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供给侧视角的中医药特色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医药特色社区居家养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传统养老服务困境的有效方式,也是落实“十九大”健康中国战略的必要举措。文章系统分析了社区居家养老的相关理论,剖析构建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现实背景,并运用“5M因素法”提出了基于供给侧视角的中医药特色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对策。
  关键词:供给侧视角;特色社区;养老模式
  据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当前,中国已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老年人口慢性疑難病患病率是总人口的3~4倍,很多老人都是带病生存。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已引起了国家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十九大”报告中,养老问题作为“健康中国”的一部分被提到了国家战略性高度。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增速快、未富先老、慢性病患病率高的特征,结合传统养老和社区养老有效供给不足的现状,本文提出构建中医药特色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即在“十九大”报告“坚持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大背景下,整合政府、中医院校、中医院、中药企业、社区、家庭等资源,建立多主体参与的“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增加有效供给,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使其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老有所乐。
  一、社区居家养老的理论分析
  1. 社区照顾理念。社区照顾理念是指整合全部社会资源,为需要照顾人士在家庭或者社区中提供全面照顾,促成其过正常人的生活。一般而言,社区照顾包括饮食起居等行动照顾、物质支援、心理支持及整合关怀。在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面临巨大压力的背景下,针对老年群体多样化需求,借鉴社区照顾理念进而提出整合社会资源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无疑是不错的路径选择。
  2.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该理论主张政府不再是社会福利的唯一提供者,社会福利社会化。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倡导的福利主体多元化同样适用于社区养老的发展,除了政府、家庭之外,个人、非盈利组织、企业、基层社区等都应在此模式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为老年群体提供养老服务。
  3. 供给管理理论。供给学派认为,在资源稀缺世界中,商品过剩只是“劣等货”过剩,是能引致新需求的创造性供给不足。截止2017年年底,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已突破4000万,对于生活难以自理和患有“老年病”的老人而言,进入养老机构是更加现实的选择,但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很薄弱,无法满足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因此,基于供给管理理论,增加创造性供给,提供有效供给是解决“中国式养老”的现实选择。
  二、构建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现实背景
  养老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进程加快,养老问题也由家庭问题变成了社会问题,是关系社会的稳定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具有很强的联动效应,因此,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势在必行。
  (一)传统养老模式面临新挑战
  第一、人口老龄化,为养老问题带来新挑战。正如前文所讲,2017年年底,中国老龄人口比例已达17.3%。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中国老龄化水平为17.17%,届时中国老年赡养比为5:1,中国进入深度老龄化,在“未福先老”的特殊国情下,我国的养老问题将愈益严峻。老年人群接受社会服务的要求日益扩大,在日常照料、精神慰藉、心理康复、医疗护理、紧急救助、临终关怀等方面需求不断增长。
  第二、“4-2-1”家庭结构加重了“空巢化”“贫困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小型化的“4-2-1”结构,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会产生新的“贫困化”和“空巢化”。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望出现“4-2-2”的新局面,从长远来看,能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但从短期来看,70后、80后将迎来抚养2个小孩、4个老人及努力工作等多重压力,家庭养老更显得力不从心,进一步加剧了老龄化的困境。
  第三、传统养老模式存在局限。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弱化,政府机构养老供不应求,民办机构养老收费太高而有效需求不足,现有的社区养老也存在数量少、规模小、设施条件不齐全、服务水平欠缺、运作不规范、管理不科学等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和谐社会要求。
  (二)社区居家养老迎来新机遇
  首先,社区居家养老的政策支持。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国老龄委发〔2017〕6号落实“十三五”规划,提出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大力发展居家社会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作为解决中国养老的一种有效方式,作为一项老年福利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民生的关注,是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的体现,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助推器。
  其次,社区治理的实践为社区养老创造了条件。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大量的人员流入城市,为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加剧了老龄化问题。与此同时,国家、政府及社会组织、个人也加大了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5万个,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7.6万个;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30.2万张,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322.9万张。《“十三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实施以来,社区服务体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融合多方参与的社区养老,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强大的支持。
  再次,信息网络技术为社区养老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当前,高效便捷的信息网络技术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凭借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利用大数据信息,搭建社区养老智慧信息平台,能够方便建立老年档案,录入老年信息,实时观测老年健康动态,运用医疗呼叫系统实现医养有效衔接,将“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相融合,解决家庭、社区、政府的“中国式养老”难题。   最后,据调查,我国的养老呈“9064”特征,即90%的老人更偏好居家养老,6%的老人偏好社区养老,只有4%偏好机构养老。随着社区服务意识的加强,和谐社会、互补、互助宣传力度的加强,老年人意识的转化,使他们渐渐在需要时走出家庭,进入社区养老,这些观念的转变与行动的支持也给社区养老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三)医养结合蓄势待发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均寿命在不断延长,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小型化和人口流动化,加大了空巢老人的覆盖面,老人还要面临患病率高、并发症多、治疗周期长的特点,增加了对医疗卫生的刚性需求。据统计,我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近3亿人,伴随高龄化呈现出“带病生存”的局面。而且从人口结构来看,高龄老人群體中的失能率在50%以上,我国失能老人规模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875万人。由此可预测,我国老年人对医疗服务和生活长期照料的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当前我国的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通常处于分离的状态,无法满足老年人对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料的综合需求。如何能够有效地整合医疗与养老资源,为老年人供应能满足双重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当前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基于供给侧视角的中医药特色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构建——以贵阳市为例
  供给侧即供给方面,即充分调动劳动力、资本、土地三大供给要素,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产品质量,依靠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来提高国民经济的供给能力。在养老制度方面,目前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有效供给不足,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多样化刚性需求,就要从供给方面增加养老服务项目,提升养老产品质量,动员多方参与,各方协作,解决“中国式养老”难题。本文将供给的三要素进行细分,以贵阳市为例,系统地阐述了贵阳中医药特色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五个因素,简称“5M因素”法。“5M”包括人、机、料、法、环 ,即“人(Man)”是指人才供给;“机(Machinery)”指软、硬件基础的供给;“料(Material)”指中医药特色社区居家养老运行要素等供给;“法(Method)”是指提供社区居家养老的法律法规、完善制度;“环(Milieu)”是指影响社区居家养老的环境等。针对以上五大因素,基于供给侧视角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人才供给——调动多方主体参与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强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单一的养老方式出现了困境,面对老年人口数量增大,多样化的需求,迫切需要打破传统的养老模式,调动多方力量,培育和吸纳社会各方主体参与社区养老,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协同化。通过调查分析,参与主体的供给方面主要包括:1.政府机构,政府机构是传统养老服务的主要供给者,要转变职能,在养老服务供给中主要提供公共资源和公共财政,以及健全的政策保障和有力的监管机制,保证社区养老服务的质和量的突破,体现效率和公平。2.社区组织。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开发商等,这些组织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发商不仅要考虑开发健康养老社区,还要继续整合医疗、保险、护理等行业资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扶持,社区、物业需要供给一部分经费、设施等社会资源,发挥社区独特的服务优势。3.社会专业技术人才供给。当前,老年群体的需求已不局限于衣服和食物,日常照料、精神慰藉、心理康复、医疗护理、紧急救助、临终关怀等方面需求不断增长。因此,需要家政服务型的日常生活的照理,也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医疗护理、心理康复、精神慰藉等专业供给,需要受过系统培训的养护人员的培养。贵阳有丰富的中药企业资源和技术过硬的中医院校师生,在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大背景下,更应该在老年服务项目上发挥中医中药的作用。中医院的医生可以通过虚拟医院的形式为老年病人提供治疗、康复等服务。4.营利性市场主体供给。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可以通过与政府合作的方式参与社区养老,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或进行免费广告宣传为交换条件,鼓励市场组织通过捐赠、慈善及免费为生活不能自理或患有“老年病”的老人等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帮助其解决养老难题,以增进效率和福利。5.养老服务志愿者。在社区居家养老运行中,志愿者主要基于公益精神、自愿地提供养老服务。大学生(尤其是中医院校的大学生)、社会爱心人员、退休人员等助老养老服务人员,可以经过必要的培训进入社区进行养老服务。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找工作的间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社会人员、退休人员等可以在自己能力允许范围进行社区服务,有自理能力的可以帮助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每人的服务时间存入时间银行,以此来积累自己的服务时间财富,为将来使用。
  (二)筑建完善的软、硬件设施
  数据信息是社区养老模式建立的基础之一,也是其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的老年人群体比较分散,需求多样化,管理难度比较大,工作效率低下,很大原因在于缺乏一个信息技术平台。因此,社区养老模式建设需要强大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系统的支持,需要建立老年人信息档案、志愿者信息档案、医疗服务机构信息管理、老年人自愿服务时间银行会员信息登记、物联网超市信息处理、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等,运用专门的技术处理繁杂的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高效工作,就必须形成一个完善信息管理机制,搭建信息技术平台,实现多层次、多方位、多专业信息库的协同发展,实现信息共享,各类信息的即时关注,提升社区养老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社区养老模式要加大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整合社区医院及关联医院实现“医养结合”,地产商可以与保险公司合作,在开发健康养老社区之余,整合医疗、保健、护理等行业资料、实现养老服务与经济发展的联动效益。
  (三)构建系统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行体系
  社区养老服务的正常运行需要必要的人力、财力、物资的供给。首先,在人才资源的供给上,调动政府、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市场组织、志愿者等积极参与。其次,在物资供给方面,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生活物资配送体系。生活物资可以由政府集中采购供应,或者在政府监管下利用现有的超市供应模式,保证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第二部分,医疗保健用品的配送,在医养合作模式尝试中,由对口的医院或者药企分区管理,价格由政府统一定制。最后,在资金来源上,社区居家养老需要集众人之力,社会统筹+个人积累,一部分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另一部分来自个人养老金积累和医疗保险,可采用美国房屋逆按揭和各类养老保险来保障老年人在养老设施和服务方面的支付能力,可接受社会捐赠和慈善事业,辅助一些“特色银行”(个人前期投入时间、物资、金钱等作为储蓄,以备年老时获取相应的养老服务的权利)。同时,为了实现老年人自我实现的需要,老有所用,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可以自制一些产品或提供一些服务供社区养老使用或出售换来资金或其它收益。   (四)创建完备的管理制度
  任何一个组织,要想具备竞争比较优势,就必须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社区居家养老组织也不例外。首先,法制建设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需要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其次,作为一个组织,建立之初就应该形成一定的规范文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平台管理制度、评估体系、物料管理制度、专业人员的评选制度、监管制度等;再次,具体到各个环节,有明确的行为规范,例如老人入住程序规范、健康餐饮规范、定期健康检查条例、志愿者服务规范、老年人服务积累会员卡制度、服务型行业进入社区规范、定期与子女交流规范等,通过制度标准化实现管理规范化、条理化;最后,以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为核心,实现社区居家养老科学化、系统化。
  (五)营建社区养老的有利环境
  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是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和进一步完善而提出,是伴随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和当前出现的老龄化现状而采取的应对“中国式养老”的一种模式。没有经济的发展、政策的支持、全民的积极参与、科学决策的良好氛围,中医药特色社区居家养老的有效供给也将是一句空活。基于供给侧视角,营造中医药特色社区居家养老的有利环境。
  第一、社区居家养老意识的社会认同。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推进过程中,首先要求社会各界人士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重视,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政府有大量的财力支持,社会组织出于公益或受政策优惠进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明确社区居家养老在解决“中国式养老”问题上的重要作用,才能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行的资金投入,保证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支持,才能推进各项目的后续实施;第二、搞好硬件、软件支持,加强社区居家养老组织管理,要求社区居家养老组织在发展规划基础上,加强老年人信息平台、物资信息平台、志愿者服务时间银行平台的建设,强化数据库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功能,建立一个高效的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第三、鼓励人们尤其是老年群体转变观念,在社会中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借助信息媒介,加强与老年群体心理沟通,增强理解,使其接纳融入社区居家养老。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的中医药资源,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实现高效的“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服务,满足其多样化的需要,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养老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民生问题,社区居家养老能够解决传统家庭养老和政府养老的困境,可以应对“中国式养老”的重大难题。本文基于供给侧视角的中医药特色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目的是通过全方位提供有效供给,使人力、财力和物力都得到充足合理的配置,实现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医疗资源(尤其是中医药资源)的完美结合,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的需要,使老年群體健康快乐养老。
  参考文献:
  [1]屈群苹.复合治理视域下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
  [2]郜庆,董金秋,等.城市社区治理现状与社区养老服务保障[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
  [3]苏艳雪.基于社区管理创新的城市居家养老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前瞻产业研究院.养老产业潜在规模大存在大量市场空白[N].中国养老网,2016-04-07.
  *基金项目:2018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医药特色社区居家养老有效供给机制研究”;2017年贵阳中医学院科研项目“贵阳中医药特色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贵中医科院内【2017】103号)。
  (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8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