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中国传统舞狮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舞狮文化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着威猛与霸气,代表着吉祥如意。舞狮作为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集会亦或是婚礼庆典,都会以舞狮来营造喜庆、欢乐、活跃的气氛,人们以此来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过的向往,彼此传递美好的祝福。
  【关键词】浅析 中国 舞狮 文化
  
  中国舞狮分为北狮和南狮。北狮起源于河北,主要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南狮起源于广东南海。北狮的外貌与真正的狮子外形很像,除了有雌雄之分外还分为文狮、武狮、成狮、崽狮,其表演注重动作技巧。南狮在造型进行了抽象夸张,看起來威风凛凛又不失活泼灵动。南狮具有极强的观赏性、艺术性,其动作丰富细腻,所以更加注重意境。本文针对中国传统舞狮的起源发展,表演动作形式以及舞狮几千年以来的文化传承作了详细的介绍。
  一、中国传统舞狮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
  关于舞狮的起源众说纷纭。狮子一般生活在西亚以及非洲地区。在汉代以前,中国并没有狮子,到汉朝开辟丝绸之路后,中西方开始以丝绸为媒介进行贸易和文化上的交流。狮子也因此从西域传入中国。《汉书·西域传》有记载:乌弋山离国王有桃拔、师子、犀牛。师子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狮子。相传汉朝西域大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雄狮,说若汉朝无人可驯服便断绝邦交,驯服可继续向汉朝进贡。汉章帝先后选了几人去尝试驯狮,结果都被狮子咬死了。后来狮子发狂,被宫中的人打死。宫人为逃避皇帝的责罚,将狮皮剥下,由宫人兄弟俩装扮成金毛狮子,一人逗狮起舞,此举不但骗过了大月氏使臣,连汉章帝也信以为真,此事后来传出汉宫,老百姓认为舞狮子是为国争光、吉祥的代表。于是仿造狮子,表演狮子舞。舞狮从此流传开来。此外还有北魏起源说法,唐朝起源说法,南北朝起源说法。
  (二)发展
  1.中国舞狮中,北狮成型的最早,在北魏时期就已经形成,相传魏武帝征战西域,俘虏了大量胡人。魏武帝令之献舞,他们用木头雕刻了狮子的头部,雕刻了两大五小然后三十余人批兽皮,集八音,在殿前起舞,魏武帝龙颜大悦赐名“北魏瑞狮”,后北狮便在北方流传开来。
   2.南狮传说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游历江南时,做梦看见一头五彩斑斓的瑞兽来朝拜。回京后,乾隆皇帝命人按照他梦中所见瑞兽来制作,并令每逢佳节庆典时舞动以祈求国运隆昌,天下太平。目前醒狮还分为两大流派分别为佛山狮艺和鹤山狮艺。佛山在明清时期是武学氛围特别浓厚的地方,武师们在当地传道授艺的时候为缓解练武时的枯燥感,同时也进行舞狮技艺的传授,可以说佛山狮艺是通过武术的流传得到发展壮大的。佛山狮艺舞起来稳扎稳进,步步生风,生猛威武,气势不凡。清朝道光年间,鹤山越塘村有一人名为冯庚长,自幼随父亲习武,青年后又追随名医冯了性继续深造武术同时学习醒狮。回乡后某天,他观察猫儿戏鼠,悟出“狮型猫步”的醒狮舞法。在后来的诸多比赛中,冯庚长带着他的鹤山狮艺在众多醒狮比赛场中技压群雄,获得“广东狮王”的美称。随着鹤山狮艺的流传,鹤山狮艺与佛山狮艺也逐渐成为代表南方醒狮的两大派。
  3.到现代,有舞者将南狮的意蕴与北狮的步伐结合到一起被称为“南狮北舞”,也算现代舞狮技艺的一种创新。
  二、舞狮的动作形式
  舞狮作为中国传统功夫的组成部分,基本功是必须扎实牢固的。同许多
  中国传统功夫一样,无论南狮北狮,基本功便是扎马步。各门各派都有不同的训练方法,但是大同小异。扎马步旨在锻炼狮头与狮尾的稳定能力,并为日后练习梅花桩奠定重要基础。
  (一)北狮动作
  北狮一般雌雄成对出现,或者一对大北狮带领着两个小北狮。大北狮由两个人组成,前面的人手持狮头,后面的人抓住前面的人系在要上的腰带,然后完成各个动作。小北狮又称少狮,由一个人身披狮皮手持狮头来完成动作。另外北狮表演中还有一个重要角色称为引狮郎,他不但要有把握全场的能力,还要有精湛的武术功底,在表演中能完成后空翻等高难度动作。北狮的基本动作有愕、怕、爬、喜、蹲、退、站、睡、跑、跳、滚、走、抖毛等。
  (二)南狮动作
  1.南狮狮头大致分为红、黄、黑三种颜色。其中红色为关公 ,代表着忠义、凯旋、财富。黄色为刘备,象征着仁义、富贵。黑色为张飞,代表着霸气,刚猛。一般红黄色多用于喜事与佳节庆典,黑色多用于舞狮世家进行竞技与挑战。由于三种颜色的狮子性格各异,所舞的人也要求有与狮头相符合的性格,这样在表演时才能更加体现出南狮的特色。南狮的嘴巴、眼睛、与头部都可进行晃动。嘴巴做动作时要求舞狮人的左手或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相扣,扣入南狮嘴巴边角处的小孔中,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托在嘴巴下方进行活动。南狮的两眼分别由两根绳子系着,两根绳子最后系在一起通过编织成狮头的竹篾放下来悬在狮头中央。当舞狮人需要进行眨眼动作时,只需要拉动绳子便可以眨眼了。至于南狮耳朵一般用绳子与眨动眼睛的绳子相连,这样舞狮人在眨眼时耳朵也会跟着晃动,或者舞狮人左右晃动狮头时,耳朵也会跟着晃动。南狮动作有起势、常态、奋起、疑惑、搔痒、迎寳、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等,舞狮人通过平时练习的马步、弓步、猫步、麒麟步等将这动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出现了一头活灵活现的狮子了。
  2.南狮动作形式的代表大概要数采青了,这也是舞狮部分的高潮,南狮通过一系列的套路表演,来采摘挂在高处或者置于盆中的“青”,所谓的“青”大多是指生菜。当采青时,舞狮人会相互踩成人梯来摘取高处的生菜,人梯叠的越高,说明舞狮人的技艺越精湛。生菜在广东的谐音为“发财”,最后狮子叼起生菜,然后洒向观众,寓意着大家一起发财,走好运。
  三、舞狮的文化传承
  由于舞狮动作存在着很高的风险  所以一定要从小培养扎实的武术基础,各个舞狮门派对于弟子的选拔也格外严格,一般要求年龄在十几岁以下,以6岁左右的儿童为佳。因为年龄越小的孩子,根骨的可塑性比较好,在练习舞狮动作的时候,尤其是练习像高桩这样的危险动作时,越容易克服心中的恐惧。在当代社会,人们消遣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愿意去拜师学习舞狮技艺的人也渐渐变少,导致一些舞狮技艺濒临失传的地步。对于此种情况,为更好地进行舞狮文化的传承,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舞狮的特点
  1.舞狮是力量与技巧的有机统一。狮头一般灵巧敏捷,狮尾大多粗壮有力。在做动作时,充分利用了惯性与重力的关系。比如在跳梅花桩时,狮头向前跳并受到尾给他的推力,狮尾在利用狮头向前跳的惯性把自己拉过去,这样两人配合所跳的距离是比单人跳桩的距离长的。
  2.舞狮集美观与风险于一体。因为动作失误导致舞狮人死亡的事情也会发生,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狮动作在训练时一定要有师傅或者朋友在一旁帮助。
  3.舞狮是意蕴和技能有机的结合。在表演时一定要拥有灵魂。有了灵魂,在演出的就不是一个死物,而是活灵活现的一只真狮子。舞狮人在练习步伐与神态技巧时,都会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狮子,每一扑、一跃、一探都有着灵性。表演时更会随机应变,达到意想不到的演出效果。
  (二)在校园中弘扬舞狮文化精神
  所谓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年作为中华民族崛起主力军。培养青年的民族文化归属感可以提高青年对舞狮技艺的兴趣。在大学中创立舞狮社团便是最常见的方法了,目前许多大学包括中南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都有舞狮社团,在一些比赛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社团除了在动作技术上对成员加以指导,还要对舞狮的历史渊源,各地不同风俗等加以讲解。如此可有利于文化传承,文化育人。
  (三)各地有关部门加强对舞狮文化的宣传和保护
  制定相关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和发展基金。舞狮作为一门民间艺术,许多舞狮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空有一身好本领却得不到用武之地,当地政府可以多舉办一些舞狮比赛,然后给予夺冠队伍一定奖励并且为其创造舞台。这样不但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更弘扬了舞狮文化。
  (四)改变传统观念,让舞狮文化走出去
  过去舞狮活动大多存在于传统集会庆典中,导致人们平时欣赏不到这一传统技艺。由于舞狮本身具有极强的观赏性,舞狮文化要得到更好的传承,可以积极推动舞狮走向表演的舞台。此外还可以大力发展竞技模式。
  参考文献:
  [1]高谊,姚树贵.中国舞狮[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肖磊.浅谈舞龙舞狮的起源于发展[J].郑州.郑州旅游职业学院,2012
  [3]于兆杰.中国舞狮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J]广东.广州美术学院,2008
  作者简介:
  李淼,山东泰安人,出生于1998年3月,在读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现就读于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工程管理系工程管理1603班。
  邹燕  出生于1981年10月29日  硕士研究生  就职于烟台南山学院
  段兆岢,山东聊城人,出生于1999年7月,在读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现就读于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工程管理系工程管理1702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70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