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福州软件产业集群SWOT分析及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福州软件产业集群的区域——软件园进行较全面的SWOT分析,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一带一路”以及海峡两岸软件业的合作是福州软件园独特的发展机遇,并且对福州软件园进行区位商的计算,提出未来的发展建议,包括载体建设、政策支持、营商环境、融资体系、人才引进、培育“独角兽”企业等,特别是着力阐明了福州软件园应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台湾地区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
  关键词:福州软件园;SWOT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9-0034-04
  一、引言
  SWOT分析法,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是态势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组织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综合分析,然后调整战略,以求实现目标。
  目前,福州市的软件产业集群区域主要是在福州软件园。2018年,福州软件园完成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收入810亿元,占福建省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超30%,事实上已经是海峡西岸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继续建设、发展好福州软件园对于新时代振兴海峡西岸信息产业、特别是闽东北协同发展区数字经济具有战略意义。因此,本文运用SWOT方法,对福州软件园的发展进行分析。
  二、福州软件园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1.福州软件园具备很好的区位优势。福建省是中央倡导的“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粤港澳大湾区,东与台湾省一水相隔,面向太平洋,在全国经济发展布局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比国内其他省份的软件园,福州软件园具有明显的独特区位优势。
  2.福建本省及福州本地软件产业迅速发展是福州软件园的依托。近十年来,福建省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年均递增约25%,发展速度是省内各行业前三。2018年,全省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总收入2 850亿元,收入总量是全国第八。在“2018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名单”中,福州市有4家软件企业入选,包括星网锐捷、新大陆、福大自动化、网龙等公司。并且,福州荣获“中国软件名城”。福建省和福州市的软件产业属全国较先进,是福州软件园进一步发展的依托。
  3.福州软件园现有产业集群规模为新时代发展奠定基础。福州软件园产业集群颇具规模,2017年,综合发展水平在科技部火炬中心评估的全国43个“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中排名第十一,全国较先进。2018年,福州软件园入驻企业618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58家,上市企业36家(含新三板)。一批在行业细分领域全国领先的企业入驻福州软件园,其中,联迪公司的POS产品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一,瑞芯微公司数字移动多媒体高端芯片及应用方案的技术先进性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福昕公司PDF阅读器使用率居全球第二。同时,园区建立了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技术平台,有18家众创空间、孵化器(国家级2家),并成立了福建软件国际合作联盟、知创平台、数字产业基金大厦、华为云创服务中心、北京软交所福建工作站等机构,能够为入园企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这些都为福州软件园新时代发展奠定了基础。
  4.研发成本优势。对比我国东南沿海各主要城市,福州的薪资水平低于浙江杭州、本省厦门、广东的广州和深圳。这意味着,福州软件园软件企业的人力资源研发成本比上述城市的软件企业要低。也就是说,福州软件园在承接外地软件外包项目特别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的软件外包项目时,福州软件园软件企业具有研发成本较低的优势。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1.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福州软件园至今还没有专门的园区优惠政策,园区软件企业现在只能从市政府面向全市的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优惠政策中与其他区、县的软件企业一起竞争争取支持。
  2.缺乏龙头企业支撑。福州软件园目前缺乏若干规模大、实力强,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园区已有的一些骨干企业实力还不强,对业务关联的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带动力度也不足。园区只有2家公司年营业额超过15亿元(其中,联迪公司2018年收入20亿元,瑞芯微公司2018年收入15億元),尚未入驻全国一百强软件企业总部。
  3.高层次软件人才不足。福州是我国的二线城市,对全国各地的高层次软件专业人才没有较强的吸引力,外地来福州落户就业的高层次软件专业人才总量不多。本市培养的高层次软件人才不足,因为本地的优质大学少,没有“985工程”大学,只有1所“211工程”大学,即福州大学。并且,由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优秀软件企业以及美国、欧盟等国外优秀软件大企业对软件人才的强烈吸引,福州本地的软件人才还有一部分外流。
  4.产业集聚度不高。本文选用区位商方法对福州软件园产业集聚度首次计算。该技术方法由美国经济学家哈盖特(P.Haggett)提出。区位商的计算公式如下:
  Q=(Nl×A0)/(A1×N0)
  式中,Nl是福州软件园的软件产业收入,A0是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Al是全国的软件产业收入,N0是福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
  计算值与1相比,若值大于1,则该区域的该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且计算值越大则产业集群效应越显著;若值小于1,则没有形成产业集群[1]。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福州软件园近十年的产业集聚度呈现先快速下降然后缓慢回升的趋势,都大于1但未超过2,产业集聚度不高。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海峡西岸经济区”和“一带一路”是重大机遇。2009年,国务院以国发[2009]24号文件印发《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随后,一些部委亦出台有关文件。其中,直接支持福州软件园的有工信部印发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支持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海峡西岸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2015年,国家发改委印发《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福建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州成为“一带一路”之“海丝”核心区城市。2017年,福州市政府编制的《“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加快福州软件园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载体建设。”这些利好对于福州软件园来说,是极其重大的机遇。   2.闽台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合作蕴含机遇。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后,福建省立即出台《福建省加快闽台产业深度对接的意见》。相比其他省份,福建与台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明显具有“五缘”优势:血缘相亲、地缘相近、文缘相承、法缘相循、商缘相连。海峡两岸的软件及信息产业在人力资源、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都存在优势互补,台湾的先进软件及信息产业也向海峡西岸逐年转移。福州软件园是国内距台湾西北部发达的新竹科技园区最近的软件园。
  (四)威胁分析(Threats)
  国内软件园区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全国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支持本土软件园发展,南京、大连、济南、西安等城市都大投入地规划、建设软件园。
  同样是东部省会城市的南京市政府制定建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生态软件智谷”的战略目标,于2011年开始建设江苏软件园,大手笔规划16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相当大。
  同处福建省的厦门软件园亦发展迅速。厦门市政府对厦门软件园的规划面积和投资力度都相当大,厦门软件园三期规划11.8平方公里土地,投资逾360亿元。截至2018年底,厦门软件园三期已交付楼宇面积160万平方米。
  而福州软件园目前开发面积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相比之下,福州软件园的规划和投资力度均明显不足。
  三、对福州软件园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综上所述,福州软件园发展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有机遇也有威胁,本文建议福州软件园采取SO战略,用好外部的机遇因素,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在新时代加快创新发展。
  (一)拓展园区的载体空间
  福州软件园目前已建成的研发楼都已经驻满了企业,并且还有很多企业正在申请入驻。其中有不少好项目、大项目由于园内没有场所可尽快入驻而改投其他地区或园區,比如福州市4家全国软件百强企业星网锐捷、新大陆、福大自动化、网龙等公司未有部门入驻福州软件园。再比如,皮皮虾APP主体落地仓山区、奇虎360大数据项目落地滨海新城、今日头条东南区域总部落地永泰县等。因此,应比照江苏软件园、厦门软件园等先进软件园的大规模,大幅扩大福州软件园的面积。建议福州软件园管委会对毗邻的闽侯县土地进行征用、建设新研发楼。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建议福州市政府尽快出台支持福州软件园的专项优惠政策,并且制定的政策应紧紧围绕以下方面展开。对福州软件园的产业经济拉动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如联迪公司的电子支付产品、福富公司的软件外包业务等;支持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项目,如瑞芯微公司的移动互联芯片、欣联达公司的电动汽车电机控制系统等;加大扶持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区块链(Blockchain)等新兴技术项目发展。由软件园管委会梳理出园区企业在全国技术领先的专业清单(全部)。
  (三)优化营商环境
  产业集群要求政府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2]。福州软件园管委会应参照世界银行国际化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标准,致力于优化园区营商环境。管委会所办理的企业入驻手续、装修手续、资金奖补、物业费用、评先评优、党员关系等各项管理及服务手续都应该尽量缩短办结时限,增加“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事项。
  同时,管委会应增加引入各种中介服务机构入园,提供包括信息咨询、会计、审计、法律、专利、行业监督等全方位公共事务服务;促进园区已建成的软件公共技术服务中心、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以及华为云创服务中心在公共软件、关键设备等方面更新,进一步为企业建立更高效开放的公共技术平台。
  (四)完善融资体系
  目前福州软件园企业多数为中小微企业,因此,软件企业普遍存在着向银行融资难的问题。
  福州软件园管委会应牵头搭建银行与软件企业之间的对接平台,特别是引导市属海峡银行、省属兴业银行以及善于创新的民生银行等开展软件企业循环授信、无还本续贷,开展软件著作权、专利权、股权等权利质押贷款。
  管委会应牵头联络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资本管理公司,建立园区纾困发展基金,精准支持暂时发生现金流困难的优质中小企业。
  多元化资本投资体系的建设是完善软件园融资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软件园管委会应努力推动国内外各类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机构入驻园区数字产业基金大厦,投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五)改变人才引进方式
  福州软件园目前高层次的人才不足,应大力引进人才。过去,福州市人社局习惯于组团去外省招聘人才。但是,本文建议市政府采取措施,大力促使福建籍人才回归。
  例如,截至2018年,福建籍的两院院士一共有160位,数量居全国第3,但是这些人才绝大多数不在福建省工作,特别是福州籍的2个计算机科学的院士张钹和林惠民都不在福州工作。这个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福建是盛产人才的强省,也证实了福建籍人才外流严重。还有,笔者福州三中1994届同一届最优秀的一些同学多数人没回福州工作,去了北上广深杭等发达城市或美国等发达国家,其中有2人被中组部“千人计划”从美国引回国,但都没回福州。
  对于盛产人才的福建省和福州市来说,避免福建籍人才大量外流、促使福建籍人才回归比引进外省籍人才更重要。
  建议市人社局对照福州一中、三中、师大附中,八中校友录中历年考上“985”大学毕业后在外省或外国工作的优秀博士人才,按专业列出清单。其中,软件及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由福州软件园管委会人才办负责联络和引进工作。同时,福州软件园管委会还应支持企业利用和国际大公司的合作机会,施行高级人才联合培养机制[3]。
  (六)多举措培育并引进“独角兽”企业
  鉴于福州软件园目前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因此,应多举措培育并引进一批“独角兽”企业。
  福州软件园管委会应在研发用房及用地方面支持园区现有的骨干企业在金融机具及软件、出口软件、移动互联芯片、政务软件等专业领域扩大规模,努力避免优质企业外迁。并且,力争新引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兴软件技术领域的福建有点内容文化传媒公司、八方环视科技公司、比特块(福州)公司等新一批优质企业。到2020年,争取全园实现超千亿元软件产业集群,着力培育若干年收入超20亿元的软件大公司,带动相关中小微企业发展。   建议福州市政府不仅对福州软件园年收入首次超过10亿元的企业给予奖励,并且支持企业加大在福州软件园的投资,对增资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按比例给予补助,同时,给予获评“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一事一议”综合扶持政策。
  (七)深化对台软件及集成电路产业合作
  福州软件园应发挥对台优势,与台湾产业合作应是福州软件园相对于其他省份软件园的一个重要特色。
  台湾在硬件制造及集成电路(IC)产业方面相当发达。但是对于坐落在山谷的福州软件园来说,并不适合引进台湾硬件大厂。因此,福州软件园的对台合作应致力于集成电路设计方面。台湾IC设计公司2017年占全球比重为16%,仅次于美国,包括联发科、联咏、瑞昱等,皆是全球前20强。
  福州软件园管委会应加强与台湾高新技术园区IC企业、IC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密切沟通交流,着力引进一批台资IC优质项目,积极促进“台湾接单、福州软件园研发及服务”模式的两岸合作。
  (八)发展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
  作为“一带一路”之“海丝”核心区城市福州的软件园要努力发展与“海丝”沿线的发达国家在软件及集成电路产业的合作,这也应是福州软件园相对于其他省份软件园的一项重要特色。
  新加坡是以福建籍華人为多数的“海丝”沿线发达国家。在Juniper Research的2017全球智慧城市排名中,新加坡居第一;世界前15名的无生产线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有9家在新加坡设有研发机构;USNEWS的2019世界大学计算机专业排名中,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都在前20名。
  过去,福州软件园几乎没有与新加坡合作,而杭州东部软件园却与新加坡信息通讯协会在ICT产业(信息通信技术)合作并签约。另外,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在福州滨海新城建国际校区联合学院,拟每年招收60名博士生。
  今后,建议福州软件园管委会于以下方面开展同新加坡的合作:福州软件园正在进行的智慧园区建设可以考察并参照新加坡先进模式;推动园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与新加坡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对接、合作;在园区设立新加坡国立大学或南洋理工大学面向福建或全国招生的计算机科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或教学点。
  参考文献:
  [1]  王子龙,谭清美,许箫迪.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3):109-116.
  [2]  赵剑波,杨震宁,王以华.政府的引导作用对于集群中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国内科技园区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2,(2):16.
  [3]  邹宏如,敖洁,李铁明.印度科技人才培养及其启示[J].贵州大学学报,2006,(7):117-121.
  [责任编辑 吴高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79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