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员工持股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员工持股制度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形式和内容。然而,员工持股制度存在的持股对象、持股比例的不确定、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以及与有关财政部门的不协调等问题抑制其发挥效用,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肯定员工持股制度在竞争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商业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多重利益冲突及生态位优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YJC630093)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9月27日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商业类竞争性国有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过去的改革经验说明,国有企业的成长发展依赖于新型的企业结构,这就需要对企业股权结构进行创新和改革。员工持股制度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着力点应运而生。
   国内外学者对国企改革中员工持股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在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学者中,权锡鉴(2018)研究认为股权结构是各类竞争性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的重点,并通过持股问题得出具体措施。此外,冯朝军(2017)通过研究如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这一内容,得出建立企业员工持股是国企改革有效路径的结论。我国员工持股制度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形成的,其发展历经了三十多年,从探索开始到多次叫停的过程相当曲折,即使在政府出台文件鼓励其发展的情况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就引发了学者对员工持股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廖红伟、杨良平(2017)从交易成本的视角研究发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实践员工持股的各类成本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姜濤(2016)通过员工持股制度规范化问题的研究,发现了员工持股的福利化、短期化、无序化等企业内部问题以及财政金融的薄弱问题。李红娟、张晓文(2017)研究推进员工持股制度过程得出存在制度体系、法律制度、权责问题的结论。郭婕(2017)研究发现员工持股存在持股额度和持股比例的问题。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多数学者都认为员工持股制度对经济体制有着重要影响,并分别从不同的方面研究得出持股制度存在的优越性和面临的问题。但是,员工持股制度多次被叫停导致其发展受到抑制的成因仍没有得到较为完整的剖析和归纳,对路径的探索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二、竞争性国有企业员工持股相关概念及其意义
   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将非国有资本通过改革引入国有企业,形成股权结构多元、治理机构完善的混合所有企业。员工持股概念在1956年由美国经济学家路易斯·凯尔索提出,其目的在于改变两极分化的社会不公平局面。相比美国,我国员工持股制度是在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中发展形成的,国有企业是重中之重。顾名思义,员工持股就是企业内部员工持有股票或其他股权形式,由此形成新的股权结构。从1992年我国政府颁布立法推行员工持股开始,员工持股制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直到今天员工持股制度仍处于探索阶段。员工持股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公有制形式的创新。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形式,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员工持股制度的引入,将员工的劳动和资本有效结合,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以股份经济实现了公有制形式的创新。
   二是持股形式多元化,优化企业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传统的股权结构主要是以企业的管理层及骨干人员持股为主,员工持股会使得企业股权形式多元化。员工在持股后,能够以股东的权利执行决策、管理、监督等职能,以此优化企业现有结构。这就保证了较高的企业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营造了公正的决策监督氛围,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营能力。
   三是形成利益共同体,激发员工积极性。员工持有企业的股份,有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经营的责任感。传统的国有企业分配方式单一,中规中矩的企业管理模式、固定的工资、稳定的职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员工持股制度除使得员工获取固定工资之外,还可以使其享有劳动外的资本收益。员工的股东意识会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同时有效规避企业优秀人员被挖墙脚的问题。
   三、竞争性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推进中的问题
   (一)持股制度的规范欠缺。员工持股制度在推行的过程中一度被叫停,甚至是在政府鼓励员工持股制度的情况下,竞争性国有企业仍未能有效实施。主要的问题体现为:一是短期化问题。实行员工持股的初期,大部分员工并不能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不能将自己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而是急于将股权变现,急于获取当前利益;二是持股的方式和价格。企业在给予员工股票中面临的问题有,选择一级市场的股票或是选择从二级市场上购买的股票为票源发展员工持股制度;员工购买股票的方式应该是全资购买还是融资购买;企业的哪些员工有持股资格、应以怎样的价格持股、持股年限最低和最高是多少、如何处理离职持股员工的股份。总之,员工持股未能在企业内部有效推行的原因在于企业对上述问题未能进行制度规范。
   (二)国家政策执行力不足。不同类型的竞争性国有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员工持股改革方式,但是国家推行力度小,且没有健全的法规政策支持,对于员工持股制度的差异性和适用性未能给出明确规定,因此可能会导致各企业员工持股不同的复杂局面。在推行员工持股制度的过程中,我国通常是只下达方针政策但未给出实施明细,并且方针政策的制度不完善,标准不统一,在发生纠纷时容易出现权责不清的情况。最严重的问题是,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会导致企业出现暗箱操作和高层管理者控制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
   (三)领域不协调问题突出。员工持股制度涉及多个领域(如金融领域、税收领域等),因此在实施中要考虑与其他领域制度的相协调问题,尽量避免法律政策之间的冲突以及因冲突导致的高成本消耗甚至叫停的问题。以华为企业为例,华为采用的现金出资、人人持股模式得到深圳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后来由于金融法规定投资股票不能以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使华为的员工持股制度受到了极大影响。除了金融领域薄弱的支持,还有税收政策的问题。法律上,员工需按规定进行纳税,除了固定工资的纳税,还要进行股票分红的纳税,这就出现了多重纳税的问题,对希望得到税收优惠的员工持股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样违背了员工持股制度能够带给员工福利的初衷。    四、竞争性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计划推进路径
   (一)国有企业需制定规范员工持股的制度
   1、明确持股对象、比例和方式以及企业票源。按照员工持股的初衷以及利益共享原则,最理想的员工持股就是能做到企业内部人人持股,但目前在我国的员工持股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需要先确定部分持股对象,等制度得到完善时再推向全部人员。综合考虑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情,应将持股对象定为,能做重要决策的管理者、企业的技术骨干、业务精英以及存在大量潜力的人员。对于持股比例,也应该做出相关制度规定,如员工持股总比例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额的20%,个人持股比例不得超过公司股份的1%。对持股比例做出规定既可以保证国有企业的性质,也可以减少不公平现象和员工持股比例过高可能出现的风险。此外,应放宽持股方式,即持股的员工可以选择全资购买也可以采用融资的方式获取股票。对于票源问题,不同规模的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大型企业可以直接以本企业的股票为票源,同时也可以选择购买二级市场的股票为票源;中小型企业需考虑企业实力并在对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进行比较后选择成本低的股票为票源,通常直接以本企业的股票为票源进行员工持股制度。
   2、规范化管理持股。首先,员工持股的推行必须建立在员工自愿持股基础上,企业不得為了形式化强迫员工持股。其次是企业内部要正确合理地管理员工所持股份,大型企业可以委托信托机构进行专门化管理,避免内部管理者暗箱操作;中小型企业可采取投票制在持股员工中选出信任的人,由他们组成员工持股管理组织,这样可以达到员工与企业共担风险效果。
   3、实行动态持股原则。员工持股首先应对员工持股的最低年限和持股期限给出统一标准,如规定员工持股不得低于3年,持股年限为3~7年,这样可以留住企业人才,形成长期激励的效果。除此之外,还要制定合理的退出机制,当持股员工不再满足持股条件(如违反公司制度)时,员工应将所持股份如数退回企业;当员工职位变动时,其所持股份也要进行变动,保证岗变股变的原则;当持股员工持股期间因特殊情况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时,员工应以原价将股份退回企业。
   (二)国家应设立相关法律法规以加大支持力度。1992年,政府颁布的相关立法促使了员工持股制度的迅速发展;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下发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试点的文件,员工持股制度由叫停阶段转变为再次兴起。由此可见,国家法律的支持力度对员工持股制度有着重要影响。除设立新的法规政策外,我国还应对现有制度进行修改。《证券法》中规定证券公司从业人员不得买卖股票;有关银行贷款的部分法律规定,银行贷款不得用于股权的投资,类似上述的法律内容严重阻碍了员工持股制度的推行,我国政府应该做出相应修改,以此对员工持股制度给予鼓励和支持。此外,过去的员工持股制度都是由试点开始的,可以改进为部分地区重点实施,加快发现并改进问题的速度,进而促进员工持股制度的快速普及。另外,政府还应在政治会议中多次提及次制度,借此引起国有企业的高度重视。
   (三)获取有关财政部门的支持。在员工持股过程中,持股人员不仅要缴纳固定工资所得税,还要缴纳股利分红所得税,显然违背了激励员工的初衷。对此税收部门可以采取降低税率的措施,根据不同的持股收益时间和持股对象采用不同的税率进行收税,这样会使持股人员的利益增多,发挥员工持股的激励作用。目前,我国规定银行贷款不得用于股权的投资,是因为不良贷款的增加使相关部门担心股市风险给金融业的系统造成破坏。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金融业应该做出一定的改变,在资金上给予员工持股制度支持,如低利息贷款等。只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促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员工持股制度的平稳快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权锡鉴.竞争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2]冯朝军.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探索[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12).
  [3]廖红伟,杨良平.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员工持股制度分析——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J].江汉论坛,2017(9).
  [4]郭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员工持股影响因素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J].经济师,2017(9).
  [5]李红娟,张晓文.员工持股试点先行:值得期待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基于江苏、江西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7(4).
  [6]姜涛.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规范化发展问题研究[J].理论导刊,201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6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