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语言暴力的社会学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如今网络社会中,每个人可以通过电子产品或者是其他方式进行网络交流。所以在网络中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广为人知的就是网络语言暴力的现象,人们总是对不认识或者是认识的人进行着主观的自我评价,关注度的提高会导致一件很小的事件变成社会全知的热点。同时有意无意中对当事人产生着不可估量的伤害。针对这种现象,文章研究并分析了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及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并提出了控制网络语言暴力的措施。
   关键词:网络语言暴力;成因;危害;控制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而了解全世界。但是与此同时,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带来一个新兴管理社会问题——网络语言暴力。
   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自由共享性,使得网络暴力频繁发生,人们思想同时也随之发生了改观。当人们的思想随着一些混淆视听的新闻或是消息思考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失去理智的判断而非是寻求所谓的事实真相,或许是事不关己的态度让许多人的思想和言语在网络社会中被人左右。从而出现了许多所谓的网络语言暴力事件,严重的会导致事件的当事人因无法面对种种的言论与批评从而选择消极的方式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对待世界。
   网络社会中存在的语言暴力行为层出不穷,只有不断的研究并寻求更高的突破,用以缓解并解决当下的社会存在的网络社会语言暴力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语言暴力的各种特性及成因,然后从社会学方面分析网络语言暴力属于一种严重的越轨行为,最后提出了控制网络语言暴力的措施。
   二、网络语言暴力的特点
   (一)直接性
   网络是个对外开放的平台,人们在网络世界和各种社交平台上言论自由、评论自由。可以直接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同时也可以直接抨击自己所厌恶的对象。随意发表自己看法,例如直接通过搜索软件评论自己无法接受的他人的评论,从而对他人进行直接式的攻击。
   (二)简单性
   由于网絡世界的匿名性,有的人就无所顾忌,在网络世界中肆意妄为,人们认为一切的价值评判可以依照自己的主观看法来进行评价,把这个多样化元素世界剖析为自我的理解从而进行评价,当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事件时,便会主观的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评论别人的行为而不是换位思考或者是冷静考虑。这样简单粗暴的网络思维越来越普遍。
   (三)修辞性
   为了更能形象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各种现代的语言修辞方法被用在网络语言暴力当中。也分别分为好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其中最突出的当属比喻,在网络语言暴力中,当人们觉得喻体和本人有点相似之处则偏向于将人们指代某些侮辱性的动物。
   总之人们在网络语言暴力中追求着简单、口语、形象的词语或者是言语来对别的事物进行抨击,而不是特别的在乎事件的真相的一种从众行为而已。而无形中对当事人将会造成难以言喻的伤害。
   三、网络暴力语言产生的原因
   之所以会产生网络语言暴力并且网络语言暴力事件越来越常见,其中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主观与客观原因互相影响的。
   (一)社会层面
   互联网为人们的活动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场所,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发泄自己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从社会层面上分析,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是各种群体可以通过这种非理性的方式来寻求超现实的快感和刺激。具体到网络语言暴力方面,有的人是为了追求群体一致性的态度参与其中,从而运用过激和畸形化的语言进行所谓的声讨、揭发、谣传,有的网络暴力的出现并不是网民自己的内心想法,而是一种盲从、缺乏客观判断的表现,从而导致了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频频发生。
   (二)个人层面
   社会变迁和利益格局的剧烈改变,造成了大众的焦虑和浮躁,部分人通过网络语言暴力,其意在一方面,表达其“仇富”的不平衡的心理,从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释放的转化为消极的情绪发泄在网络上,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其对世界的不满和对其遇到的不公平待遇的反抗。当下许多人崇尚与思想和行为的自由,以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自主、开放、立意标新成为许多人口中的借口,在网络上发表逾越底线的言辞。还有的是缺乏自我判断的能力,最后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面对当前复杂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的人只是为了实现自己欲望的需要而做的种种越轨行为,为了自己的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从而抛开一切的道德和法律束缚,甚至打着公平、正义的旗子吸引广大人们的注意,从而获得较大的市场利益。这些例子的发生与自身的素质与价值观是分不开的。
   四、网络语言暴力的危害性
   (一)网络语言暴力威胁公民权利
   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网络是给公众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但网络语言暴力的频繁出现却威胁到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其一旦越过道德和法律的界限,不仅仅会影响社会的秩序还会导致个人道德和价值观的丢失。参考以前的研究,网络语言暴力的种种社会危害分析大多数从侵犯人身权力、名誉权、隐私权等相关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从法律角度分析,实质是网络语言暴力已经可以构成犯罪的成分,人们借着网络身份的匿名的所作所为严重的危害到了他人公民的权利。
   (二)网络语言暴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兴盛,网络语言暴力事件时常发生,网络社会环境在恶化,网民素质在下降。网络信息的虚假一步步的威胁着当前的现实社会,接触网络社会之后思想和价值观会慢慢的潜移默化随之改变,抱怨社会的不公,产生强烈的心理不平衡,恣意情绪的宣泄制造了一批又一批网络语言暴力主体。为了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有的人伪造不实信息,发布黄色视频污染网络社会,对他人进行刺耳的评价与攻击,发布或扬言发布负面帖文,揭露对方的隐私,捏造莫须有的故事,恶意造谣抹黑中伤他人却不以为然,使用渲染、煽动语词,为了调动群众的负面情绪。其行为的背后实际上是实现“谁不服我,我整谁”的野心与“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心机,许多缺乏客观分析能力的网民便会采取随大流的做法,成为了网络语言暴民。    五、网络语言暴力的控制措施及建议
   (一)道德控制
   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注定是坏人,家人的教导学校的教育,使得每个人内心都存在一定的底线,当自己做了违背道德的事件时,自己会受道德的束缚,网络是不可能不接触的只有我们自己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加强才能减少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产生。人们用道德来对一个人进行好坏善恶的划分。道德的存在依赖于个人内心的价值观约束和社会中的舆论。行为的好坏对应着道德的表扬和谴责,使得行为者在心理上和思想上察觉到压力。因此,道德对人的行为是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网络社会中越轨行为具有控制作用。
   (二)宗教控制
   宗教作为一种少数人存在的群体,它是神圣的并且是不可侵犯的。宗教主要表现为教规和宗教仪式,通过教育和裁判的两种手段来限制和约束教徒的行为。我国信仰宗教的人虽占少数,但是在这种信仰宗教合理的社会中,宗教对于人们行为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的。我国现在信教是一种合法的行为,但是如果在教徒中出现了违反规定的越轨行为之后应该实行惩罚制度,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越轨行为还是在网络中的越轨行为都应该受到相应的惩治。
   (三)法律控制
   法律是由国家推行的最严厉的、最权威的、最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法律的制定有明确的规定,它清楚的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在现实社会中应用广泛,在网络社会中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在网络社会这个虚拟社区中人们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计算机的跟踪越发的发达,当出现违反规定行为并处罚当事人,酌情处理,给人予以一定的教训。
   (四)网络言语文明倡导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话语权都空前自由,而且在互联网这一虚拟平台上,人们更是肆无忌惮的随意用语,这一现象使得网络环境变得乌烟瘴气,影响着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网络言语文明的提倡。
   (五)摒弃过激言论
   网络的大量普及,使得许多年轻的、文化程度不高的网民在网上常常进行过激的言论,有的甚至会带有人身攻击。发布消息的人们在网络上散布一些带有言论性的话题之后,会有各界不同的人们参与进来讨论,发表不同的看法,但是总是存在这样那样许多的人往往接受不了别人的看法和观点从而对别人进行语言的攻击,最后会导致双方对立僵持的局面。在争论的最后输的一方会招到胜利一方的言语讽刺甚至是人身攻击。
   (六)主流媒体的引导
   主流媒体作为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尤其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网络社会中发生越轨行为的时候,主流媒体应该从以下方面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先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加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监控。主流媒体的注意和制约,使得网络社会中的舆情消息在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候就能及时掌握住其发展动态,使得一些网络谣言无法抵住事实的压制而失去了传播性,降低网络语言暴力事件的发生率,不至于当事件发生之后而无从下手。
   然后报道要强调客观、准确。只有报道内容客观、准确才能使受众信服。这里所说的客观准确指的是所报道的内容一定是真实发生的,记者不仅仅要亲自到现场去查看,听当事人叙述。否则,报道内容失实,再被网民揭露,报道便失去其意义。
   (七)校园言语文明的培养
   针对粗俗的交际用语现状,学校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在校学生已形成的不文明的用语习惯进行正向的引导,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学校是教育的天堂,对于文化知识的传播至关重要,人们道德与素质的养成与学校的教育指导息息相关,说话之道也是在学校中慢慢地完善,对于学校应该开设语言教育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一步,形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不管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还是在网络社会中的交流讨论都是一个很正确的引导与教育。
   六、结论
   网络语言暴力在当今网络世界中屡见不鲜,它对社会与个人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网络语言暴力社会学分析的研究与学习,深刻体会到生活在当下的信息时代,人们不可能不涉入网络社会,所以对于近年来网络社会产生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并仔细研究其产生原因与解决方案。通过分析与研究网络语言暴力的现状、特点,了解到当下的网络社会的乱象,也了解到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的棘手。
   参考文献:
   [1]Martha Cobos-Cali,Valentina Ladera,María Victoria Perea,Ricardo García. Language disorders in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in children’s homes[J].Child Abuse & Neglect,2017.
   [2]Linda Tsung . Language and power: Tuanjie hua, an Yi-Han mixed languag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2012(215).
   [3]Hirut Woldemariam,Elizabeth Lanza. Language contact, agency and power in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two regional capitals of Ethiop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2014(228).
   [4]劉鹏.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分析[J].戏剧之家,2016(22).
   [5]高杨.“疾病隐喻”视角下网络语言暴力的分析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6(05).
   [6]邱业伟.网络语言暴力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和立法构想[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09).
   [7]毛向樱.广西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6(05).
   [8]苏艳春,蔡小梅,陈大青.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行为调查分析——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J].东南传播,2016(09).
   [9]唐乐阳.网络暴力的传统文化成因探析[J].视听,2016(09).
   [10]毛向樱,黄路路,莫海英.广西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行为调查分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6(08).
   [11]徐敬宏.网络低俗用语和语言暴力须治理[N].人民日报,2016-08-16.
   [12]丁磊,黄哲程.浅析网络语言暴力现象[J].新闻研究导刊,2016(12).
   [13]安尚勇,李燕.网络新闻中语言暴力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闻战线,2016(12).
   [14]夏飞,吉益民.论网络碎片化传播中的语言暴力[J].阅江学刊,2016(03).
   [15]李君贤.网络直播中弹幕语言暴力机制的形成与消解[J].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2016(05).
   [16]崔玉宾.网络语言暴力现象透视[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6).
   [17]谢佳烨.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J].人间,2016(27).
   [18]严念慈.青少年网络语言流行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青春岁月,2012(22).
   [19]刘凯.社会心理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0]肖荷,谢红雨.2016年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校园英语,2017(02).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40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