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排行榜在高校院系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建构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排行榜是高等教育外部评价的典型代表,院系目标考核是大学进行内部评价的管理工具,二者都是对办学水平和质量的评估。高校建立和完善院系考核体系工作中,大学排行榜是确定考核内容、选取末级指标、分配指标权重等关键步骤中的参考工具。应用过程中,高校应以自身校情为基础,充分分析排行榜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制定科学合理的院系考核指标体系。
   关键词:大学排行榜;院系考核;指标体系
   高校在校-院二级管理框架下,制定考核方案,建立指标体系,对学院等校属二级单位下达目标任务,并对其周期内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是二级管理的有效手段。大学排行榜是指在一定标准下建立指标体系,对大学办学综合实力或某一方面工作的成效、声望等指针进行分解和量化,加权后形成并公开的得分、排序及评价体系,是直观评估大学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大学排行榜是高等教育外部评价的典型代表,院系目标考核是大学进行内部管理的评价工具,二者评价主体不同,但实质上都是对高校办学情况的评估。刘军山等提出,高等教育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其实施就是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应用过程。无论是外部评价还是内部评价,其结果都依赖于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院系目标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第一、全面性和重点性相统一。探索建立院系考核方案和指标体系,往往是处于事业发展和攀升阶段的高校完善内部管理、推进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对这一层次的高校来说,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就是对整体办学工作的梳理。指标选取上覆盖全面,有助于二级学院进一步理清工作框架、规范管理,发挥考核的约束作用;考核重点突出,有利于学校通过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精确、有效地落实发展部署,实现有针对性的突破,符合高校提升办学水平的事业发展需要。
   第二、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统一。学校内涵建设涉及面广,要求复杂,考核指标制定工作中的科学性、合理性是核心要求。指标体系一方面要符合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工作逻辑,一方面要有充分的现实依据,既体现学校发展要求,又兼顾学院实际。指标的选取还应充分考虑到工作实际和考核结果面向的人群,从考核活动效率和操作的角度出发,谨慎取舍。相关指标应当内涵清楚,评价标准清晰明确,具有可量化性;任务完成情况数据容易获取,具有可比性。建构科学合理、客观性强、量化程度高,清晰简练,数据处理和对比操作简便的指标体系。
   二、利用大学排行榜建构院系目标考核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无论是外部评价还是内部评价,指标体系有效体现实际工作内容的程度及其科学性、可行性,都是衡量评价质量的标准。大学排行榜和高校内部院系考核在本质上都是基于可量化数据对办学水平和发展状态的评价和比较,因此二者在指标体系建构的层次、内容方法,以及指标取舍和权重赋予对价值取向的体现方式上,都存在一致性。操作层面,具有一定年限的排行榜在评价指标选择、数据处理等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对考核指标体系建构具有参考价值。
   现今高校构建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工作中,最通行的做法是在自身校情实际及现有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的基础上参考其他院校院系考核相关经验。但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参考是远远不够的。一是真正全面、系统开展院系考核工作的高校数量事实上并不多。我们通过网络、电话和实地调研等方式考察了四类高校,从江苏省内“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到全国范围内省属及省部共建邮电类、电子信息类等行业特色型高校,从国内其他省属理工类高校到同行介绍的在考核工作上具有经验和特色的学校,其中真正长期开展全面的院系考核工作并拥有完整、系统考核方案和指标体系的,仅有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江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不到十所。二是资料难以获取,考核方案、指标体系等属于学校内部管理文件,相关材料不轻易进入公共领域,实地调研成本高、效率低。三是各校校情差异决定了考核方式、指标体系存在较大差异,某“双一流”建设高校院系考核共设6个一级指标,仅有14个末级指标,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仅考察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千人计划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引进这一项工作,科学研究方面仅考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情况。学校发展阶段决定了其考核指標高度凝练,任务完成难度高,这种指标体系如应用于其他层次高校的考核实践,必然出现任务无法分解,考核结果难以体现考核对象差异性等问题,难以适用。综合性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设计要考虑到评价标准的普适性,通常能够全面覆盖办学各项工作,平衡基础性指标和突破性指标,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面向公众,相关指标在数据获取和处理的可操作性也经过了检验,这与院系考核指标的需求是基本一致的。分析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在评价内容、指标选取、权重分配等方面的做法和倾向,能够为高校较好较快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框架带来一定参考和启发。
   三、大学排行榜在考核指标体系建构中的应用
   为便于考核指标权重分配及考核周期结束后评分计算,一般建立三-四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是从高校职能和实际分工情况出发形成的考核板块,通常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管理工作等;末级指标是具体的考核观测点,一项末级指标应当细化到能够针对其下达量化的工作任务,如科研项目或层次、获奖类型或名称;二、三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内涵的分类,也是对末级指标的归类,如人才培养一级指标下,一般按照教学任务、教学研究和改革、培养质量等条块将课时任务、教改项目、教材编写、学科竞赛、就业率等指标归类,主要是为了理清一项一级指标下诸多末级指标的类别,有利于指标体系整体面貌的解读和进一步权重分配的把握。
   (一)确定考核内容
   以学校和二级学院层面办学工作内容为基础,结合对排行榜指标体系设计特点和倾向的分析,凝练考核一级指标。总体来看,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评价内容存在共性。所有综合性大学排名都包含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与大学基本职能密切相关的指标;其他指标也有一定重合,如泰晤士报排名、QS排名、邱均平排名、校友会排名都有国际师资、国际学生、教学科研声誉等指标。这种共性说明大部分综合性大学外部评价指标基本能够反映高校职能。    确定考核内容过程中,一级指标要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学校在层次、类型上的特色和工作实际。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内涵建设指标毫无疑问是指标体系的主体。一些排行榜对大学声誉、国际化评价单设一级指标,体现了排名体系自身特色和排名机构关注焦点、重点,一定程度上是对教育发展趋势和热点的反映,高校在分析应用过程中需理性看待。例如,经济全球化迫切要求大学国际化是普遍热议的话题,如果一所高校经过论证,得出提高国际化竞争力确系自身当前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学校通过在院系考核指标体系中采取相同设计,设定国际化建设一级指标,能够有效向学院传导相应价值观念。如果没有对发挥相关导向作用的迫切需求,则应以简洁精练为原则,将相关考核项目按内容并入其他一级指标,无需单设一级指标。以泰晤士报排名国际化一级指标下的三个末级指标为例,国际学生比例、国际师资比例、科研国际合作,可以分别并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板块。另需要注意大学排行榜出于量化的考虑一般不设管理工作相关指标,结合高校工作实际,完整的院系考核指标体系应能够体现对党建、学生工作、日常管理的规范和考察,应当设定相应一级指标赋予一定权重。
   院系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一级指标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特色和发展需求决定是否设定国际化建设等特色指标,同时还应考虑学生管理、党建等常规工作。
   (二)选取末级指标
   末级指标覆盖全面、观测点具体而细致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对院系考核内涵建设定量指标的选取具有极大參考价值。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内涵建设方面,参考不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根据工作实际选取相关指标,是快速建构一级指标主体结构、明确考核项目的有效方法。
   以指标体系为基础的大学排名和学院考核,其本质都是定量和量化的评价。从工作的完整性和复杂性看,反映学风教风、管理水平等工作的定性指标是不可缺少的,这些指标的选取和量化是考评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学排名对相关指标的处理能为高校院系考核定性指标的选取思路和量化方法上提供一定参考。
   参照大学排名指标体系选取院系考核指标,还应特别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排行榜指标出于比较办学成效和引导学生择校的目的,在指标选择上注重指标状态和结果考察。而高校院系考核工作中应将管理、激励和约束作用相互平衡,在指标选取上应以状态指标为主、状态与变化相结合;以结果考察为主,过程和结果考察相结合。现行管理模式下,师资体现的是学校对学院在资源上的投入和分配,学院引进师资虽有一定自主权,但更多是按学校的引进计划、数量进行配备。同校舍面积、仪器设备等办学条件指标一样,引进和拥有师资情况总的来说体现的是学校层面的投入,而不是学院的工作成效和对学校的贡献,相关投入性指标是否适宜作为考核指标是值得商榷的。
   (三)设置指标权重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设置直接体现评价活动的价值取向。高校院系考核中,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是学校落实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对学院工作产生导向作用的有效工具。
   不同大学排行榜指标权重设置历来差异较大,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最具争议的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指标之间的平衡。科研水平是清晰、可量化的评价标准,相当一部分排行榜科学研究指标权重远高于人才培养指标,QS排名和泰晤士报排名科研指标权重都超过60%。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大学的使命,高校要正确看待排行榜在权重上侧重科学研究、忽视人才培养的表现,应用过程中应谨慎理性。
   高校在考核指标权重分配上要避免对排行榜指标体系的简单套用,应以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基础、发展特色和实际工作为依据,通过分类的权重设置引导学院落实发展目标和重点。
   四、小结
   院系目标考核是高校分解、落实发展目标的有效管理工具,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是考核活动调动学院积极性、创造性的前提。大学排行榜和院系考核都是对办学水平和质量的评估,这种一致性带来了排行榜指标体系对院系考核指标体系建构的参考价值。排行榜指标体系又不是万能通用的。大学排行榜在指标构成和选取上的局限性,以及同院系考核在评价目的、价值取向上的差异,要求高校在应用过程中保持审慎。在掌握校情、院情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不同排行榜在评价理念、内容和适用条件上的异同和设计的优劣,趋利避害,有所取舍,才能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从发挥考核约束、激励和导向效用,实现促进学校建设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裴云.对大学排行指标体系的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
   [2]肖鸣政.高校排名问题及其管理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4(04).
   [3]罗维东.高校院系考核评价体系的建构与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7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