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内控审计的企业管理工作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经济型社会的不断发展下,部分行业发展体系也在不断变化,为满足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需以内部管理模式为主导,对企业的运营行为进行调整优化,以保证企业的运营模式可与新时代发展脚步相融合。文章对内控审计进行论述,指出内控审计下的企业管理工作现状,并通过管理模式、人才建构体系、监督职能等对管理工作的改革进行研究。
  【关键词】内控审计;企业管理
  内控审计作为一种基准型监控手段,其与企业体系、经济市场具有密切的关系,企业通过内控审计来对运营行为进行管理与监督,可有效提升企业的实际运营效率。但部分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时,易出现功能性发挥不足、审计体系不完善、规范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现象,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进程。为此,应建构合理的管理体系,以问题为出发点,将制度与发展目标相融合,以此来提升企业管理工作的改革效率。
  一、内控审计论述
   (一)控制要素
  内控审计是指企业内部的凭控方式,其可对企业的运行信息进行全方位了解,并对信息进行多维度模式下的精准分析,以查验数据信息的真实度,进而制定出相应的审计方案。企业的内控审计可对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二次控制,其以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的规范制度作为基准,对企业进行科学化、流程化的审判行为,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内控审计主要工作对象为环境治理、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交流、体制监督等。在环境治理方面,主要是以企业的运行环境(部门设定、框架结构、资源调配、文化理念、部门审计等)对经营活动的实际影响为主。在风险评估方面,是依据企业当前的运营情况进行风险评估,通过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以保证后期管理可发挥最大职能效用,提升风险评测的精准性。在活动控制方面,是对企业现有的机构评价内容、调控措施等进行效果评价,以保证各项评价模式的合理性。在信息交流方面,是指企业内部数据信息的集成模式,包括采集、分类、传递等,同时应确定数据信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实际效用,在信息反馈的模式下可深度挖掘数据信息蕴含的价值。在体制监督方面,是对企业内部各项机构的权责情况进行体制监督,确保各项环节运行的完整性,以实现科学性管理。
  (二)应用价值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通过各级管理体系的建构,可有效规范企业的运营行为、发展行为等,在管理职能的宏观调控与细则调控下,可令企业以发展目标为主体,进行高效率的发展。内控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审查基准,其对各项工作活动将起到监督作用,并对部门的决策信息进行监管,对于不规范行为将进行适当整改,以此来实现规范化操作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内控审计具备效应特性,可对企业各项工作行为进行风险评测,保证活动的执行力度与影响范围,并以科学性的方法来规避风险,以使各项功能达到预期发展目标。随着企业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内控审计在企业中的比重也逐渐加大,其审计范围也越广,包括合法性、目标性、效率性等,在内控审计的基准核算下,可使企业的运营行为与管理行为形成精准对接,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二、基于内控审计的企业管理工作现状
   (一)管理的功能性发挥不足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是以利益为主导,对于各项工作环节都将按照产生的利益进行实际化分析,以此来保证企业资金链体系的正常运转。对于内控审计来讲,则是以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为主,将各项运营活动、风险评估、内控行为等进行集成,以保证后期评估审计的完整性。但现阶段,国内大部分企业进行审计时,工作人员一般以经验为主,对问题进行单方面解决,未能对风险型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例如,项目活动审批不完善、盖章不规范等,此种细节型问题如果未能进行针对了解,将造成内控管理体系无法发挥正常功能,造成出現项目型缺失,使风险评估无法正常起到作用,增加企业管理的运营负担,令其无法发挥具体职能效用。
  (二)审计体系不完善
  内控审计作为大部分企业的运行基准,对于企业的管理、运营、发展等具有较高的价值。但现阶段,我国企业内控审计的不完整性是一种通病,内控审计体系的结构性、针对性不足,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将无法找到工作主体,致使管理行为出现无序性,降低实际工作精度与效率。部分企业在内控审计无法发挥主体效用时,一般以制度来对运营行为进行管理,但此种制度模式具有一致性,对于部分层级部门、业务部门具有高度的管制性,在统一的评价基准下,将对部分子公司、业务部门等进行“一刀切”的模式,进而降低实际工作效率,当企业出现环节型问题,部分职能部门无法起到实际效用,加大企业的运营负担。
  (三)规范制度落实不到位
  内控审计作为一种科学性、制度性的管理模式,其可企业提供规范化的管理流程,以与企业的发展模式相融合,企业通过内控审计的实际监管流程,可检测出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不足,企业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在不断的任务实施与任务解决过程中,可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体系进行优化,进而使管理效果得到提升,以此来加快目标型发展的脚步。但部分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对于问题的发生条件进行多角度调研,但是在对问题进行解决时,未能依据正确落实整改措施,致使企业运营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问题,造成运营效率较低的现象发生。企业的内控审计人员在进行实际工作时,由于利益、权责的影响,将使实体工作环节出现偏差,部分工作内容违背实际制度,造成整改工作的无正常执行,使部分职能型管理工作无法发挥最大效用。
  三、基于内控审计的企业管理工作改革措施
   (一)创新管理方式
  现阶段,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下,为企业的带来多渠道发展模式,为保证企业在社会经济体系的稳定型竞争力,企业需对内部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调整,通过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新工艺的引进,对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型规划,以此来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脚步。在对实际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时,应充分调动企业内部资源,将数据信息进行集成化分类,在内部管理人员与专家的结合下,以企业现行的运营模式为基础,施行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混合型管理,同时依据信息资源的分类,将数据信息与部门运营信息形成精准对接,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内控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为保证企业每一项运营行为都在监管体系内,应对工作模式、运营行为等进行全过程监督,并利用先的理念、技术等对内控审计模式进行革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来建构网络监管体系,各部门运营行为与网络模块进行对接,以此来对企业进行网络体系下的实时监管。与此同时,在网络反馈型信息的监管下,可及时针对企业的运行行为进行风险预判,并给予全过程风险评价,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   (二)建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作为企业运行基准之一,对于内控审计来讲,在科学性、预测性的监管模式下,可更精准的对企业运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管,以此来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为此,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企业的发展流程为基础,将管理工作的资源进行整合,以此来作为人员培养的资源保障。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应制定培训目标,充分借鉴其它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进行素质、能力、业务水平等方面的培养,以打造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应建构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针对型审核,保证工作人员熟悉自身的工作范畴与职能范畴,对于成绩优异者可进行适当的奖励,以此来激励工作人员的学习行为,以提升人才的培养效率。
  (三)强化监督职能
  企业在进行内部管理时,在内控审计工作的实际应用下,可实现环节型监管,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为此,在对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时,可通过对监督形式进行优化调整,在内控审计体系的控制下,进而对运营模式进行全覆盖监督、对运营行为进行全过程监督,以此来建构完整的监管体系,来实现企业的宏观调控管理,令实际工作更加全面化、质量化、效率化。与此同时,应对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权责划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如果某一项运营环节出现问题时,可及时定位到个人,以减少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损失,并可令企业管理向严谨化、制度化方向转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内控审计进行控制要素与应用价值两方面的论述,指出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题,并从人才培养、管理方式以及监督职能等进行改革研究。通过以内控审计为主的管理体系建构,可对企业的运营行为、发展模式进行全过程监督,在管理制度与发展体系的融合下,可实现运营模式与管理模式的精准对接,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娟.当前时期下现代服务企业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8(11):75,77.
  [2]李庆学.试论国有企业内控、审计和巡视制度——厘清三者关系、建立三者有效联动机制筑牢企业经营监管安防体系[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5(2):7275.
  [3]鲁海峰.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目标最优化的实现路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4):12.
  [4]李明海.关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8(10):169170.
   作者简介:
   陈烺(1989-),女,汉族,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招商局物流集团北京有限公司质量主管,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30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