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1+X证书”制度的提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初级会计实务》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其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包括修订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课时、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过程考核。基于课程教学实践,《初级会计实务》的课程教学改革应当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關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会计专业;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改革。根据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职教20条”规定,要求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工作。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初级会计实务》作为一门核心课程,更应当率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一、《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因
  (一)适应国家政策变化的战略需求
  2019年1月24日,在“职教20条”中首次提出“1+X证书”制度。同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具体提出“有关院校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同时,我国从2017年1月1日起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目前存在的会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有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报考条件以及高职学生的年龄、资历等情况分析,《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对应的X证书是初级会计师。因此,《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应当适应国家政策要求,推进“1”和“X”有机衔接。
  (二)适应企业人才要求的市场需求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企业人才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单纯的“核算型”会计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高级的“复合型”会计才是目前及未来企业的需求。因此,《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应当适应企业人才要求的需求,有机地促进产教融合。
  (三)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现实需求
  根据麦可思—中国2014~2018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下降最多的职业类为“财务/审计/税务/统计”,下降2.7个百分点。从数据可知,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财务/审计/税务/统计”岗位的社会需求减少。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严重,初级会计师证或将成为入门砖。《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顺应学生的需求,提高过级率,有效促进就业。
  二、《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修订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首要内容就是修订课程标准,使得该课程标准与初级会计师的考试大纲接近,与会计职业标准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相融合。通过学习本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初级会计应具有的水平,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课程教学的关键。因此,《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是要根据会计职业标准和初级会计师考试大纲合理地重构教学内容,将《会计基础》和《财务会计》整合为《初级会计实务》。具体来讲,将教学内容重构成为四部分:一是会计基础;二是财务会计,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财务报告;三是管理会计;四是政府会计。对具体章节,还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点的重构。如:资产,根据初级会计师考试大纲,可以将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等知识点删除,着重讲解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当然,在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时,必须注重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不能简单的以“证”代“课”。
  (三)调整教学课时
  教学课时的安排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根据初级会计师的考试时间,合理地安排教学课时,将三个学期的课时集中安排在大一上、下两个学期。具体来说,大一上学期16周,每周6个课时,共96课时;下学期前12周,每周6个课时,共72课时。课时的调整能够与初级会计师考试时间有机衔接,提高学生的考试过级率。
  (四)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是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老师讲授为主,主要运用多媒体PPT教学;现代化教学应当全面利用信息化手段。如采用课堂派教学,学生可以发送弹幕,实现实时互动;也可以进行随堂测试,检验教学效果;还可以发布练习,巩固学习。
  (五)重视过程考核
  考核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因此,《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是改变考核方法,从结果考核改为过程考核。考核应当贯穿于全过程,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课堂互动情况、随堂测试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期末考试情况。在考核时,应当弱化期末考试成绩的占比,大幅度提升学生平时表现成绩的占比,实现从头到尾全过程考核。
  三、《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反思
  (一)增加会计基本技能实训
  由于《初级会计实务》教学主要集中在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因此,建议在完成《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理论教学任务之后,再安排4周,每周12课时,共48课时的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而且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二)将不同生源分A、B班上课
  随着高职教育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越来越多样化,有普高生源、职高生源、单招生源等。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有会计基础的生源;二是无会计基础的生源。学校应该根据生源的不同,合理地分成A、B两班,分别上课。这样不仅有利于灵活调整教学,还能促进学生成长,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4部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2019-04.
  [2]胡国庆.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基于“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视角[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6).
  [3]沈欣.“1+X”证书制度下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7).
  作者简介:
  肖盼希(1988-),女,会计师,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1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