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场所精神的城市景观空间体验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城市景观是城市的动脉,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市民是城市景观的使用者,是城市性格和景观特征的营造者和体验者。本文以城市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景观的建设和空间的营造,力求在人和场所之间创造丰富空间体验和场景记忆。突出城市的性格特征,提升城市的形象认同和精神归属。在钢筋水泥的森林城市之中,构筑人性化的、具有丰富空间体验和场所精神的城市景观空间。
  关键词:城市景观;空间体验;场所精神;空间营造
  中国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11-0093-02
  1城市景观发展现状
  城市景观是城市重要的空间构成和表情节点,是连接城市各个功能性空间的重要枢纽。城市景观在满足城市功能性需要的同时,也是城市的表情和性格,彰显着城市的文化和特色。城市景观同时是我们无时无刻都需要参与其中的环境空间,它记录了我们在城市中的足迹和对城市的记忆。
  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天的城市景观建设已经开始意识到城市特色的塑造以及人在城市景观空间营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特色街区和主题公园的建设,但在以推动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快速批量的城市景观建设也凸显了新时期城市景观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比如城市景观特色定位不明确,识别性不强,复古元素运用混乱,缺乏对使用者的行为分析和规划等。
  城市景观应该是作为一种介质存在,来区分城市和城市之间的不同,是一种用感性手段记录景观空间参与者的不同感受,把所有的识别符号和感性记忆混合在一起,在看似杂乱的构成下,一个城市最丰富的表情和性格开始显现,这便是城市景观的形成。
  城市景观是连接符号和记忆,是营造场所精神的基本单元。城市是人的城市,通过人的体验构建场所精神是城市景观建设的急切需求和方向。
  2场所精神概述
  对场所精神的理解来源于诺伯舒兹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场所精神的概念最初来自于古罗马。古罗马文明认为任何物体都有神灵陪伴一生,同时决定其性格和特质。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任何场所都存在独一无二的识别特征,这种识别特征通过形象表达,经由人的参与和体验,产生精神的感知,形成场所的精神特质。在这个过程中,人是场所精神形成和表达的重要参与者和媒介。
  把场所精神带入到今天城市发展的语境当中,这里所指的场所虽然和我们常识中的地点空间相似,但更加强调了人的参与和感受在空间当中所构成的精神内涵和性格特征,再次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我们发现,那些让人回味无穷,印象深刻的城市空间,除了功能的完备之外,它一定具备了某种特殊的使用感受和空间体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场所精神在城市景观构成中的重要内涵。
  完整的城市景观是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的集合,我们可以通过景观实体感受到建造者的设计意图和文化影响,通过景观符号感受、猜测并体验空间所传递的信息。这是对场所精神的感知,来源于人在空间活动中最丰富的体验,是城市独一无二的性格写照,是城市文化特色的凸显。
  3基于场所精神的城市景观空间体验的营造原则
  对城市景观中场所精神的营造并不是单纯的形象塑造,而是我们塑造的形象在后续人的体验中可以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我们对形象的归纳和提取,不只是简单的复古,而是经由一系列的收集、整理、概括和展现。我们要收集的不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多的是在这种历史文化当中人的精神和感情。成功的城市景观构建绝不是简单的短期形象工程,而应该是通过对空间的体验,可以持续的,唤起人们记忆的,带给人们思考的,具有精神的场所。
  例如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的岐江公园的改造是场所精神表达的一个成功案例。中山岐江公园是在旧船场的遗址上改造建设的,整体规划摒弃了常见的重建,而是在旧有的破败不堪的厂房和机器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机的改造和整合,除了保留部分原有结构外,还兴建了各种新的展示和交流空间。这种新与旧、破败与现代、工业与休闲的有机结合,赋予了这片老厂区新的生命,是城市景观空间最直接的场所精神的表达,这种表达丰富了参与者的空间体验。他们可以从旧厂房和机器的痕迹中寻找到曾经对一个时代的感受和记忆,这种精神的传递和体验是建立在更加舒适、现代化和人性化的功能保证基础之上的,場所精神的表达是城市景观成功构建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4基于场所精神的城市景观空间体验的营造步骤
  西蒙兹说:“人们规划设计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不是形体,而是一种体验。”体验是是以人为中心,对空间环境的各种因素,诸如形状、材质、肌理等,通过感官的刺激和传递所作出的评价。
  “我们要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这才是最重要的,要摒弃肤浅的思索,要与自己的内心去交流,真正对空间的体验,是将空间融入身体,让它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是安藤忠雄对空间体验的营造最精准的表述。把这种空间体验转换到城市景观空间的构建上,参与者的感受应该来源于城市的场所精神所赋予空间的特殊体验。
  传统的景观构成并不能引起人们的感知体验,对空间的感知体验是建立在人参与其中并产生良好互动的结果。城市景观的空间体验,是以人为主题的全面设计,是以主动为前提的,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受器官与城市景观环境产生交流并得到情感呼应和共鸣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感官体验极度丰富的同时,城市景观设计也正在从平行观看的传统隐形模式开始向交叉式的体验互动的显性模式转换。
  城市景观空间体验营造的基础是人的参与和感受所形成的具有持续性的反馈。空间体验的前提是人和空间所产生的交流,这种交流来自于不同景观组合对人的刺激和人所产生的感受,这种感受来源于城市景观场所精神的发掘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景观成为人和空间交流的媒介或者工具,它不再是冷冰冰的装饰或美化,而是见证和记录了参与者的不同感受和体会,综合成独一无二的空间体验,造就了城市的不同性格和精神。值得留恋和驻足的并不是美观的景观构成和塑造,而是人在城市景观中的活动,所带来的生机勃勃。如何使人停下脚步参与到城市景观之中,感受精神参与体验,共同塑造城市精神,圣加仑的城市之庭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展示。   5基于场所精神的城市景观空间体验实例分析
  位于瑞士圣加仑的赖夫艾森区的城市景观空间改造,完全打破了空间的概念,用内外空间置换的状态,在宽阔的室外公共空间中,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巨大的会客厅,通体柔软的红色橡胶颗粒,热情洋溢的彰显着城市会客厅的主题,吸引人们参与到其中,体验不一样的城市景观空间。赖夫艾森区的改造拉近了艺术和城市景观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艺术和生活的距离,有效的融入到了城市公共空间和大众生活中,除了完备的功能,用一种特殊的手段和方式很好的诠释了空间的特殊性格和精神,打破了传统的空间状态,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唤醒人们对熟悉事物的回忆,但这种呈现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空间体验。这种城市景观的营造方式鼓励参与者从更广阔的领域去感受和体验,人成为这个有趣空间的主体,而这种主体地位是在城市景观营造的丰富空间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
  城市景观空间体验营造的最终目的是鼓励人与城市的互动,使人更多的参与到城市景观体验中,只有参与性的提高,城市景观的建设才具有实质的价值和意义。
  城市景观的发展脉络应该像《最后一片叶子》中描述的格林威治村那样,拥有百年历史沧桑的建筑随处可见,虽然他们印有岁月的磨砺,但建筑上布满的长青藤让这些建筑依然充满朝气,这里是艺术家的净土和乐园,在艺术的熏陶之下,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城市景观的场所精神就是在这样一种功能置换中延续下来,叙说记忆的同时呈现别样的风采,从而发挥更大的效益。
  6结语
  沈克宁说“身体不仅能够‘知道’并且能够‘记住’,建筑的意义是从身体和感觉记忆下来的原始反映通过衍化而得来的。如果我们对于外界的事物大多数是依靠眼睛视觉就可以感知的,那么空间的体验则需要我们的身体来感知。”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创造了建筑,建筑的集合构成了村落,而后出现城市。城市景观是城市底蕴的表现,是城市场所精神的存在,是创造宜居环境和舒适生活的基础。城市景观的设计是解决人与景观之间的关系问题,场所精神的引入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途径,是城市传统文化历史传承的特殊媒介。城市景观的构建应该形成一种可持续的空间构成状态,发掘城市的场所精神,通过空间体验的营造进行表达,使人在具有城市场所精神的空间中得到丰富且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产生精神的记忆和共鸣,并在这种共同的作用下塑造城市的独特韵味。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等.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17(06):310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阮仪三,王景慧.历史文化名城理论与保护[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4]克莱尔·库泊马·库斯,卡罗林弗朗西丝俞孔坚,等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杨·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
  高星博/1986年生/男/碩士/助教/研究方向为雕塑专业创作(吉林四平136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15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