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麦蚜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小麦种植区在小麦生长中后期普遍出现小麦麦蚜的危害,造成了小麦大幅度减产。严重麦田减产达10%~20%,如果不能及时防控麦田减产甚至达到50%,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都很大。文章主要研究了小麦蚜虫的发病特点及危害规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关键词】小麦 小麦蚜虫 病虫害 绿色防控技术
  我国小麦种植区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出现小麦麦蚜的危害,麦蚜的发生造成了小麦大幅度减产。严重麦田减产达10%~20%,如果不能及时防控麦田减产甚至达到50%,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都很大。小麦蚜虫分布极广,几乎遍及各地小麦种植区。以成虫、若虫吸取小麦叶片汁液危害小麦,蚜虫排出的蜜露遍布小麦叶片上,严重地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前期危害可造成麦苗发黄,影响生长,后期危害被害部分出现黄色小斑点,麦叶逐渐发黄,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造成小麦严重减产。本文通过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基本上查清麦蚜危害的种类,习性、危害规律及优势虫种,查清了主要天敌种类以及环境因素对麦蚜发生数量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1研究采用的方式方法
  研究采取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法,从12月1日开始到5月25日结束,系统调查3天一次,大田普查10天调查一次,调查内容为小麦麦蚜的种类、危害株率、百株虫数,记载其活动时间及其生物学特性。在小麦蚜虫发生时处理进行常量喷雾,要求喷雾均匀一致,不重喷、漏喷,空白喷等。喷药期间确保天气良好。施药调查法:施药前调查蚜虫及主要天敌昆虫基数,施药后1天、3天、7天各调查一次,共调查4次。每小区五点取样,每点固定100株有蚜穗,调查固定穗上的蚜虫头数。防治麦蚜法:每点防治面积50亩,处理前每点百穗蚜虫基数不得少于500头。防治效果统计法: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虫数×处理区药后虫数)/(空白对照区药后虫数×处理区药前虫数)×100%。
  2小麦麦蚜发生及危害规律
  2.1小麦麦蚜发生的种类和习性
  麦蚜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以无翅型孤雌胎生若蚜生活。在营养不足、环境恶化或虫群密度大时,则产生有翅型迁飞扩散,但仍进行孤雌胎生。卵翌春孵化为干母,继续产生无翅型或有翅型蚜虫。卵长卵形,长为宽的一倍,约1mm左右,刚产出的卵淡黄色,逐渐加深,5天左右即呈黑色。主要有三种麦蚜发生,分别是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蚜虫不同种类危害习性不同,麦二叉蚜多在植株中、下部叶片危害,小麦抽穗后,主要在穗部危害,在各类麦田都有发生;禾缢管蚜多在植株下部叶片危害,在田间湿度大,茂密郁蔽的麦田发生。
  2.2小麦麦蚜的发生规律
  麦蚜发生于小麦的整个生长期,数量变化除受气候因素影响外,与小麦的生育期和田间管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秋季麦苗出土后,麦蚜就从其它寄主上迁移到麦田繁殖危害,尤其是早播麦田发生数量较多,12月中旬形成一个发生高峰,以后而随着气温逐渐降低进入越冬状态。春季小麦返青后,越冬后的麦蚜就开始活动繁殖,一直到小麦抽穗,蚜虫数量缓慢上升;小麦抽穗到灌浆,麦蚜数量开始快速增长;小麦灌浆开始到结束,这期间小麦的营养条件最适于麦蚜的繁殖生长。数量急剧增长,有时几天内百株蚜量从几百头达到几千头,甚至上万头,是蚜虫危害最重的时期,也是造成小麦严重减产的时期;小麦灌浆结束后5~6天内麦蚜数量迅速下降。
  2.3小麦麦蚜的危害症状
  麦蚜在小麦苗期多集中在麦叶背面、叶鞘及心叶处;小麦拔节、抽穗后,多集中在茎,叶及嫩穗上刺吸为害,吸取汁液使叶片出现浅黄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穗期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对产量影响较大。另外,麦蚜还是传播植物病毒的重要媒介昆虫,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病危害最大。
  3小麦麦蚜的绿色防控技术
  3.1小麦麦蚜的绿色防控指标
  小麦蚜虫从小麦返青就开始发生,到小麦抽穗扬花前,始终处于缓慢增长期;在小麦扬花后,发生量急剧上升。如果在小麦扬花前认真防治一次,蚜虫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基本上可以控制整个生育期的蚜虫危害。同时还可以兼治小麦吸浆虫。这个时期小麦尚未长到正常的株高,防治起来也比较容易,防治效果好。苗期只要每平方米有麦蚜30~60头就要进行防治。孕穗期当田间有蚜株达l5%~20%或平均每株有蚜虫l0头左右就要及时防治。田间百株蚜量达1000头以上,益害比(天敌∶蚜虫)低于1∶150时,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耳霉菌等药剂喷雾防治。4月下旬到5月中旬这段时间内,只要达到防治指标百穗蚜量500~800头即可以进行防治。
  3.2小麦麦蚜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3.2.1农业防治
  播种前要实施清洁田园、增施腐熟粪肥、深翻土壤、平正土地、优化农田环境;在小麦的种植前期,整地时要仔细,优化田间环境,创造良好的小麦生长环境,不给病虫害以可乘之机。选择抗、耐病虫良种,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适期晚播,做到精量、足墒下种,培育壮苗,提高小麦自身抗病能力。农户要合理布局小麦的播种时期,以此来减轻蚜虫危害,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晚播,并定期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
  3.2.2生物防治
  注意保护利用天敌防治麦蚜。当田间天敌与麦蚜比大于1:120时,一般天敌可以控制其危害;当防治适期遇风雨天气时,可推迟或不进行化学防治,当百株蚜虫量达到防治指标,益害比小于1:120时,应选择施用对天敌没有杀伤力的农药(如20%百蚜净60ml、40%保得丰80ml、25%金迪乐60ml、2%蚜必杀80ml),以扩大天敌的控制作用。
  3.2.3化学防治
  拌种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400克拌小麦种100㎏,选择对麦蚜高效、对天敌影响较小、对人畜低毒的药剂(如20%百蚜净60ml、40%保得丰80ml、25%金迪乐60ml、2%蚜必杀80ml)。如果在小麦灌浆期蚜虫发生量较大,可以施用一些复配制剂(如5%力克50ml、3%劈蚜60ml)。小麦灌浆期植株已长到正常的株高,通常不容易打透,用2.5%氯氟氰菊酯、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啶虫脒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可与其它杀虫剂混合施用,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后均匀喷雾。如发生较严重,每桶水再加-包l0%的吡虫林混合喷施。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可加入磷酸二氢钾或稳多收等保花保果类的微肥混合喷施,促进子粒成熟饱满,增加产量。针对性喷雾和飘移性喷雾也可达到省工省时、喷药均匀、底上透喷、不漏喷,防治效果更佳。
  4结果结论
  要想全面防治小麦蚜虫就要加大农业综合绿色防控力度,防治要早,要及时,要生态化环保化。减少药剂的施用量与施用次数,不仅降低了防治成本,还能保护蚜虫的天敌。施药范围要均匀和全面,施药流程与防控技术要规范,防治田间蚜虫的蔓延。做到及时监测麦田中的蚜虫发生动态,并结合田间实际情况,早预报早防治,做到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全面落实防治工作责任制,相关技术人员应进村入户,对农户进行蚜虫防治工作的技术講解,让农户在实际的防治工作中保证质量与效率,选择适宜天气,对蚜虫蔓延趋势较强的田块及时进行施药防治,确保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肖玉辉,周艳,张海霞.浅论小麦春季生长阶段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J].基层农技推广,2015(1):133~135.
  [2]王美芳,杨会民,刘进前,等.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抗蚜性鉴定及蚜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4):16~20.
  [3]玛伊努尔?吐尔孙.小麦蚜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中国农业信息,2016(11):80~81.
  作者简介:梁海霞(1973-),女,山东郓城人,高级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81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