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众筹相关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众筹作为其中一种正在兴起的创新性项目融资模式,其发展不仅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同时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基于此,从学术理论层面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众筹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众筹的内涵、众筹动机及运行机制、众筹融资与风险、众筹定价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众筹作为新的金融业态,应当正确发挥这种普惠金融模式服务资产和资金两端的作用。
  关键词:众筹内涵;众筹动机;众筹运行机制;众筹融资;众筹定价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7-0151-02
  一、引言
  众筹在西方已有数百年历史,其脱胎于家族和社区融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2008年前后,互联网众筹平台成为一种全新的筹资模式闯入大众视野。我国互联网众筹起步于2011年,在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得到了快速的应用和发展,并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大力关注。
  二、众筹相关研究综述
  (一)众筹的内涵
  “众筹”一词译自crowdfunding,Leach and Melicher,基于企业金融视角进行研究,认为众筹为初创企业在早期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Schwienbacher and Larralde认为,在众筹模式下,企业可以依靠大众直接向个人投资者融资,是去中心化的融资模式。Rubinton认为,众筹是投资银行的演变,众筹能够实施价格歧视,比传统融资更有效率。Buysere et al.认为,众筹是在社会关系网络下的诸多个体,以帮助他人或组织的一种集体性行为。Belleflamme et al.认为,众筹是项目发起者通过互联网手段,面向广大社会群体进行公开募集资金,以产品等形式为未来承诺的交换对象,或者是捐赠方式以达到获取外部融资支持,实现特定的项目的计划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其强调社区体验的重要性[1]。范家琛认为,众筹将社交网络和多数人资助少数人的募资方式相结合,通过众筹平台进行连接,使得不同个体之间的融资筹款成为可能。孟韬等从金融流、信息流及报酬分配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以众筹平台为核心的连接投资者和项目发起者的商业模式。Mollick认为,众筹是由企业家个人或团体基于某种社会文化的或者是营利性发起的,旨在支持项目筹资者发展所需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通常是投资者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直接投资,其特点多为参与者众多、投资金额小,去中间化。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众筹不仅在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创业、壮大经济新动能方面发挥新作用、释放新能量,而且还要在防范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上有所作为。为此,现代众筹不断迭代创新,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其升级版——无界众筹应运而生。
  (二)众筹的动机与运行机制
  Geber et al.通过对83份半结构式访谈进行详细分析,基于扎根理论总结了项目发起者和投资者的动机。Hui等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发现新产品的消费体验及其获得的物质或精神回报是影响投资者参与众筹与否的主要因素。Cholakova and Clarysse将投资者参与众筹的动机分为逐利动机和非逐利动机。而Gleasure从印象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有些企业家并不愿意参与众筹的原因。焦微玲和刘敏楼认为,项目发起者众筹的动机有融资、营销、资源、与顾客共创价值。马朝良从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出发,描述众筹动机的特征。
  在众筹运行机制方面,学者们多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研究。Rubinton把众筹看作是投资银行非中介化的演变,建立了在处于离散时间状态下的动态博弈模型。Chris and Vandana,Venkat and Barry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分析影响众筹决策的主要因素,分析众筹的运行机制。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项目发起者的行为对众筹运行机制的影响,Ingrametal依据制度逻辑下的制度企业家理论和技术支持理论,分析了瑞典大量众筹网站注册但很少企业参与的原因。谢平等认为,众筹融资的三大主题之间存在激励相容机制。而王曙光等研究了众筹三大融资主体存在异质性融资激励。但斌等针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供求不平衡的现实性难题,提出了基于消费众筹的“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预售模式,并从价值主张、核心资源、运作流程以及盈利模式四个方面对该商业模式进行了阐释。肖建等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追踪项目,探讨农业众筹平台的最优选择问题,他们认为,在农业众筹平台选择上,基于平台的准入机制、收费模式、运营能力、风控能力、回报率、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考虑,投融资双方都应首选大型综合类涉农众筹平台。
  (三)众筹融资与风险
  Agrawal et al.and Mollick认为,距离远近在众筹项目融资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an and Orly的研究表明,項目发起者对众筹项目的呈现特别是重点强调的内容会影响众筹成功的概率。Fumagalli et al.对个性化医学的众筹行为进行研究,发现众筹已成为个性化医疗领域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Zhao等认为,通常项目获得支持的数额与发起人前期积累的社会资本正相关。邱勋考察了股权众筹融资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个人直接股东、基金间接股东、集合直接股东三种融资模式。汪莹和王光岐通过对小微企业众筹融资运作模式进行分析,认为众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陈艳艳等分析在连续众筹下前期的项目表现对后期项目的融资绩效的影响,以及产品创新性在其中的作用。黄漫宇和李若男对农业众筹项目融资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断尾回归对选取的农业众筹样本进行验证,并说明相关因素的影响情况。
  我国学者多从法律层面研究众筹的风险,特别是股权众筹方面。孙永祥等从中美角度,对我国股权众筹发展平台对比分析。徐军辉基于信号传递模型,研究众筹项目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发现信息不对称会影响投资者正确解读平台和网络信息,难以区分项目的优劣。宋坤和李永清基于众筹平台角度进行众筹融资模式风险分析研究,通过解析众筹的运营流程,分析得出众筹平台的重要作用,针对平台采用不同的众筹融资模式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薛巍立基于两个项目发起者的产品存在异质性并且竞争者的产品质量较低的风险下,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众筹企业如何进行决策。   (四)众筹定价
  众筹项目定价如何,直接影响着众筹项目能否成功及利润状况,Parker将投资者对项目质量知情和不知情两大类,并进行了模型构建。Belleflamme et al.将众筹看作是产品的预售阶段,根据价格歧视理论构建了预售—价格歧视模型。Hu等研究了在众筹发起者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基于两阶段模型的项目发起者定价策略的选择和怎样设计产品线[2]。Zheng等假设双方的产品同质,以可再生资源为例考虑了存在竞争情况下的定价策略。吕正英等构建了众筹发起者和投资者的博弈模型,求出了包括利润型在内的六种定价策略的最优化条件并进行了比较[3]。刘志迎和武帅根据双边市场理论,建立了众筹平台的定价模型[4]。吕秀梅和邵腾伟构建了生产者联合和消费者聚合情况下生鲜农产品的阶梯定价策略。薛巍立研究了在有竞争者加入的情况下众筹企业应如何进行最优定价。刘征驰等分析了互联网众筹的“极客经济”属性,提出众筹产品感知价值与定价机制的逻辑关系。屈绍建等研究了双边交易环境下股权众筹平台需制定最优定价策略以扩大效益,在模型中还加入了产品成功率以及参与者价格敏感性的影响。刘波等研究基于众筹平台与企业家声誉的视角下预售众筹与股权众筹的选择机理,发现众筹平台和企业家声誉对发起预售众筹与股权众筹起正向促进作用,并提出了两种众筹模式下四种选择条件。吕秀梅和邵腾伟通过建立三阶段模型,分析回报型众筹模式下的定价決策[5]。邓万江等从生产运营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新产品的众筹和销售两个阶段,发起者可根据参与者选择(预支付或购买)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存在两种市场均衡状况,这样发起者可制定出两种定价策略,并拓展了产品质量模型[6]。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众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案例分析。除众筹在理论方面的研究不断发展外,随着众筹各类市场的不断细分,众筹在各细分行业的发展情况也是值得进行研究的。众筹作为新的金融业态,其核心功能是服务实体经济,以便能够充分掌握众筹与实体经济各业态相结合的情况和效率,由此创新众筹服务各实体经济细分市场的模式,真正实现众筹这种普惠金融模式服务资产和资金两端。
  参考文献:
  [1]  Paul Belleflamme,Thomas Lambert,Armin Schwienbacher.Crowd-funding:Tapping the right crowd[J].Journal of Busincss Vcnturing.2013,(5):1-25.
  [2]  Hu Ming,Li X,Shi M.Product and pricing decisions in crowdfunding[J].Marketing Science,2015,(3):331-345.
  [3]  吕正英,顾锋,李毅,郑嘉.众筹产品定价策略研究.[J]市场营销,2016,(1).
  [4]  刘志迎,武帅.双边市场视角下众筹平台定价机制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6,(3).
  [5]  吕秀梅,邵腾伟.回报型众筹定价模型[J].运筹与管理,2018,(7).
  [6]  邓万江,李习栋,马士华.预付款众筹模式下新产品定价与质量设计[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35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