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保障,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我国31个地区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知识产权创造成果、科技研发水平、财政支持和产业环境等方面对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6.44;F20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1月8日
   高技术产业即使用尖端技术来生产高技术产品,对其他企业有极强渗透力的高研发投入产业,多指研发、产出、推广和应用高新技术的企业集群,涉及医疗、航天、电子、计算机等多个行业。自21世纪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但整体看,我国高技术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研发强度不足国际平均水平。我国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较为匮乏,知识产权纠纷层出不穷,如“中兴事件”,导致知识产权成为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2016年,我国提出构建创新型国家的总目标后,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到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关键技术,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和企业创新支持。知识产权局同样表示要贯彻落实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战略,这表明知识产权工作已成为加强创新的首要任务,加强创新培养,提高知识产权的自主创造,有助于高技术产业突破成长桎梏。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从高新技术产业中知识产权的地位和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重点探讨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Bekkers等认为知识产权可以提高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产业创造力。Benjamin Coriat和Fabienne Orsi分析了美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变化,认为专利管理及专利制度对知识产权创造力有显著影响。Tonis-son认为知识产权服务能够帮助顾客保护和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有利于技术创新。余泳泽认为市场化程度、企业规模、政府政策支持和自身经营绩效可以提升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顾晓燕将VAR模型用于面板数据,研究了在自主创新模式下,我国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的影响因素。张月花等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区域创新相关。潘乙辉以4个层面构建了福建省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评价体系,共包括20个指标。郭秀芳将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分成投入、产出和环境三部分对黑龙江省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车晓静等采用灰靶决策法,从专利持有、受理等五方面,将所选城市专利创造力进行分析。顾晓燕通过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了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显著影响因素。林洪等对企业内部因素,如管理意识、人才培养等对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验证。本研究参考前人经验,将从知识产权成果产出、技术研发水平、财政支持和环境支撑四个方面进行指标构建,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出合理建议。
   二、我国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概况
   (一)知识产权发展迅速,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2016年,我国高技术企业约有3万家,从业平均人数达到1,342万人,主营业务收入不断攀升,已突破15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0,302亿元,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受理数约18.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约10.2万件,占总申请量的55%,有效发明数达到316,694件,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达到93,141件,均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有大幅度提升。然而从地理分布来看,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的发展存在地区差异,具体见表1。从表1可看出,我国东北地区的知识产权创造发展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虽然我国知识产权发展迅速,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表1)
   (二)R&D經费投入存在结构性问题,投入不平衡。随着技术创新在我国综合发展中的地位加重,我国高技术产业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增加,2016年高技术产业R&D投入已达2,915.7亿元,投入强度为1.9%,大中型企业R&D经费达到2,437万元。资金的大量注入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但研究经费分配不平衡问题显而易见。从行业来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入最高,达1,767亿元,其次医药制造业,约为488亿元,最低的是信息化学品制造业,仅约为51.3亿元。从地区来看,研究经费投入排名前位多为东部地区省份,如广东、江苏、山东等,多超过千亿元;而西部地区如西藏、青海和宁夏,则排名靠后。我国各地区R&D投入分布不平衡,东部地区R&D投入约占总投入的76.6%,中部地区约占11.2%,西部地区约占9.7%,东北地区仅占2.5%。由此说明,我国R&D经费投入存在地区、行业分布不均匀现象,部分地区和行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三)科技投入转化率不高,产出成果与技术进步不匹配。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67.57分,较2015年提高1.08分,大多数地区较上年有所提升。其中北、上、津、广、江和浙排位靠前,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中部省市排名上升较快,如湖北,其他如东三省、四川等地区处于中等水平;西北地区如宁夏等则处于较低水平。在外部环境上,东部地区优于其他地区,科技创新环境指数、投入产出指数等多处于全国前列,中部地区发展较为迅速,呈现不断增长趋势。目前,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且独具特色,有助于科技创新的继续发展。但就总体发展趋势而言,我国产出比重和高技术产业化指数仍需提高,我国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和高技术产业化指数仍有待提高,投入与产出之间需不断平衡,促进成果转化率的提高。
   (四)核心技术仍依赖别国,创新能力有待提高。2016年,美国、中国和日本已成为国际科技创新的领军国家。据统计,在专利申请方面,美国约为56,595件,约达总额的23%;日本为45,239件,中国为43,618项,分别约占20%的份额。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在光纤、航空航天、超级计算机等领域已迈入世界前列。自2002年以来,国际上,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尤其在移动产品、视频和动漫技术领域,排名逐渐增加。但我国高技术产业对一些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掌握程度较低,大部分芯片仍需要通过进口获取,部分软件的操作系统仍以国外技术为主导,在新兴领域的核心技术仍缺乏掌控能力,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三、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评价分析
   (一)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现有基础,本文在分析影响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内在因素后,结合现有指标体系的优点,构筑出较为新颖、完整的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2。(表2)
   (二)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根据从知识产权局、《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收集的各地区2016年相关数据,并根据上述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2、数据标准化处理。将A23进行负向指标标准化处理,其余指标进行正向指标标准化处理。
   3、组合权重计算。根据相关专家的赋权,采用G1法和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得出组合权重系数α=0.1339,β=0.8661,并计算组合权重,相关计算结果详见表3。(表3)
   将组合权重系数与指标标准化后得分相乘,计算得出中国各省市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名,见表4。(表4)
   (三)结果分析。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31个省市的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在排名上存在显著的分层,差距较大,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知识产权发展程度较好,这与我国实际发展情况相符,排名较为符合实际。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整体水平最高,且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整体水平次之,且多位于中游水平;西部地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整体水平较差,多数省份排名处于下游水平,详见表5。(表5)
   造成区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有:(1)区域要素禀赋不同。东部地区在政策、经济、技术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有利于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进而推动区域发展。(2)高技术人才的不均衡流动。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较为集中,对各地人才具有较大吸引力,促使科研人才流向东部地区。(3)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东部地区科研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其知识、技术溢出有利于带动产业链上的产业高技术化,但由于空间局限性的存在,导致知识和技术难以在空间距离增加的情况下传播到更远地区,因此地区之间难以分享更高的科研水平和经济效益。
   四、结论
   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地区间存在差异,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财政支持水平和技术研发水平虽发展良好,但知识产权产出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加强政府支持,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由于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东部地区整体实力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这需要政府时刻注意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各地区创新进程。对于发展快速的地区,要在保持优势的同时拉动其他地区加快技术创新,通过统筹与合作有效完善技术创新系统,形成技术与人才的完整流动链。对于发展平稳的地区来说,应在保持平稳发展基础上,继续优化产业发展战略,循序渐进,促进更优发展。对于发展较慢的地区,要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优势,努力提高技术发展水平,优化知识产权政策和发展环境,为提高创造能力提供环境支持。
   (二)调整R&D经费投入结构,提高研发水平。我国R&D经费投入多集中于电子通信制造业,其他行业投入相对较少,导致部分行业因缺乏资金减缓了研发进程。不但要引入外国先进技术,还要不断扩大国内的科研潜力,发掘潜在的核心技术,加大对具有研发潜力行业的资金支持,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打造完整的科技生态研发系统,提高科技研发与技术创新水平。
   (三)挖掘、培养高技术人才,组建优秀科研人才队伍。高端技术人才是发展技术创新的基础,相比于引进国外人才,企业更应注重国内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不断提高和调动人员的创造积极性,不断探索与实践,促进科技研发;最大限度发挥产学研合作的优势,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实现科研信息共享,为企业开发创造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要对行业和企业内部的制度进行完善,建立一套包括激励、奖惩等制度在内的完整的创新推动机制,最大限度地促进科研人员的创造力。
  主要参考文献:
  [1]Rudi Bekkers,Geert Duysters,Bart Verspagen.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strategic technology agreements and market structure[J].Research Policy,2002.31(7).
  [2]Benjamin Coriat,Fabienne Orsi.Establishing a new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gime in the United States[J].Research Policy,2002.31(8).
  [3]Tonisson L,Millien R,Maicher L.Shortcomings on the Market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R].Working Paper 1/2016,Fraunhofer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Economy,Leipzig,2016.
  [4]余泳泽.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两阶段分析[J].经济科学,2009(4).
  [5]顾晓燕.中国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J].经济学家,2012(11).
  [6]张月花,高敏,薛平智.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4).
  [7]潘乙辉.福建省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评价与比较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7(4).
  [8]郭秀芳.黑龙江省高技術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8).
  [9]车晓静,吴洁,吴小桔.知识产权示范市专利创造能力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17.36(1).
  [10]林洪,冯建龙,李铮,等.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内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调查数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09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