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文言文背诵优于现代文背诵情况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杜鸿丰

  摘 要:背诵是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发展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现阶段课标要求的初中语文背诵篇目主要由文言文和现代文两个部分组成。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学生文言文背诵的整体情况优于现代文背诵,具体表现在背诵态度、背诵效率、背诵质量等方面。据此,从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出发,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文言文;现代文;背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9.091
  0 引言
  背诵是语文学习的传统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独特的存在价值。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背诵对于学生语言的获取与积累、语感的体验与培养、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都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在学生进行背诵的过程中,其多方面的学习感官都会被调动起来。因此,背诵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者对于初中学生语文背诵学习情况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主要表现为对语文背诵教学重要意义的论证、对语文背诵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及语文背诵教学改进策略的探讨。现阶段的研究认为,背诵学习对于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很大帮助。学生通过背诵语文材料,不仅能对汉民族语言有更多的体会,而且可以对中国优秀文学作品的篇章结构有所了解和感悟。背诵对于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促进作用。当前初中语文背诵教学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教学模式相对陈旧、师生间的配合学习效果不明显、背诵观念片面强调急功近利等方面。而当下对于背诵策略的探讨则是在实际教学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
  当前初中实际的语文背诵学习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初中学生的文言文背诵情况整体优于现代文的背诵情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第一,初中学生背诵文言文意愿和积极性高于现代文的背诵;第二,初中学生对于文言文背诵的效率高于现代文背诵;第三,初中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材料的背诵掌握情况明显优于现代文学习材料的掌握情况,在考试中集中体现为现代文默写失分比文言文默写失分严重……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整体来看,初中阶段课标与教材要求学生背诵的文言文内容多于现代文内容,考试时文言文默写的考查比例也大于现代文的考查比例,因此,教师和学生对文言文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投入的关注与精力也较多,自然形成了学生文言文背诵情况优于现代文背诵情况的现象。除此之外,文言文自身的特质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初中语文背诵内容,从文言文背诵的独特性来分析此现象的多方面原因。
  1 初中文言文背诵优于现代文背诵原因分析
  1.1 文言文的语句与语音特征
  1.1.1 炼字炼句
  初中阶段所涉及的文言文背诵内容的选字遣词都十分精妙,处处可见作者的别有用心。这些文言文篇目在语言形式上大多具有“语句精悍,言简意赅”的特点,具有一些形式系统的美学要素。容量丰富的表意可以被精致短小的语词和语句囊括,现代文需要大量笔墨来表现的内容在文言文中仅用简短精妙的几个字就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地传其神韵。
  例如初中部編版教材要求背诵的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文章所表现的此间山河秀丽、江山如画具有极大的时间与空间容量,但最终呈现为文字的数量却不多,文中以四字短句为主,短小精悍,学生在背诵的时候不用花精力在形式记忆上,相对现代文的散句分布形式较为容易背诵。此外,文言文所用之字不乏多层含义;现代文的白话之字表意往往比较直白精确,深层含义或联想意义不如文言用字丰富。
  1.1.2 声韵和谐
  初中文言文的背诵内容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其内在情志值得赏读品味,其外在语言也经得起推敲。其中表现出来的一个典型方面就是语音形式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古诗词中的声调格律本就十分讲究,押韵现象比比皆是。初中文言文的背诵内容中句式相对整齐,常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现象,例如部编版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两个句子结构成分一致,学生在记忆时容易使用记忆技巧。两句结尾的一字声调都为四声,音韵和谐,朗读背诵时的节奏感较强,具有气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促进记忆的作用。
  此外,诗经中还有一些回环往复的句子构成声韵上的独特优势,背诵的同时可以直接地体会到美感。例如《蒹葭》中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朗读时回环往复,背诵时余韵悠长。
  1.2 文言文的逻辑与章法特点
  1.2.1 逻辑流畅,文质自然
  初中文言文背诵篇目在行文逻辑方面不乏佳作,句子之间或段落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关联,或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或互相印证、相辅相成,或类比论证、渐入佳境,或举例说明、由表及里,或先总后分、细而化之……这些表现形式是作者写作文章的行文脉络,充满了匠心巧思。与此同时,这些巧妙的安排与设计对背诵也提供了较多的便利。
  例如《雍也》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知之者”论起,指出“好之者”的优势,进而又用“乐之者”来比较,从而层层递进,逐层深入,强调了“乐之者”的重要性,背诵时只需重点记住关键词和句式。《曹刿论战》中的“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一句,先总说战时原理,再仔细解释具体的战时情况来印证,思路清晰,背诵时也较好把握。《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在向齐王进谏时说:“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这是邹忌先从自身相似经历出发,推己及人,说理自然,符合认知规律,也能较好地顺应识记规律。《虽有佳肴》中开篇用“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易于理解的“弗食嘉肴便不知其旨”的例子过渡到“弗学至道便不知其善”的道理,便于学生的联想记忆。《为政》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与思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的各有重点,相似的句式和紧密的关联性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1.2.2 章法考究,重点突出
  初中阶段要求背诵的文言文都很注重在行文结构和选材剪裁方面的安排,往往会采用能够鲜明突出表达的内容的章法。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有“人恒过,然后能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一段从人的经历际遇哲理说起,落脚在治国之道,最后以一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作结,重点突出,主旨一目了然。再比如《虽有嘉肴》中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故曰:教学相长也。”从学到知不足再到自反,从教到知困再到自强,句子前后顺序的安排与突出重点的蓄势十分契合,学生背诵时顺着文章的安排自然而然由过程到结论,思路畅通。
  1.3 文言文承载的汉语文化意蕴
  1.3.1 情怀传承
  文言文中的深处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磨灭的人文情怀,这种人文情怀包罗万象,其中较为主要的有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对自然山水的寄托、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对真挚情感的咏叹……而这中人文情怀在当下仍然具有较强的存在体现,依旧是具有生命力的话题与焦点。因此文言文所传承的人文情怀极易被理解、被感悟。虽然文言文较现代文来讲,时间上的距离和跨度更大,但学生在背诵时障碍并不一定大,相反地,在深层的人文情怀被触发的作用下,学生的背诵很可能会事半功倍。
  中国传统表情达意的方式基本上较为含蓄委婉,表达的观点也相对中庸包容。例如《与朱元思书》中作者吴均对友人传达看法时并没有直白地说教,而是借助“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来很迂回地表达对友人的好意与;《爱莲说》中作者在表达志向和追求时也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借助“莲”这一意象来寄托美好的品质特征。这些文化心理深深植根于民族性格中,对汉语言文化影响下的后世人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有重要的影响。换句话说,经典的作品虽诞生得早,但内在情思活力犹存,现在读来依旧能够触发相同的情感,现在背诵依旧能基于情致帮助理解。
  1.3.2 体验顿悟
  跟初中阶段要求背诵的现代文内容比起来,学生对文言文的背诵内容掌握的程度相对牢固,学生在能够背诵后的同样一段时间内对文言文背诵材料的掌握内容多于现代文背诵材料。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教师对文言文背诵的督促与重视,考试题目对文言文背诵的要求与导向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文言文中具有一些意蕴丰富、隽永悠长的文化意蕴可以历久弥新。学生在初读背诵记忆时不理解或不能透彻领悟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丰富、实践的增多和感悟的深入会逐渐理解或更有领悟。学生熟读成诵时记忆的内容也许只是一些符号,而经过逐渐的顿悟后,某些相关的经历与际遇唤起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就将这些符号提取出来,并且用自己的感悟体验激活了这些符号,赋予它们自己所理解的独特意义,从而更加印象深刻。
  2 结语
  初中学生在语文背诵方面,文言文背诵情况优于现代文背诵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初中要求背诵的文言文篇目的自身特征来看,原因如下:语言方面用字精简、言简意赅;句式方面短促整齐、节奏感强;语音方面声韵和谐、余韵悠长;逻辑方面结构考究、重点突出;意蕴方面隽永悠长、历久弥新。这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学生的记忆和背诵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针对初中语文背诵这一现象,采取相应的策略可以促进巩固文言文的背诵情况,改善现代文背诵的情况。根据初中阶段要求背诵的篇目特点来看,教师和学生可以采取以下三点策略来提高语文背诵的效率和质量:第一,找出特点,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概括出背诵材料中的特点,根据特点总结适合背诵的规律(如:语言上有特点就针对语言来总结,句式上有特点就针对句式来引导)。第二,了解背景,强化联系。教师和学生在背诵前充分了解与背诵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文化,加强背诵材料与学生生活体验的联系,加深理解以促进记忆。第三,定期复习,温故知新。背诵的质量与巩固的情况有很大关系,无论是文言文的背诵,还是现代文的背诵,时常复习巩固才能真正掌握。
  参考文献
  [1]王洪会,韩立源,刘雷声.文言文背诵三法[J].黑龙江教育,1997,(06):23.
  [2]陆登峰.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背誦的几种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42-143.
  [3]宋艳萍.初中语文背诵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4]陈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8):92.
  [5]祈玮.背诵——学习语文之本[J].成才之路,2014,(17):11.
  [6]赵伟娜.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背诵的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02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