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商业银行养老服务金融业务探索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催生了养老金融的蓝海市场,为我国银行业提供了客户细分的新的发展机遇。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面临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以综合解决方案为中心”的转型,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进一步彰显品牌特色、拓展业务领域,挖掘客户需求,推动客户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资源共享,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的转型升级。文章立足于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所处外部环境的新特点,并结合某商业银行发展该业务所具备的优势,财富管理业务创新,探索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金融;养老财富管理
  一直以来,很多银行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获取年轻客群上,但这部分银行可能会忽略一个事实:50岁及以上的客户群体财富积累达到了一生中的高峰,处于家庭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和空巢阶段,不再主动负债,注重投资安全并寻求财产传承,对银行而言,中老年客群贡献了大量产能,他们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养老金融服务成为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新“蓝海”。
  1 养老服务金融业务运转理论机制
  (一)生命周期最优资产配置理论
  养老金融的产生可以用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该理论认为,人们会根据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相应时期的支出,每个人和家庭在任何时刻的消费和储蓄决策都反映其生命周期阶段的理想消费分布,最终目标是实现消费效应最大化。在理性人前提下,人们会根据其对预期寿命的判断来确定其一生各个时段中的收入用于储蓄和消费的比例,从而将一生的收入做出最好的分配,使得最终的消费额度等于一生的收入,进而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但是,由于人的一生中消费和收入并不同步,在工作期,收入通常会大于消费,产生正储蓄;在退休期,消费则往往大于收入,产生负储蓄,因此,人们往往需要在工作期增加对养老的需求,进而平滑一生的消费。
  (二)养老服务金融业务理论逻辑
  个人通过生命周期的资产配置来获得相应的养老资产储备,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实现。一方面,可以通过养老金融制度实现养老资产的储备和积累,即通过养老金融提升相应的养老保障水平;另一方面,除了制度化的养老金安排之外,国民还可以通过更加自由的市场化方式(如养老理财、养老保险、养老信托、养老基金等)增加养老储备,而且还可以将自身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权益资产等通过金融化的手段转变为养老资产(如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等),这就是养老服务金融的表现形式。
  2某商业银行中老年客户群体分析
  鉴于当前80后的养老已提上日程,本文选取30岁为一个时间节点。考虑到50岁以上客户群体已经临近退休,将50岁设定为节点。同时参照清华大学《国人养老准备报告》,考虑到退休初期与退休后期对养老需求的不同,添加75岁这一时间节点,以此为界对客户进行划分。
  该行中老年客户群体468万人,占全行零售客户总数的24.57%,该行拥有丰富的中老年客户资源,开展养老金融具备广泛的客户基础。该行中青年客户资金量占比低于客户数占比,中老年客户资金量占比高于客户数占比,这与人生财富积累和消费的生命周期特征完全相符。51岁-75岁客户财富积累达到人生最高阶段,该年龄段客户数量在某行占比21.30%,但所贡献的资金量达到了52.46%,占据该行零售客户资金量的一半,资金量占比高于客户数占比30个百分点,说明该年龄段客户的户均资产最高,在该行贡献度高;76岁以上客户群也是资金量贡献占比为客户数量占比的两倍,此两年龄段客户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开发潜力,正是养老金服务的目标客户群,该行若对该年龄段客户推出专属服务能达到最大的投资回报。开发养老金融服务,回报老年客户正当其时。
  3 某商业银行发展养老服务金融资源禀赋及业务优势
  (一)该行医保卡、社保卡独家承办的客户信息资源。作为某市医疗保险基金存储和结算行,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掌握着医保客户医疗支出情况。同时,该行拥有独家承办社保卡的客户信息,掌握客户的社保、健康、金融、交通等信息。通过对医保卡、社保卡中老年客户的医疗支出情况、养老金状况、年龄、户籍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此年龄段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二)品牌信誉。该行品牌价值排在中国银行业前列,是百姓眼中的“金字招牌”,深受老百姓的信赖。(三)广泛的营业网点。该行营业网点遍及全国主要城市,全国有500多家营业网点,其中社区支行195家,特别是在某地区拥有250多家支行,这些支行网点深入到老年密集群体区域诸如养老社区之类,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大量中老年客户,方便开展营销服务。
  4 某商业银行开展养老服务金融业务的建议
  (一)完善养老服务金融业务内涵
  拟由财富管理相关部门牵头,打造商业银行全方位、多层次、有特色的养老金融业务,围绕“养老金融卡”一条主线,实施“产品发行”、“服务提升”两轮驱动,发挥某行集团优势,协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形成合力打造养老服务金融品牌,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显特色、四年树品牌”的战略目标,努力成为“养老金融高品质银行”。
  (二)拓展养老服务金融业务外延
  1.与养老机构合作。应多与民政管理部门展开交流,及时掌握养老政策信息。依托养老机构,打造集“养”“医”“康”“护”于一体的养老服务网络。2.与保险公司合作。与保险公司对接产品与服务,也可以与外部保险公司合作进入社区养老领域,发挥银保合作的协同效应,应借鉴中国人寿与广发银行的合作模式,从中吸取经验为某行所用。3.与住房中介合作。鉴于现阶段开展“以房养老”业务的难度较大,商业银行可以优先考虑开展“存房养老”业务。這就需要与房屋中介开展合作。4.与老年大学合作。定期开办针对老年人的学习讲座。
  5.与社区商超合作。可以在社区商超、药房开展刷卡享折扣的优惠活动。
  (三)构建某行养老服务金融层级体系
  商业银行养老服务金融客户层级体系是为满足不同生命周期养老人群的需求,基于中老年客户的不同年龄段划分构建。根据客户提供的家庭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以及未来现金流等情况,运用相关模型预测客户养老金供给,帮助客户合理筹划资金,实现养老目标的服务。
  (四)建立养老金融服务渠道
  1.线上渠道。设计养老金融专属手机银行版面,以“安全、简单”为特色,提供“存款余额及明细查询、资产一览、养老金查询、养老理财、预约挂号和支付”等业务功能,并设置超大字体、形象的按键。利用智能投顾分析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建立养老服务金融财富管理系统,打造精细化养老服务金融数据平台。2.线下渠道。在老年密集社区开展养老金融营销,将养老金融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将老年专属理财、养老目标基金、递延型养老保险进行重点营销;推介“养老服务金融卡”,并向老年客户介绍其所包含的增值服务;开展“存房养老”业务的宣传介绍;对高净值养老客户进行“专属金融养老”营销等等。养老金融支行在特色服务、环境设施等方面,突出适老性特色。应对营业网点进行亲老、适老化改造,加强助老设备、无障碍设施建设,开辟老年客户服务专区,改进老年客户的服务流程,提供敬老服务专窗、绿色通道等便捷服务,为老年客户营造便捷、安全、舒适的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郭金龙.周小燕.长寿风险及管理研究综述[J].金融评论,2013(2):111-122.
  [2]刘立峰.养老社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2(1):29-32.
  作者简介:贾吉明(1982—),男,汉族,辽宁鞍山人,博士,研究方向: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099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