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面对科研管理观念和科研管理方式的转变,对科研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科研管理;科研观念;项目管理
  在高等院校中,科研引导着高校的发展方向,科研水平反映着高校的整体实力。而科研管理在推动高校持续稳定发展中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是保障和促进科学研究活动顺利、高效开展的必需。新形势下加强科研管理对于保证高校科研活动的良性健康运行,持续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校科研管理中管理观念的转变
   (一)重立项,轻结项
  目前,高校项目种类繁多,而高校对科研实施的是量化考核管理,职称评审也是只看项目数量,而忽视项目结项质量,导致长期以来重立项而轻结项。虽然近些年情况有所转变,但轻结项的观念并没有彻底转变。有些项目立项了,但不能顺利结项,个别的项目甚至被撤项,这说明结项没有引起老师们的足够重视所致。
  (二)重理论,轻应用
  由于高校教师多以自身研究兴趣或已有研究基础为研究起点,加上高校教师与外界信息交互频率较低,或者对外部事业机构、企业机构科研需求不够重视,导致其与外界需求信息无法有效连接,从而导致科研课题研究成果与外界实际需求脱节且多偏重于理论研究。
  (三)重成果研发,轻成果转化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只有将知识、智力等核心要素与相关产业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也只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科技开发的价值,也才能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将实验室的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专门机构来运作,而这时目前高校的薄弱环节。
  (四)重数据收集,輕资源共享
  目前各高校有各种管理系统,如教学、科研、人事、后勤等部门各自有各自的管理系统,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导致资源的极度浪费和过重的重复劳动,既不利于行政管理,也不利于节省老师们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将各种资源实现共享,把老师们从各种教学科研外的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是当务之急。
  二、科研管理方式的转变
   (一)由传统型管理方式向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转变
  由于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并延续于市场经济时期,从最开始的“上传下达”到“管理即是服务”的高校科研管理方式的转变,以及现在更加关注于“协同创新”,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思想上需要增强服务意识、效益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能力上需要提高信息化素养及攻关能力。管理也由被动转为主动,引领教师和科研人员正确选题,少走弯路,避免单打独斗,形成研究合力。
  (二)由约束型管理方式向约束与激励并行的管理方式转变
  当前的高校科研管理主要是以科研成果为本的约束性管理。科研评价指标强调科研工作者必须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具体以发表科研成果的数量、等级来确定,即是以考核结果为本的。而科研活动应该追求的是质,是原创性,科研工作者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才能创作出极富创造力的科研成果。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才能激发老师们的科研积极性,使激励与约束管理构成一种有机统一体,才能真正提高高校科研活动的层次、质量和水平。
  三、新形势对科研管理工作者的新要求
   (一)加强质量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对科研成果的评价不能仅仅体现在论著的数量和刊物级别,同时要体现科研创新。对科研项目要按照关键节点设定明确、细化的阶段性目标,用于判断实质性进展,对于实施进度严重滞后或没有达到预期绩效目标的及时予以调整或取消后续支持。职称评审中体现立项和结项同等的重要性。
  (二)强化资源共享
  目前高校教师被各种表格的填报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老师们怨声载道。推行“材料一次报送”制度,实现一表多用。人事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加强数据共享,凡是已经提交过的材料,不得要求重复提供,把科研人员从报表、报销等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
  (三)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信息化时代科研管理工作者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科研管理工作者要能够判断科研工作者需要什么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有用的信息,以及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信息服务和支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96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