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金融的减贫效应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论述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和我国农村贫困两者的关系,本文通过收集我国31个省份的2005年至2016年期间的相关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三者的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单独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显著地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在金融中加入互联网的虚拟变量时,金融和互联网的交互项对于居民的消费水平的提高也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一、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Pov即贫困的度量标准:本文采用全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来衡量。
  Ind即互联网发展水平:文采用各省分互联网用户数占总人口的比重衡量互联网发展水平。
  Fd即金融发展指标:本文采取金融业产值增加额作为衡量,fd 表示金融发展的规模大小。
  Urb即城镇化率:本文采用常住人口中城镇居民人口的占比来衡量。
  Pgdp即经济增长水平:本文采取人均 GDP 作为经济衡量指标,取对数后进行回归。
  Agr即产业结构:采用第一产业产值衡量。
  Fis即财政规模:采用各省财政预算支出来衡量。
  Edu即教育水平:采用教育支出来衡量。
  Med即医疗卫生水平:本文采用各省的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作为替代来衡量医疗卫生水平。
  Invest即固定资产投资:本文将各省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控制变量。
  Labor即劳动力率:按照各省年龄介于15岁至65岁之间的具有劳动力的人口数占该省总人口数的比重来衡量。
  (二)模型估计结果
  本文直接采用OLS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在其他控制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第一个式子仅使用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回归,以验证金融发展对于减贫的直接作用;第二个式子仅使用互联网发展水平进行回归,已验证互联网对于减贫的直接作用;第三个式子先利用互联网发展水平产生一个虚拟变量,若互联网覆盖率超过50%,那么虚拟变量值为1,否则虚拟变量为0。接着利用虚拟变量和金融发展水平产生一个交互项,以验证互联网金融对于减贫的作用。
  首先,我们验证金融发展对贫困的直接作用。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水平对于减贫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会越高,按照回归模型的结果,金融行业产值每增加一单位,会使得居民消费水平增加1.9543个单位。
  接着,我们验证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对于减贫的直接作用。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互联网发展水平越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会越高,互联网覆盖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消费水平会提高66.8873各单位。
  最后,我们验证互联网金融的减贫效应。在第三个回归模型中,三个主要的自变量都与因变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互联网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交叉项,都能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正向的影响。根据回归结果,互联网覆盖率每增加一单位,居民消费水平增加45.6582各单位;金融业产值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消费水平增加1.1512个单位;另外,相对于互联网覆盖率低于50%的省份和年份而言,互联网覆盖率高于50%的省份和年份,金融业产值每增加一个单位,会使得居民消费水平增加0.6129个单位。和前面二个回归模型一样,在本回归模型中,产业结构也与居民消费水平显著负相关。城市化率、财政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GDP都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正相关,即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市化水平越高(或财政支出越多,或固定资产投资越多,或人均GDP越高),居民消费水平会提高。
  二、政策建议
  根据三次回归模型的结果,互联网的发展,金融的发展都能显著地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因此,继续顺应潮流推动互联网和金融的发展是很必要的;互联网金融也能显著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因此,应该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各种合法性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也要从其他能缓解贫困的方面下手。根据回归模型的结果,财政支出对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各省应该加大财政支出,借助财政的作用缓解贫困。虽然在金融发展的回归模型中城市化率的提高对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并不显著,但是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回归模型中城市化率的作用都是显著的,且是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也能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从而达到减贫的效果。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越大,越不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而且这种负向影响是显著的,因此,要推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提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固定资产投资能显著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因此,增加国家、企业以及个人的投资水平也能在减贫上产生一定的正向作用。人均GDP的提高也能显著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因此在提高人均GDP上采取相应的政策也可以缓解贫困。另外,互联网金融对于减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应該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hluwalia M.,Carter N.,Chenery H. Growth and pover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79(6).
  [2]刘汉成,夏亚华.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状况的基本特征和经济学解释及政策建议.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
  [3]陆宇嘉,杨俊等.中国农村减贫机制的区域差异[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
  [4]叶初升,张凤华.政府减贫行为的动态效益[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
  [5]肖佑恩,魏中海等.衡量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的指标体系[J].中国科技论坛,1990.
  [6]苏静,胡宗义等.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非线性研究——基于PSTR模型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4.
  [7]李勇坚.互联网金融或成减贫有效辅助手段[J].首都金融杂志,2016.
  [8]李小云,叶敬忠等.中国农村贫困状况报告[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19965.htm