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黑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金融支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为针对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的成功转型,在中央1号文件中指出要首先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电子商务依靠“互联网+”思維成为精准扶贫的有效工具。2017年,黑龙江省生产总值(GDP)达到16199.9亿元,比上年增长6.4%,增幅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65元,远远低于城市。黑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较为缓慢,其对应的金融支持力度较为欠缺。支付环境不健全、银行服务网点覆盖率不足等多种现象正阻碍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研究黑龙江省农村电商金融支持的现状,深入实际,对农村电商金融支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并提出对应措施,促进黑龙江省农村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村电商 黑龙江省 金融支持
  大多数学者对农村电商的金融支持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研究农村金融对经济影响的方面,王劲屹(2018)通过建立VEC模型,证实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在研究影响农村地区信贷配给不平衡的因素中,承前、陈家铮(2018)通过利用交易费用建立农户—银行决策模型,认为农户的收入和受教育水平会严重影响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李哲、李理(2009)认为银行的的传统信贷制度严重忽略了贷款者的要求,繁冗的手续和利润最大化都阻碍了农村信贷的发放。
  农村金融在实施时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信息不对称,谢伟杰(2013)通过研究,认为信息不对称较低了融资的效率。
  一、黑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金融支持的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电子支付的普及度不高且支付环境建设水平低。在农村区域开展非现金支付业务相对较困难。一是农村地区经济的落后阻碍了金融服务的发展。农村的经济处于落后阶段,且交易成本高于收入的现象极大地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二是金融机构在农村的服务网点建设不足阻碍了农村的非现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由于农村地区存在远距离和人口较为分散的缺陷,大多数商业银行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会减少农村地区的服务网点建设。三是农民对非现金支付方式的接纳度较低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可知,人们对于现金的需求主要因为其较强的流动。而农民的文化素养相对低下,对新鲜的事物接受时间较为漫长。现金比其他金融产品更易使农户获得效用。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的复杂操作也制约了支付服务的发展。
  近年来,中央银行哈尔滨分行为积极响应“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方针,组织省内各个金融机构多措并举,逐渐扩展农村银行业务市场的规模,积极开展农户银行卡的特色服务和助农取款等项目,鼓励和引导各大金融机构在缺乏金融服务的经济贫困县和农村建立金融服务站点,积极扩展农村金融服务内容。并支持农户使用非现金方式结算,增加银行卡与国家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的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工作的契合度。将支付服务传递到农村,搭建了便农的“支付绿色通道”。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农村人均持卡量达1.37张,农村共布放ATM3515台、POS20957台、电话POS37324台,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行政村覆盖率87%。
  在信贷方面,黑龙江省正扩大发展。2017年末,黑龙江省银行业涉农贷款额达8518.3亿元,占各项贷款额的43.8%,为黑龙江“三农”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且黑龙江银监局正积极推动建立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截止2018年2月末,信用保证基金规模已达5.50亿元。而且黑龙江省联社贷款余额既稳步增长,又细化支持。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黑龙江省农信社支持各类农民合作社31611户(个),余额达48.15亿元,其中,支持种植专业合作社34.09亿元,养殖专业合作社6.53亿元,农机专业合作社7.51亿元,促进了各领域、各类型专业合作社协调发展。
  在金融服务发展中,黑龙江省财政局创建财政补贴资金质押放大贷款机制,对1321户种粮大户(合作社)和10.97万农户发放粮食补贴质押及组合贷款72.8亿元。推进农业保险扩面、转制,拨付保费补贴7.5亿元,种植业承保玉米等四大品种5754万亩,保险公司为52.2万农户理赔7.8亿元。实施财政奖补政策,对121户县域金融机构嘉奖1.1亿元,激励省内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长77.9亿元,增幅达32%。对18户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补助4265万元,拉动贷款发放33.4亿元,同比增长66%。
  二、黑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金融支持面临的主要问题
  1、银企信息不对称
  根据是否符合法律,我们将投融资分为非合法融资和合法融资。其中非合法指在农村电商融资中处于违背法律法规的活动。而合法指在农村电务融资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活动。而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非合法金融组织和合法金融组织之间存在差异。农村电商是电商中的一种新兴行业模式,它主要以农业(农民)作为服务对象,通过流通城市的工业品和农村的农产品(初级加工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电子商务是依托互联网发展的一种新兴模式。由于合法的金融组织机构在对农村电子商务进行投资时常会认为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的综合素质偏差;投资风险较高,并缺乏贷款人的相关可靠信息。因此,合法的金融组织机构就不会将资金贷放给农村电子商务的相关业务,从而导致农村电子商务出现资金短缺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参与农村电子商务的农户在多次向合法金融组织机构申请贷款被拒绝之后,便会丧失继续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信心,从而便会考虑民间的非法金融组织,而民间的非法金融组织会加大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成本和风险。各大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时会根据贷款人相关的征信记录,还款能力,个人素质等信息来决定是否贷出款项。由于农村电子商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村人口,且农村更难以获得相关的信息,从而导致金融组织机构不能合理有效分配资源。
  2、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全
  中国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结构,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表现尤其明显。黑龙江省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快,但仍是一种粗放型的自然发展状态。管理手段和运输生产方式仍处于落后状态,存在效率低下的状态,阻碍了黑龙江省经济的大力发展。黑龙江省地处最北部,其运输距离和寒冷的气候阻碍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截止2016年底,黑龙江省公路总里程164502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4350公里,一级公路2393公里,二级公路11552公里,三级公路34321公里,四级公路85896公里,等外公路25990公里。黑龙江省的公路发展情况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道路建设的不完全导致了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处于信息封闭式状态。商业银行通过营业网点,ATM机,网上银行等方式办理业务获取利润。而远距离会增加各大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营业网点的成本,降低经营收益,从而阻碍了偏远农村地区营造健康的支付环境。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快速发展,支付宝、微信、网上银行等新兴平台让我们的支付逐渐向电子支付转变。互联网是电子支付方式的基础,黑龙江省正面临着网络设施建设不完全的问题。截止2018年3月农村固定电话用户达48.9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9%全省移动电话用户合计3719.8万户,约占总人口的97.0%,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714.7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达2842.3万户,约占总人口的74.2%。   3、支付环境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首先,农村存在支付结算业务落后的问题。农村的金融营业厅的覆盖面较少,且农村大多数金融营业厅为信用社、农商行等规模较小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城市营业厅中的电子商务汇票业务系统、相关支付系统等尚未完全推广到农村,不能为农村电商提供及时、安全的非现金结算服务。其次,很多偏远农村存在相关金融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农村居民利用POS机、ATM机完成的相关业务的次数较少,商业银行手续费收入远不足以支付机器设备的维修费用,这严重消减了各商业银行在农村投放银行卡受理设备和自助设备的积极性。大多数农村只构建了助农取款服务点、便民网络服务点,并提供水电费代缴、银行卡转账等基础性金融支付服务,不能全面满足农民的支付服务需求。三是农民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使用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的次数较少。农村区域相关互联网设备覆盖率低,严重阻碍了农村居民使用线上支付和移动终端支付。导致非现金支付工具便捷的支付、转账功能在农村地区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4、相关农村电子商务的金融产品较少
  商業银行信贷具有严格的要求,而农村电商普遍存在时间短、周转快、网销资金额度小、成本低等特点。这要求各大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农村电商的特点设计出对应的产品,开通特殊的绿色审批通道,以此满足大多数电商客户的贷款需求。但由于现在传统商业银行存很多诟病,制约其创新能力,尤其在大型传统商业银行中各农村分行自主权特别小。
  5、传统信贷模式制约其发展
  首先电商的承贷能力受不动产抵押物不足的制约。合法金融组织机构的贷款具有轻信用、重抵押的特点,而农村电商一般只需要拥有售卖的商品和一台电脑。因此农村电商不能提供有价值的抵押物。其次农村电商联保空间不大。目前农村存在组织性差、互相监督的社会条件消失等不良现象。当周围出现了违背诚信的现象,大多数农民会产生消极情绪,并逐渐降低诚实守信的意识,熟人社会也慢慢变为了相互包庇,集体逃债,增加了联保体的清收难度,也消磨了金融组织机构推行联保贷款的积极性。
  三、黑龙江农村电子商务金融支持发展对策建议
  1、提高银企间信息透明度
  银企间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客户融资难的主要原因,银行和企业作为两个独立体,完全无法做到信息的透明化,但我们可以根据相应的措施提高信息的透明度。首先,严格要求各农村电商客户以征信系统为标准,履行相关条例。征信系统会收集到每个客户的全部经济活动,并依据客户的经济活动为他们的诚信程度打分。这就可以大大地降低各大银行在收集信息时所用成本。其次,经营农村电子商务的客户应该加强自己店铺的经营,完善店铺的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客户在融资时,各大银行首先考虑的因素。它决定了店铺的经营状况和客户的还贷能力。但财务信息的真假是每个银行必须要认真审核的。最后,各大商业银行在对客户实施贷款时,应该根据贷款数量的大小来决定自己是否加大信息采集的范围。对于贷款数额较大的客户,商业银行应该将信息波及的范围扩大,比如:可以通过与店铺的上游(供给商)和下游(销售商)进行沟通获取客户的个人相关信用信息。
  2、健全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基础
  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要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首先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企合力,共同作用。企业具有专业性,在农村电商发展中提供专门的技术及人员。政府应合理策划农村电商的建设布局,加大相关的信息化建设的总投资,依据各地区对电子商务建设的需求,按照各地区道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进行有计划的合理采购相关的基础设备。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相关企业和各级政府进行共同的投资,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基于农民的需求来及时提供相关的实用的农业信息。第二政府和企业应该合理利用现存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资源,增产节约,突破资金短缺的限制。第三实时免费为农户提供农业相关的信息服务第四利用相关运营方式和新的投资机制来充分激发企业和各级政府参加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五把农业信息工程建设纳为“政府网络”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3、加强支付环境建设
  大力支持农村支付服务网络建设,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优质的支付环境。首先建设健全的支付结算网络。引导各商业银行依照农村的业务需求和地区经济的实际情况,在农村电商密集区域增设服务网点及分支机构,完善相应的各种支付方式。其次加快建设农村支付结算的步伐。催促各大商业银行加快助农金融服务网点的健全,依托物资商店、农村小超市等各种公共服务场所,建设便民取款和惠农网络服务点,逐渐加大移动 POS机、POS机、转帐电话和ATM机的普及力度。最后大力宣传支付产品知识。金融机构需创造良好的支付结算环境,向广大农民宣传和解说支付工具的使用方法、风险防范意识、收费标准等知识,努力加大非现金支付产品在农村的使用频率。
  4、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商业银行应完善各贷款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管理方式和信息审核机制;正规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农村电商金融需求的变化、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工具设计金融产品。并大力发展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业务,推出“网上预约”、“网上申贷”等服务,简化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
  5、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扶持作用
  政府应对商业银行实施政府贴息贷款,大力支持资金短缺的农村电商客户;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的农村电商信用环境。政府部门需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打造良好的农村电商信用环境。拓宽农村电商融资渠道,减少对传统贷款的依赖。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为农村电商提供资金支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81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