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麦蚜虫的危害及综合防治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麦蚜虫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害虫,分布极广,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不仅造成小麦减产,而且严重破坏小麦的营养品质。探讨小麦蚜虫的综合防治策略,提出综合采用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形成科学合理的小麦蚜虫防控体系,以持续控制小麦蚜虫,保证小麦产量、质量,促进小麦生产。
  关键词:小麦蚜虫;危害;综合防治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常年种植面积占到了全国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随着小麦种植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我国小麦的生产水平稳步提升,与此同时,病虫害成为阻碍小麦栽培发展的重要因素,极大的影响了小麦生产的产量及质量。其中,小麦蚜虫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害虫,分布极广,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不仅造成小麦减产,而且严重破坏小麦的营养品质。探讨小麦蚜虫的综合防治策略,在提升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小麦生产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小麦蚜虫的危害
  小麦蚜虫又名腻虫,属同翅目,蚜科,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该害虫主要通过吸取寄主的汁液,大量汇聚于小麦的叶片、茎杆、穗部等部位,影响小麦植株的呼吸及光合作用,阻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小麦蚜虫还是小麦黄矮病、黄叶病等病毒病的传播媒介,造成小麦减产,致使小麦面粉中诸如氨基酸、粗蛋白、维生素等营养含量下降。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新的小麦品种得以不断引进,小麦种植的密度不断加大,各类农药化学广泛应用,小麥蚜虫的发生面积也逐年扩大,其危害程度也日趋严重,造成小麦减产10%—20%,大发生年份甚至超过30%。根据蚜虫分布部位的不同,小麦蚜虫主要分为四大类,即:麦长管蚜、禾谷缢蚜、麦二叉蚜、和麦无网长管蚜,其中麦长管蚜在全国麦区分布最广,以山西省静乐县为例,麦长管蚜在全县麦区均普遍发生,也是静乐县麦蚜种群的防治优势种。麦长管蚜为草绿色长卵形,其腹管呈长圆筒形,其前期主要集中在小麦植株的上部及叶片的正面,后期则主要汇集于小麦穗部,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小麦的麦叶、麦茎、麦穗汁液,致使受害植株出现黄白色斑点,分蘖减少,甚至是叶片变黄,全株枯死,产量及质量降低。
  二、小麦蚜虫的综合防治策略
  对小麦蚜虫的防治可综合应用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形成科学合理的小麦蚜虫防控体系,实现持续控制小麦蚜虫,保证小麦产量、质量的目的。
  1.农业防治
  所谓农业防治,就是利用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不用药,或是少用药而防治病虫害的目的。针对小麦蚜虫的农业防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调整作物的布局,将小麦与其他农作物进行轮作,并在小麦收割后尽快用旋耕机或圆盘耙予以浅耕灭茬,结合深翻土壤,将麦田自生的麦苗和各类杂草清理干净,从改善麦田的环境入手,创造不利于小麦蚜虫生存的条件,从而起到抑制小麦蚜虫危害的效果。二是选用抗病强、耐病高、抗虫的优质小麦品种,增强小麦的抗病抗虫能力。还可适当选用早熟的小麦品种,因其生长发育较早,在小麦蚜虫的生长旺盛期来临时,小麦已接近成熟,以此减轻甚至避免遭受小麦蚜虫的危害。三是合理安排播种时间,适当提早播种或是推迟播种,使小麦抽穗成熟期得以相应地提早或是推迟,避开小麦蚜虫发展的旺盛期,从而减轻来自小麦蚜虫的危害。四是合理进行施肥灌水,改善麦田的生态条件,对于土壤湿度较大的地块,或是在雨后,应注意做好清沟排水工作,防治发生渍涝滋生小麦蚜虫病虫害。
  2.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即使用化学药剂消灭、防治病虫害,是最为快速、最为直接、最为简便且最为有效的防治小麦蚜虫的方法。使用药剂防治小麦蚜虫,可通过药剂拌种和适时施药两种形式开展。药剂拌种即用不同药剂对小麦种子进行拌种或包衣,以提高小麦种子的抗病虫能力,增强种子活力,补充营养元素,减轻播种后的病虫害。当前大多麦区播种都会采用药剂拌种,在施行药剂拌种时需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把握好药剂的用量,防止因用量过大引发的小麦出苗推迟,生长速度减慢,甚至是缺苗断垄等现象。适时施药则选择小麦蚜虫大发生期及小麦关键生长发育期施用化学药剂,以达到快速有效消灭病虫害的目的。小麦蚜虫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长繁殖,一般来说,当温度达15~25℃,且相对湿度达40%~80%,则是小麦蚜虫生存繁殖的有利条件,而春季的温度湿度适宜,正是小麦蚜虫大发生的时期。从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来看,其抽穗前蚜量增长缓慢,抽穗后蚜量急剧上升,灌浆期至乳熟期蚜量达最高峰,灌浆期间蚜害对小麦产量损失最严重,因而我们可在小麦开花初期、扬花末期及灌浆初期使用药剂及时防治小麦蚜虫。可选用的药剂包括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 500 倍液、2.5%保得乳油2 500倍液、25%快杀灵乳油1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5%高效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药剂的使用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轮换使用,避免因长期单一用药引发的小麦蚜虫抗药性。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即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方法,其优点在于不污染环境,前景广阔。小麦蚜虫有许多种类多样、数量较大的天敌,包括瓢虫、草蛉、食蚜蝇、草蛉、花蝽等昆虫,蚜茧蜂等寄生性天敌,这些天敌在麦田分布广泛,对小麦蚜虫种群具有较为显著的控制作用。当天敌数量和小麦蚜虫数量比例达到1∶150以上,可有效防治小麦蚜虫害,无需用药便可将麦蚜控制在防治目标以下。在实际的小麦栽培过程中,需注意科学用药,尽可能地减少或改进用药方法,选择对小麦蚜虫天敌安全的药剂,避免杀伤天敌,必要时,还可人工助迁或释放天敌,起到有效控制蚜虫的效果。当前诸多专家学者也在积极研究天敌对小麦蚜虫的抑制和控制办法,为使用生物防治小麦蚜虫提供了更广的思路和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司晓丹.小麦蚜虫的发生与防治[J].种业导刊. 2013(08).
  [2]张秀平,王立功,冯雯杰,朱跃文,孙金霞,李红梅. 不同施药方法防治小麦蚜虫防效的对比试验[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06).
  [3]梁永强,张颖.小麦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方法[J]. 农民致富之友.2017(20).
  作者简介:王艳清(1982.04-)女,汉族,助理农艺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87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