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不断推动高职院校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学分制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并对高职院校进行学分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据此,分析教育信息化对学分制管理的影响,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出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2.085
  0 引言
  我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培养数字时代的创新人才,推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学分制教学模式的主要亮点是关注学生个性化培养,现已在各大高校中普遍实行。由于高校教学资源有限,学分制的优势并未最大限度地发挥,如何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成为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
  1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分制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不断深化改革,信息化下的学分制管理对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和办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不断进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高职院校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保障各项教学和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学分制重视学生自主择课,按照学生选课和完成进度,统计学生学业完成情况。通过自由选课,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学习压力,切实让学生因为学会而获得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动力。
  第二,有利于因材施教,围绕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学分制注重鼓励个性发展,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推动教学资源更大优化,激励教师队伍发展。 同时有利于满足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实现学历教育与证书培训的对接。
  第三,可以优化教育资源和学习过程。学分制改革,可以使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获得更加丰富全面的知识,节约教学的资源。学分制改革使学生更轻松地学习,不再为自己不喜欢的课程考试而绞尽脑汁,死记硬背。
  第四,有利于缓解学生家庭经济压力。学分制以学生自觉学习为主,相比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学分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经济负担。家庭困难学生通过学分制可以减少学费开支,减轻家庭负担。
  2 学分制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第一,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限,教师说课方式單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高校招生数量逐渐增多,对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学分制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满足广大学生自主选择课程需求。然而有限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在选课时,因课程门数、教师数量、授课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而未能选到心仪的老师和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受到打击,学分制也就失去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
  第二,学生从众盲目选课,对教学工作正常开展造成不良影响。
  学生在做出课程选择时没有真正理解教学计划的目标,不考虑各门课程性质,跟随大流任意选课,导致每周课时量过多,无法合理安排学习进度,不能深入领悟课程要点。选课过多造成期末考试安排太多,复习时间不够,导致不及格课程较多。新学期必须重修,和新课程累积起来又造成课程过量,如此反复,导致整个大学期间的课程都没有学深悟透,还留下多项重修记录,且要缴纳重修的学费,对学生各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学生集中在几个学期选课,空闲的学期在没有课程限制的情况下缺乏目标,无所事事,甚至离校外出,这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同时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正常选课与重修选课冲突,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管理难度加大。
  学生在上本学期的课程时还要兼顾重修课程的学习,且重修课程必须在低年级的同学期上。导致本学期的部分课程不能正常上,最终因为没有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数,影响顺利毕业。学生的自主择课的空间加大,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且选择的课程分散,给教学秘书排课造成很大困难。不同性质的课程因为选课的学生分布在不同班级,无法协调到统一时间。自主选课使得学生同班不同课程,导致班级集体意识更加单薄,教务管理对象也由原来的整个班级转变为学生个人。学生每学期开设的课程差异性,大大增加了教务人员在上课时间、考试和教学检查等方面的工作量,尤其是在毕业资格审核时,每位学生各类型课程学分不尽相同,加大了审核难度。
  3 教育信息化下学分制改革路径
  信息化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教育教学领域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不断涌现出大批量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智慧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为学分制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管理途径。为了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有效推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借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共享优势。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网络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将国家级、省级精品示范课纳入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体系,将实体教学资源放到在线教学平台上,实现资源开放共享。利用多种渠道快速推进各类课程资源建设,深入挖掘并使用高质量教育资源。提高网络综合教学平台的利用率,让全体师生可以免费享用优质教育资源。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老师和相关课程,并可随时随地学习,不再受到授课时间、地点的制约。
  第二,融合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教学和高效学习空间。加快教室、实验室等实训、教学场所教学设施信息化建设,推动智能化课堂教学创新,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高效利用智能教学设备,改变课堂气氛,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让课堂更加高效、便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打破了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告别了单一、枯燥和大课堂的授课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模式、授课方法和办学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更加丰富有趣,增强了学生在各授课环节的参与度,强化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信息化的运用对教师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教师要加强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内容,提高学习内容深度,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强化师生互动,努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指导与帮助。   第三,完善网络学习空间利用机制,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将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网络学习空间资源数据在师生的学习空间中进行共享,并实现行为数据的贯通。在每位师生的空间中,不仅可以准确显示出自己的任务、课程学习等行为数据,还保存着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表现数据。该空间还具备公共应用服务功能,可以随时学习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研成果、图书资源、学业评价、个性化活动与综合素质评价等,为学分制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为学生学分的获取开创了新的途径。
  第四,定期修订和优化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信息化教学研究,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计划必须围绕校政企融合的方向进行制定,各专业在修订教学计划时,要围绕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个人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实操能力全面发展。进一步规范教学标准,丰富可利用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的学习和考核方式。 全面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快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建设,充分实现“教”与“学”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学习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第五,实行学业导师制,指导学生合理选课。导师制是学分制教学的一大特色。教学部门必须选派有经验的教师和班主任作为学生导师,与学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根据自己的培养方案进行理性选课,并推动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教学管理部门在选课过程中进行统筹,由班主任按照专业选课要求,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未来发展目标,进行选课指导,并根据学生主修专业的发展前景等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选课,提出有决定性的指导意见,避免学生盲目选课。充分考虑学分制的特点,在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按班级整体选课,对某位教师某个时间地点上的课程只对某个班级开放选课,整班集体选课的方式可以增进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增强班级的团结意识,同时可以降低授课教师讲课难度及教学成本,减少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降低了教务人员的课程管理难度。
  第六,搭建同类院校间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学分相互认定。随着“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深入推进,在智慧教学环境不断创新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不同院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将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对高校学生开放。 高校可以通过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财政和技术等支持,逐步推动校际间局域网的网站开发和建设,保证优质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信息化通道的顺利畅通。同时建立相应的学分认定机制,对同类院校的优势学科进行学分互相认定。这类高校可以从全市内拓展到全省,甚至全国,逐步形成高校联盟机制,促进了各高校特色学科的培育。同时要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甄别、信息加工等信息处理的能力和素养。
  4 结语
  新时代,新变化。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迎来了职业教育的又一个春天。教育信息化在各大高校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而学分制改革必将成为每所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主旋律。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入教育教学管理中,重点围绕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改革,不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共享,开创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教育教學新面貌。紧抓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推动教学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现进程。
  参考文献
  [1]唐军.现代信息技术下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实施策略[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7,38(02):53-56.
  [2]佟一璇.教育信息化研究下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对策研究[J].中国培训,2015,(18):208.
  [3]杨霞,左合君,张永亮,等.对学分制教学改革路径的探析——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8,26(01):137-140.
  [4]隆平,夏丰,曹红玲,等.论基于教育信息化理念的高职院校学分制推行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14,(09):36-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08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