方性、流动性和跨季节性等特质使其日渐成为取代和补充观光型旅游资源的新兴吸引物,在举办期间给旅游目的地带来大量的旅游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川藏区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州的木里、盐源、冕宁、甘洛、越西县;雅安市的宝兴、石棉、汉源县以及绵阳市的平武、北川等县。四川藏区有着丰富的传统节庆旅游资源,加上自然景观的独特性,对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与日俱增。重视对当地传统节庆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对提升四川藏区旅游竞争力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对四川藏区节庆旅游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三个重要数据库的搜索,共检索到研究四川藏区节庆旅游的文献共122篇。目前对四川藏区节庆旅游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四川藏区节庆活动的内涵、节庆旅游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节庆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等几个方面。
  二、研究概况
  (一)四川藏区节庆活动的内涵研究
  宁世群(1990)按照节日的内容,将藏族传统节日划分为宗教性节日、生产性节日、藏历年节和文娱性节日等四类。林继富(1991)认为包括苯教和佛教在内,宗教文化对藏族民间群体意识和精神的影响深远,藏族的节日源头可能表现为宗教。王德和(2010)研究了四川凉山州甘洛县尔苏藏族传统的“渣卓”节日文化,发现“渣卓”节、“布渣卓”节和“拉巴”节是三个相互联系的民俗节日,其所形成的节日文化具有浓厚的祖先崇拜、祭拜天神等本地民间信仰文化特质,并提出对这些传统节日文化进行研究与保护,有利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申晓虎(2012)以四川阿坝若尔盖县苟象寺每年举办的苯教垛顺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垛顺节的垛术仪式,俗人军舞等节庆活动的特色活动,分析了宗教文化在节庆活动中的传承,并且揭示了苯教文化对于四川藏区节庆活动的深远影响。李玉琴(2012)通过对四川甘孜州的新龙县“十三节”和丹巴县“香古年”这两个传统年节的对比研究,发现两个地方性年节因两个节庆的地域,历史和民族文化发展背景的不同而自成体系,同時又具有不少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两地藏族具有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黄林(2013)以四川甘孜康定“转山会”为例,对藏族地区节庆中的休闲习俗进行了介绍。扎西尼玛(2013)对藏历新年的演变及传统习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从藏历十二月初直到新年初五的整个活动流程和活动内容。杜莉梅,马汉钦(2001)指出在所有的藏族节日中几乎都有赛马活动,赛马常以母题的形式在节日中显现。丁玲辉(2007)认为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与内涵,是以传统节日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传统节日是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传承载体。冶青措(2009)认为藏族的传统节庆活动是展示藏族艺术的舞台,是传承和弘扬藏族艺术的盛会。齐梅,泽仁错(2013)通过研究四川甘孜巴塘县康宁寺跳神节,分析提出该节庆活动的文化意义和作用包括满足生活需要,凝聚民族心理,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等。韩正康(2015)以四川多续藏族传统节庆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文化解读,认为多续藏族的传统节庆主要是多种文化信仰的产物,包括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节庆的主要功能则包括族群认同的凝聚、教育、文化传承和心理调节。岗措(2015)从藏族分布的不同地域出发,梳理分析了藏族民俗节日在地域上的主要特点,包括相同的节日内容在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时间安排;藏区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自然形成了牧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地区的差别,因此形成了各自地区不同的民俗节日。王新平(2015)以四川藏区节庆中的常见仪式活动“煨桑”为对象,研究了该仪式的起源、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认为该仪式的形式和内涵是认识藏族宗教信仰、思想观念和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崔善子(2016)以四川甘孜丹巴邛山土司官寨嘉绒藏年节庆仪式中的乐舞为对象,对节庆中的仪式乐舞“阿米日格尔登锅庄”、娱乐乐舞“欢乐锅庄”的舞蹈动作和配乐进行了研究,认为该节庆的乐舞元素反映了当地节日仪式的功能和节日娱乐的功能。
  (二)四川藏区节庆旅游与外部环境的互动研究
  卞利强、洛桑(2010)通过研究藏族传统节庆中的民族体育活动,包括赛马,斗牛等,指出一方面传统节庆是产生民族传统体育的土壤,另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得以在节庆活动中得到延续,体现出节庆活动与传统民族体育活动之间的互动影响,体现出传统的体育歌舞活动在藏族民间的文化认同、社会整合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效应。刘秋芝,蔡秀清(2011)通过分析藏族节庆习俗所蕴含的多种文化元素,论述了藏族节日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并认为藏族节日作为一种风俗制度和综合生活文化体系,在公共治理、人文调节、维护生态良性循环方面的功能十分突出,应当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节日资源,为实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服务。袁联波(2013)通过考察四川康巴藏族节日与民间表演艺术之间的关系,认为节日活动对康巴藏族锅庄、弦子等歌舞艺术以及藏戏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节日特定的文化情境对康巴藏族民间表演艺术形态及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蒲西安(2013)对康藏地区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后,分析得出民族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是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互动发展关系,影响互动发展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保障、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力、社会功能和经济等五个方面。苏小琴(2016)对四川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开发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人为的行政区划限制了旅游路线,节庆体育文化内涵开发不足等原因,是制约四川地区民族节庆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曾伟等(2016)对康巴藏区节庆体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康巴藏区节庆体育具有生活性与艺术性、娱乐性与竞技性、单一性与多样性、包容性与开放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继承性与创新性六大主要特征。康巴藏区节庆体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充分利用节庆体育活动,能够丰富旅游的内涵,充实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和谐,以改善康巴藏区依赖自然风光观光旅游的固有模式。   (三) 四川藏区节庆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谢雪娇,马志华(2008)以四川甘孜州理塘县的“八一赛马节”为研究对象,对少数民族民俗节庆的旅游管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认为“八一赛马节”作为四川藏区最大的赛马节,应当在资源开发中注意以下问题:在原生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突出精品打造品牌,注重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对节庆期间旅游的接待与服务管理、营销和产品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张进伟(2010)通过对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主的岷江上游地区藏羌民族民间文化的调查,探讨了节日风俗这一民族民间文化元素的旅游开发问题。他指出藏历年、羌历年、若木细节等多个节日活动具有很高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价值,但目前在开发过程中,这些节日风俗文化正在面临变味、流失甚至断绝的危险,亟待解决。杨维(2015)以四川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为例,探讨了该节庆活动的旅游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她指出,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的旅游价值在于拉动多种形式的旅游消费,促进就业,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提高文化艺术审美,丰富民俗风情体验等。实现路径在于政府统筹规划,做好节庆的传承与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民族文化产品开发策略,提升节庆产品的体验性和休闲娱乐性,加强对外宣传,打造特色门户网站“四川节庆网”,采取区域联动方式,搭建节庆旅游产业化发展体系。孔佳(2015)针对四川石棉县尔苏藏族“还山鸡节”的保护开发进行了研究,她发现在民族传统节庆进行旅游开发后,给村庄的聚落景观、节日内容、村民心态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原因在于法律缺失,制度无序,节庆开发后导致原有伦理失范、文化内涵丧失;政府行政干预过度,民俗文化趋于同质化和庸俗化以及利益分配不均,影响村民心态。由此在保护和开发中要注意健全法律和制度保护、完善政府有效职能管理、鼓励公众参与、创新民族旅游模式、培养民族旅游意识、培养民俗传承人等。曹盼盼,祝越(2017)通过研究四川康定“四月八”跑马山转山会,就其现存的对外知名度不高,活动趋于利益导向、娱乐性、形式化,以及活动期间景区存在安全隐患和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建议从清理记录、组织学习、加大宣传力度,高度重视转山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落实具体保护措施,统筹转山会非遗保护、传承与地方经济和谐发展,加强安全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治安管理力度,文明出行、爱护环境六个方面加强转山会的保护和开发。
  三、结论与展望
  四川藏区拥有众多极具特色的民族节庆资源,从文化内涵和活动内容上看,四川藏区的节庆资源相比内地更具有原生态的民族特色,是非常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但目前研究的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起到促进四川藏区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很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对川藏节庆旅游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是:一是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研究都是论述性的,没有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需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同时探索出适合中国节庆旅游研究的新方法;二是过于侧重对于四川藏区传统节庆活动的内涵研究和保护研究,对节庆资源的开发研究不够。在前述122篇论文中,超过70%的文章是在研究节庆的文化内涵,其中绝大多数文章主要是讨论如何更好地保护传统节庆的内涵,而并未对节庆资源如何开发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对传统节庆采取只保护不开发的举措,实际上对于节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三是对四川藏区节庆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不够系统,需要更多的从节庆旅游的各个角度以及不同环节对节庆旅游进行研究,包括四川藏区传统节庆文化资源的收集與整理、节庆旅游参与群体的人口学特征、节庆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节庆旅游的相关利益者、节庆旅游者的感知、节庆旅游的配套条件、节庆旅游的营销与推广、节庆旅游的策划与运营、四川藏区节庆旅游的主要客源地等多方面;四是对节庆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研究基本上以研究积极影响为主,节庆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负面影响研究不足。实际上,节庆旅游对当地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不仅对节庆活动本身有负面影响,严重的还会给旅游目的地的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造成破坏性影响。
  参考文献:
  [1]宁世群.藏族传统节日[J].青海社会科学,1990(02).
  [2]林继富.藏族宗教节日文化试论[J].民俗研究,1991(04).
  [3]王德和.尔苏藏族“渣卓”节日文化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05).
  [4]申晓虎.苯教垛顺节的文化解读[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5]李玉琴.四川藏区两个特殊年节的比较研究——对新龙“十三”节和丹巴“香古”年的调查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7).
  [6]黄林.藏地休闲节俗的特点与渊源[J].寻根,2013(04).
  [7]扎西尼玛.藏历新年的演变及传统习俗[J].文学界,2013(01).
  [8]杜莉梅,马汉钦.藏族的赛马节与赛马文化[J].西藏民俗,2001(03).
  [9]丁玲辉.藏族传统节日与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探讨[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10]冶青措.藏族节日是传承藏族艺术的载体[J].西藏艺术研究,2009(02).
  [11]齐梅,泽仁错.巴塘康宁寺跳神节的文化意义和作用[J].小作家选刊,2013(09).
  [12]韩正康.多续藏族传统信仰文化的调查与研究[D].西南大学,2015.
  [13]岗措.藏族传统节日的地域性特点[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
  [14]王新平.藏族煨桑仪式的宗教文化内涵[J].中国宗教,2015(06).
  [15]崔善子.邛山土司官寨嘉绒藏年节庆仪式乐舞调查[J].四川戏剧,2016(05).
  [16]卞利强,洛桑.略谈藏族传统节日中的民族体育活动[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17]刘秋芝,蔡秀清.试论藏族节庆习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18]袁联波.节日制度与康巴藏族民间表演艺术[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6).
  [19]蒲西安.康藏地区民族民间体育与旅游互动发展关系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3(04).
  [20]苏小琴.四川藏羌彝走廊民族节庆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研究[J].商,2016(23).
  [21]曾伟,林伟伟,肖波.康巴藏区节庆体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分析[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
  [22]谢雪娇,马志华.少数民族民俗节庆旅游管理初探——以理塘县“八一国际赛马节”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8(03).
  [23]张进伟.岷江上游地区藏羌民族民间旅游文化现象研究[J].西部大开发(中旬),2010(06).
  [24]杨维.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的旅游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01).
  [25]孔佳.从尔苏藏族“还山鸡节”看小族群传统节日保护[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2015.
  [26]曹盼盼,祝越.康定“四月八”跑马山转山会调查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7(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226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