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彤

  摘 要:随着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和政策的不断出台,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且在企业结构、垄断行业分类、公司治理结构等改革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同时改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的深入实施造成一定的阻碍和制约,为了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更好地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据此,就目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策
  0 引言
  国有企业作为市场机制的有效补充性制度,为了对市场失灵进行校正,政府将国有企业的运营作为重要的经济干预和参与手段。目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重要的改革核心和焦点,其中主要涉及了资产证券化、企业兼并重组以及员工持股等重要问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焦点集中于有效强化和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使国有企业更好地谋求发展,结合社会和外部资本,从而进一步推動资本重组集中扩张的改革,但目前改革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1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1 改革外延和内涵不明确
  由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着内涵和外延不清晰的问题,主要对混合所有制、混合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等概念缺乏清晰界定。国有企业改制促进全民所有制企业向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独资企业、全资子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股权多元化企业等转变,但在不少已完成改制的国有企业中,原有的法人治理结构未发生变化,只通过注册方式的改变实现改制,原有国有独资的资本结构也未发生改变,另外在具体的改革实践和研究中,未进行有效区分,也导致混合所有制内涵和外延出现不清晰的问题,从而出现混合所有制与国资股权多元化混杂的情况。
  1.2 市场经济主体无法保障
  目前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政企分开一直作为重要的改革目标,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改革效果并不理想。相关政策文件对国有企业按照公益型和商业型进行划分,对具体的分类标准未进行明确,对分类后不同类型的企业管理方式也未进行具体规定,导致政企分开改革流于形式,缺乏具体操作标准,无法对成本可控的政企关系进行清晰界定。另外由于国有企业管理层通常是企业经营者,同时也是国家政府指定人员,因此具有企业领导和国家官员双重身份,管理方式经营决策无法完全按照市场行为进行,导致国有企业依然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
  1.3 制度路径依赖
  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对不同所有制资本进行组合,往往会对原有所有制的特点有所保留,导致原有的国有企业无效率或市场失灵等情况无法有效避免,造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受到不利影响,同时国有企业原有的过度投资、非理性投资及国有企业的代理问题仍然存在,外资参与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使企业的过度投资及非理性投资水平有效降低,而由民营企业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却无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建立全新的法人公司治理结构,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存在着各自权利不明确的情况,使权责分明难以实现,使各自职能无法有效发挥,造成制衡机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1.4 融合难等因素的制约
  目前针对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混合的原则性标准缺乏具体的管理机制,在混合改革过程中,容易出现高估或低估国有资产和非国有资产的情况,以及机会主义投机行为等。因此国有企业管理层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存在着一定的担忧,为了规避风险责任,通常会避免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另外在民营企业中,同样会因为对同股不同权问题的顾虑,通过混合制改革,虽然能够使民营企业获得更多政策资源,但为了规避股权权益无法有效保障的风险,也会选择避免参与改革。另外在由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制度规范和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企业融合难度加大。
  1.5 员工持股缺乏规范性
  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员工持股制度存在着短期化问题,企业利益与员工自身利益无法有效结合,持股初期更急于股权变现;另外在持股价格和方式上面还没有明确的予以规范,也是目前在企业内部还无法有效推行的原因之一。
  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专项立法建设速度加快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过程中,需要针对各细分的产业领域,加快立法建设速度,通过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专项立法,利用专业法律手段有效促进法制化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利用法律化的强制手段,对各细分产业领域进行保障,明确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身份,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市场体制竞争。另外利用法律的权威性,对不同所有制资本在各细分产业领域的参与予以保障,确保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同股同权等利益,对非国有资本在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弱势群体意识予以消除,使良性的参与机制得以形成。
  2.2 政策体系完善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加强顶层政策体系框架设计,进行职责转变,进一步促进各产业领域细分,使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的具体化、细化得以实现。对各细分产业领域的混合制企业中,各级主体在不同层次、权责、途径、领域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底线进行明确,对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
  2.3 产权交易市场、资产评估机构完善
  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及市场资产评估机构等,作为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第三方评估和服务的市场组织,应通过相应政策予以支持,从而促进其快速发展。针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应用科学的定性理论和方法对经营风险中的市场性与人为性进行判断,对导致风险系数提升的因素进行科学界定,确保各细分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得以有效实施,对良好的市场服务环境进行营造,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对国有企业在薪酬、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有效调整。   2.4 国企分类改革促进产业领域细分
  在各细分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中,通过优先实施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使有差别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得以实现。在产业领域细分中,通过区分国有企业的公益性和商业性,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范围和领域进行清晰划分。在国有资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使资产运营效率有效提高,通过增资扩股的实施,使国有资本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另外如处于完全竞争的行业领域,企业专业化经营应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如各细分产業领域属于国家战略性行业时,国有资产应采用绝对控股的形式,同时需要对相应的利益共享机制进行建立;如处于公益类产业领域,需要在绝对控股的情况下,在项目和业务层面,与民营资本等非国有资本进行有效结合。
  2.5 差别混改的有效实施
  目前在各细分产业领域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缺乏差异性的体现,在行业中,资产规模、上市情况、市场结构、股权结构等方面仍较大差异,因此采用混合所有制的开放化、差异化、跨领域等,能够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的有效实施。另外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不仅需要对行业中股权结构或比例进行改进,同时还要转变行业思维和治理结构,所以各产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革应紧密结合相应的政策发展的导向及行业发展,通过有差别改革政策的实施,使竞争型行业能够竞争实力不断提高,使垄断性业务的机制转型得以实现,从而进一步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
  2.6 员工持股制度的规范化
  面对目前缺乏完善的员工持股制度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对部分持股对象进行明确,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实际情况,对员工持股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首先需要对持股比例、持股方式进行明确,避免员工持股比例过高出现风险或不公平等现象出现。其次应根据企业规模采取不同的持股方式,同时在员工自愿持股的基础上,对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
  3 结束语
  在进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在市场化运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并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及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特征相结合,对目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分析,对改革的难点和要点进行准确把握,避免出现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国家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定发展环境,确保政企分开的改革目的以及国有企业自主经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杨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建议[J].改革与开放,2017,(2):25-26.
  [2]王培培,李冠男.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对策研究[C]//决策论坛——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学术研讨会,2015.
  [3]余明强.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17.
  [4]汤晟.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问题研究[J].市场论坛,2017,(8):29-31.
  [5]王世明.国有企业如何防控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税务风险[J].经营与管理,201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90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