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经济论文  > 
  •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因素、质量及效果研究综述: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因素、质量及效果研究综述: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叶陈云 叶陈毅 姜玲玲

  【摘要】  作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一直是国内外资本市场企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关键与核心问题,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重要理论研究热点课题,也是我国公司制企业理解和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综合价值创新与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理论基础与源动力。文章主要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的影响因素、披露质量和披露效果等三方面问题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梳理,概述与归纳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特征与不足,并提出了我国学者未来进行类似领域研究的启示与可能的探索方向。
  【关键词】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披露质量;经济后果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5-0068-04
  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监管部门、投资者、社会组织等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方而言,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领域的研究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国内各类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也有助于深入了解有关经营绩效领先的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动机和策略性行为,进而为我国上市企业制定合理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法规或投资策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与合理解释企业伦理行为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及可靠的经验证据。本文主要针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质量状况和经济效果等方面已有文献进行回顾与评述,以期进一步为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体系的完善提供更充分的研究资料与研究依据。
  一、企业信息披露影响因素、质量与效果等文献回顾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状况
  1.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国外研究概况。
  (1)企业宏观环境层面影响因素研究。企业宏观环境层面研究主要探讨一国法律、文化、政治与经济等宏观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在法律因素方面,Friedman(1970)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生产决策中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如何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运用其资源参与经济活动以增加利润。Patten(1991)、Gray&Vint(1995)认为遵守信息披露法规是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动因之一,并从法律的角度提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监管与立法,以更好地保证和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真实性。Hope(2003)对权利等级观念、投资者风险厌恶等文化因素对企业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影响企业信息披露的众多因素中,法律并不能替代文化,并且随着信息环境的丰富,法律制度因素对公司披露水平的影响存在减弱趋势。Haniffa & Cooke(2005)通过对企业的管理者发放调查问卷,对马来西亚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进行了文化和治理因素的影响研究。
  (2)企业利益相关方层面影响因素研究。Ultmann(1985)提出社会责任报告的作用、内容及评价等要结合政治利益与冲突的环境来分析,并将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到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及其信息披露行为的预测和解释方面,构建了一个全面完整的社会责任理论框架模型。该框架包括两个重要维度:利益相关者的力量越大,则其对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要求越被重视,即企业更加倾向于向关键利益相关者披露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企业战略态势(strategic pos-ture)越积极,则利益相关者越期望企业能够披露其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在此理论框架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目的在于缓解与利益集团的冲突。对于法律诉讼成本动机,Patten(1991)、Gray&Vint(1995)发现当公司所在行业要面对环境污染、法律诉讼等困境时,会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Tilt(1994)通过问卷调查了澳大利亚所属的146个组织,结果发现特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有更多的要求权,并认为当前企业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还远不能达到其要求。
  (3)企业自身微观层面影响因素研究。Basu & Palazx(2008)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外部压力的结果,更是组织内在本质的体现,否则难以解释面对政府、社会压力、竞争对手时为什么公司反应不一样,以及为什么有的公司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做的更好。有关企业层面的研究一般是从微观上揭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目前主要基于公司披露动机和公司特征两个视角展开相关的研究。对于前者例如对于资本市场交易动机,Lang & Lundholm(1996)、Healy et al(2001)的经验证据表明,有再融资需求的公司有更多的动力自愿披露有关公司财务和企业发展前景的信息,其中也包括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对于股权报酬优化动机,ICF Kaiser咨询团队(2004)调查发现,环境标准得分高的公司会有较低的股票风险,企业可以通过改善环境绩效使股价增加5%。对于管理者信号,Walleretal(2009)通过对全球最大的六家广告上市公司2004年的年报分析,发现相对于传统的财务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日益重要,众多公司都将其看成是进行公共关系的重要战略工具。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往往是选择性的自愿披露且通常是正面的,具有信号传递的作用,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已经有许多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验研究也证明了公司的信息披露通常与公司本身的特征有关,这些特征变量通常包括公司业绩、公司规模和所属行业、公司财务风险等。从理论上来说,与政府股东、债权人、环境组织以及社区组织等利益相关者保持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的经营与发展,降低包括财务风险在内的公司风险。那些社会责任表现较差的公司较有可能会面临政府的罚款或者法律诉讼,而且其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较差,进而给公司的稳定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投资者也会将其看作是高风险的投资对象。因此,财务风险高的公司更倾向于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以便于同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相当一部分实证研究发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风险负相关的证据。   2.企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得益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增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已成为我国一个新的实证研究热点。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信息披露法律、法规还在完善当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还在试验和建设当中,因此目前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并不多,大部分针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李正,2006;沈洪涛,2007;马连福、赵颖,2007;沈洪涛和杨熠,2008;杨春方,2009)的研究都主要集中于公司特征对信息披露的影响,如公司规模、公司所属行业、负债水平、盈利能力等,很少涉及公司披露动机、企业文化伦理驱动等方面的研究。
  (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已形成了多种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衡量方法,这对实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稳健性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社会责任披露质量的指标度量方面。
  1.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国外研究状况。有关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衡量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种:基于年报内容分析的衡量法;基于专业机构数据库的衡量法;基于声誉指标的衡量法和基于问卷调查的衡量法。(1)基于年报内容分析的衡量研究情况。Abbott和Monsen通过对财富500强公司的年度报告中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分析,得到了SID(Social Involvement Disclosure)指数,认为指数越大,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数量越多,信息质量也越高。Hess则从法律的角度提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监管与立法来保证和促进真实性披露。(2)基于专业机构数据库的衡量研究。目前全世界有几十家专业评价机构向政府监管部门、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专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评估报告或评估指数,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由Kinde,Lydenberg &Domini在1990年5月创立并开始应用的KLD指数。KLD是一个包含1 000家以上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相关信息的数据库。该指数的筛选准则所考虑的指标有八类,包括员工关系、社区关系、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少数民族和妇女、核能、军事削减和南非问题,这八类指标构成了一种企业社会责任多维评价体系。(3)基于声誉指标的衡量研究。此方法是用社会声誉指标来测量企业的社会责任,其中以Moskowitz(l972)建立的声誉指标和1992年版的《财富》杂志声誉指标应用较广泛。(4)基于问卷调查的衡量研究。此方法首先是把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模型各维度加以量化,通过对每个维度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题项编制出问卷,然后向被调查者例如商学院学生、会计专业人士发放,以调查他们对企业社会责任各个维度的感知,最后依据各维度相关题项的分值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Aupperle,Carroll & Haffield(1985)以Carroll(1979)提出的四责任模型(即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责任)为理论基础,采用科学的问卷设计程序编制出企业社会责任调查问卷并进行研究。
  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国内研究状况。国内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如沈洪涛、金婷婷(2010)对上市公司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采用三值打分法;研究发现信息披露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一致性,尤其是在信息披露数量提高的同时,披露的质量并未有相应的提高。宋献中、龚明晓(2011)采用内容分析法并基于信息质量特征的概念框架对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质量和决策价值评价,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信息质量水平和决策价值较低。李正(2015)则以2010—201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80家上市公司发布的专门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采用三值法对报告进行内容分析和整体质量解读,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公司披露内容不完整、不真实。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经济效果(后果)国内外研究现状
  1.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果的国外研究状况。目前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资本市场效应,即对公司资本成本和投资者决策价值的影响。对于前者尽管从理论上来说,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会对资本成本和交易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究竟是会增加还是降低资本成本,实证研究结论并未取得共识。Verrecchia(200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能会扮演着与财务信息披露类似的角色,即通过信息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减少估计误差来降低资本成本。但也有学者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Richardson &Welker(2001)以加拿大324家公司为样本,运用KLD指数法来测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水平,他们认为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能够减少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预测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从而降低权益资本成本。
  2.关于社会责任经济效果的国内研究状况。国内涉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研究成果较少。在仅有的几篇相关文献中,陈玉清和马丽丽(2005)检验了市场对全部A股公司2003年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反应,发现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不关注,也就是说,资本市场对此类信息的需求不强。宋献中、龚明晓(2006)使用会计专业人士来代替投资者,向参加2010年度中国会计学术年会的会议代表共发放问卷243份,回收有效问卷59份,结果发现公司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决策价值和公共关系价值都不高,其中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公共关系价值显著大于决策价值,而强制性披露信息的决策价值大于公共关系价值。朱松(201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含量可能影响消费者和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对其的市场评价,进而间接影响企业期终的盈余信息含量。不过,李姝等(2013)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企业责任报告的质量整体较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降低权益资本成本没有显著作用,应理性看待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效应。   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质量与效果等研究评述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范围在扩大、研究层次在深化、研究方法在改进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后果及质量等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不少新颖的研究观点,可以说研究范围已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因素、后果、质量等方面开始扩展到社会责任的市场效应、社会文化等视角,研究方法由依靠相对单一的规范或实证研究状况发展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并存共生的局面,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相关理论研究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不过,客观而言,由于在研究环境或市场背景、研究经验、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国内学者就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因素、动机、效果与质量水平方面研究得出的相关结论确实存在某些缺陷与局限,有待于未来在对社会责任的相关论题进行深入研究时保持客观的、全面的思考視角,谨慎地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切忌盲目照搬,充分增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二)国内学者正在逐步弥补国外研究的缺陷,研究质量与水平在逐步提升
  总体来看,国内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包含了基于资本市场的经验研究、问卷调查法、实地研究和比较分析法等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也为我国制度背景下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证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一些好的思路。但也存在一些研究的局限性:(1)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机制分析的系统化理论框架,多数研究只是就单个或部分因素考察其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忽略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会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研究结果的代表性降低。(2)多数实证研究都没有意识到控制样本的“自选择偏差(Self-selection Bias)”,也没有对变量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处理,使得研究结论缺乏稳健性和可靠性。(3)衡量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效果的方法存在缺陷,而相关研究采用数量代表指标与数据取样的选择令人质疑。(4)国内学者较少研究CSR信息披露经济后果,比如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资本成本、财务绩效与现金流量等经济指标产生影响的机理与程度,较少采用基于我国现实基础上的数学建模,多习惯于模仿和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范式。
  (三)衡量与评价CSR信息质量研究范围不足、深度不够
  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等研究相比,国内学者在CSR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方面仍然比较滞后,存在探索范围不足与剖析深度不够等缺陷与问题。如多数国内学者仍然以传统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为研究对象,将对CSR信息披露的研究集中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未形成规范化的CSR信息质量评价方法、未根据信息本质去研究CSR信息质量、未能满足公司不同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条件与要求。
  三、启示与未来研究趋向
  与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相比,我国的财务会计理论研究者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绩,但在许多相关研究方面还存在较明显的差距,一些研究领域较少涉及到。因此,笔者提出未来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经济效果及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的研究启示与后续可能的探索方向。
  (一)有必要继续向更加宽泛的领域进行拓展
  目前国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在质量与数量方面均与国外先进CSR理论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在研究内容和层次方面还有待于深化。如在对CSR与投资者保护功能的互动效应研究、公司伦理环境因素与投资者保护研究、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方式与审计监督、低碳环境下会计及其CSR信息披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
  (二)未来应加强对国家和行业层面CSR信息披露规制体系的构建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制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构成部分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监督方面的规制与约束体系,因为审计监督是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实际履行的重要保障途径。因此,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大对我国有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审计监督评价方面的理论研究力度,应继续不断地、深入地拓宽新的研究领域与更新研究观念,在具体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上也应更加细化、多元化,应该积极吸收国际上相类似科研领域的先进研究理论与方法的经验,时时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前沿理论与新思想,才有可能使得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理论基础、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呈现出丰富多元、生机勃勃的时代特征。所以,未来的企业社会责任及其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的研究,务必注意结合我国企业生存的特定地域环境、制度安排、市场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改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涵边界、改革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的测度方法,对数据类型挖掘、回归模型设定等定量化技术性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与应用,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理论体系是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Z
  【主要参考文献】
  [ 1 ] 沈弋,徐光华,王正艳.“言行一致”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J].会计研究,2014,(09).
  [ 2 ] 王新,李彦霖,李方舒.企业社会责任与经理人薪酬激励[J].会计研究,2015,(10).
  [ 3 ] 陈丽蓉,韩彬,杨兴龙.企业社会责任与高管变更交互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15,(08).
  [ 4 ] 陈峻,杨旭东,张志宏.环境不确定性、企业社会责任与审计收费[J].审计研究,2016,(04).
  [ 5 ] 钱明,徐光华,沈戈.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会计稳健性与融资约束[J].会计研究,2016,(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59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